03.03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有什么独特的宝物?

老猪的碎碎念


我想说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家珍贵文物陶鹰鼎。

1993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到北京给奥林匹克博物馆挑选了七件文物。他希望这些文物能够向世人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其中有一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陶鹰尊。这件文物约在公元前4300-前3600年,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鹰尊造型优美,生动逼真。作为盛酒器,鹰的尾巴垂地,两腿中空,稳定性强,是原始制陶工艺的代表性器物。

这件器物1958年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元君庙和泉护村遗址。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两个遗址。

元君庙遗址位于华县柳枝镇南关桥河村、渭河支流沟峪河东南台地上,西南距泉护村1公里。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2~0.8米。1958年冬~1959年夏,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对元君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800平方米,清理出一处保存完整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地;并在此北面探掘同时期遗址,还发现有少量老官台文化遗存。元君庙遗址的发掘,对了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墓葬习俗和墓葬形制,提供了系统的实物资料。

泉护村遗址位于华县柳枝镇东南泉护村北约20米处 渭河南段二级台地上。面积约93.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1米。1955年,黄河水库考古调查发掘遗址,当时确认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1958年、1959年、1997年,分别由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先后三次对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总揭露面积约7179.25平方米,清理出房址、灰坑、陶窑、墓葬等多种类型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器。

元君庙遗址仰韶文化墓地共发现墓葬57座,可能分属两个氏族。有45座南北成排分布,均为六排。形制上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式上有单人葬、合葬墓,且多人合葬稍多于单人葬;二次葬多见,其中集体二次葬28座,占墓地死者总数的92%。一墓中少者2人,多者可达25人,一般都在4人以上;均为仰身直肢,头朝向。墓地中发现对老人和幼女的厚葬现象,一个老年男性墓穴周围用砾石砌筑,形若石槨,随葬7件陶器;另以墓中的幼女身佩骨珠1147颗。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基本组合为泥质红陶绳纹小口尖底瓶,饰绳纹、弦纹或素面的夹砂红陶罐和磨光的细泥红陶钵。个别墓还出土黑彩宽带纹或几何纹的陶钵、碗、盆、罐、纺轮,以及蚌刀、骨针、骨镞、骨骨珠等陶质可分为细泥红陶、夹粗砂红陶、泥质红陶和细泥黑陶,其中以细泥红陶最多,夹粗砂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文、彩绘、指甲纹、锥刺纹,席纹、划纹等。彩绘极少,只有黑彩一种,纹样简单,或为宽带,或为几何形图案。陶器制法均为手制,绝大多数为泥条盘筑而成。器形主要有罐、钵、碗、盆、盂、尖底瓶等。

泉护村遗址主要为泉护村一期文化遗存,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庙底沟文化遗存发现有房址、灰坑、窑址及墓葬。房址平面为方形,建筑方式为半地穴式,四壁及居住面涂有草泥土,门道呈斜坡状,居住面经火烤,有灶坑。灰坑数量最多,平面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结构上有筒状、袋状等,部分灰坑坑壁上可见有工具痕迹。还发现有带斜坡或台阶、坑底有烧灶的居穴。窑址发现有两三座一组的横穴式陶窑,由火口、火膛、火道和窑室组成,窑室平面呈圆形。出土想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夹砂褐陶最少;纹饰有绳纹、线纹及黑彩;器形有钵、盆、尖底瓶、葫芦瓶、罐等。还发现骨针、骨匕和蚌刀等。两种花卉图案一种鸟形鸟形的彩陶盆(钵)、重唇小口尖底瓶、葫芦小口平地瓶和夹砂陶罐等特色十分鲜明。1997年发掘发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地穴数十个,成排分布,东西延续数百米。地穴平面多呈圆形,一般深2~3米,有的底部还有灶坑、陶器,穴壁有草拌泥,在同时期遗址中颇为罕见。遗址中还发现了稻谷,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


文踪旅迹


中国国家博物馆我已经前后去过4次,可以说比较熟悉了。而它最精华的地方,就在于地下二层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其中,在《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里,就有6件在国博,它们是: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2,陶鹰鼎3,后母戊鼎,4,大盂鼎,5,虢季子白盘,6,九龙九凤冠。

为什么这些一级文物不能出国呢?因为它们是孤品,仅此一件,有的还易损,所以都是顶级国宝。

另外还有一些教科书中的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国文物),比如:人面鱼纹陶盆,四羊方尊,玉龙等等。

题主说的比较独特的文物,我个人感觉有三件比较与众不同。

一,中国的战神——妇好鴞(xiāo)尊。尊,酒器,鸮,即鸮鸟,俗称“猫头鹰”,在古代,猫头鹰昼伏夜出,一击必中,是充满了狞厉之美的神秘生物,因此当时人们很崇拜它,将其定义为“战神”。

这件妇好鴞尊昂首挺胸,跃跃欲试,就像它的主人妇好一样,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



二,贵族的标配——“金缕玉柙”,也称玉衣、玉匣,就是用金丝玉片穿制而成的丧葬殓服,只有皇帝和诸侯王等贵族死后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现场参观陈列在国博的这件玉衣,给人的感觉非常震撼。通过玉衣,人们似乎可以看到其主人的显赫与尊贵。
三,


最恐怖的“存钱罐”——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贮贝器是用来储存当时的货币——珠宝和贝壳所用,这件贮贝器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上铸立体人物127人(残缺者未计入),贮贝器真实生动的再现了滇王宰杀奴隶祭祀天神的血腥场面,据说出土时连专家也惊出一身冷汗。

2013它被列为禁止出国展出的第三批文物。

你能找到图片中即将被杀的那个人吗?


剑胆琴心01


太多了,毕竟国家博物馆代表的是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好东西实在太多了。说几个用途或器型让人很意外的吧。【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红山文化玉马蹄形器】【山东青州出土的兽面纹铜钺】、【妇好墓出土三联甗】、【西周杞伯偶鬲】、【铜冰鉴】。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虽然是盆,但它是一种葬具,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不单用途让人意外,它上面的【人面鱼纹】也很特别,人与鱼的组合很令人费解。


山东青州出土的兽面纹铜钺

铜钺是礼器,同时也是王权的象征,这件铜钺与山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亚醜钺】出土于同一墓葬。当时这件铜钺出土不久,就被调到国家博物馆了。这两件铜钺长得也像,都是圆圆的大眼,浓浓的眉毛,“大笑露齿”的模样,很是生动可爱,令人过目不忘。

  • 亚醜钺


红山文化玉马蹄形器

这种造型的玉器,目前只在红山文化中发现。乍看之下,不就是一个玉筒子嘛?其实,这类马蹄形箍形器,制作这么一个需要至少几十年的时间。所以,这类马蹄形箍形器绝非一般人能拥有的。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种筒子还有与之匹配的芯子,并且这个芯子是从筒子里完整取下的。也正因为如此,制度过程的耗时耗力不亚于良渚文化的玉琮。


一端作平口,一端为斜口,平口两侧各有一小孔。所以,这件玉器可以戴在头上。目前学者认为它与巫祭有关,是巫以玉事神时所用的玉神器,使用时将它箍束于头顶。


妇好墓出土三联甗


妇好墓不用说啦,出土了很多精品。这件三联甗就是其中之一。甗在先秦时很常见,属于蒸食器,上部为甑,放食物,下部为鬲,用来盛水,然后在底部烧火加热,就相当于现代的“蒸锅”啦。单个的甗是很常见的,可是像这样三个连在一起的却不多见。


西周杞伯偶鬲


鬲是炊器,单个的铜鬲很常见,可是这件是双联的,并且还是一件陪嫁品,寓意就很明显了。它器身上的铭文也证实了这一点。鬲的口沿上铸有铭文21字“杞白(伯)乍(作)車母朕(媵)鬲,用享考(孝)于其姑公(翁),萬年子(子)孙(孙)永寶(保)用”。意思是杞伯制作的这件鬲是車母的陪嫁,用来祭祀車母的公婆,祝子子孙孙萬年永保延用。


【铜冰鉴】

冰酒器,内置铜尊缶,内外壁之间有缝隙。湖北省博物馆也有一件一模一样的,当时是出土了两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这个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了。


我是阿斗,喜欢逛博物馆。欢迎点赞关注。


文物考古聊历史


相信很多去过国博的朋友对《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都不会陌生,在这里有很多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来遗存下来的精美的文物,而今天咱要说一件从西汉穿越而来的中山怀王刘修金缕玉衣。说到这个刘修,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他是何人,但要提及其祖也就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中山靖王刘胜(此人也被三国的刘备刘玄德宣称为祖先)那就容易理解了。下面是笔者实地拍摄的金缕玉衣照片,咱边看边聊。

这件玉衣是于1973年在位于河北定州八角廊村出土的,此地在古代就是古中山国的势力范围,且风水上佳,玉衣的主人刘修从族谱上看是刘胜的第六世孙,也是中山王的最后一代,因无后而绝。在对刘修墓的考古中,发现其墓惨遭盗掘并且还有被大火焚烧的痕迹,幸运的是最重要的棺椁部分极少被扰动,留存下来了大量的随葬品,特别就是今天看到的这件玉衣,据史载是汉宣帝所特赐,故而这个玉衣的规格极高,是用金线连接玉片制成,除了特别恩赐这样的规格只能皇帝使用。

从实拍的照片上大家可以看到,玉衣满覆全身,它分为头罩、脸盖、上衣前片和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和左右脚套等部分,尤其是刘修的生殖器部分也充分的考虑到了,也给做上一件“护甲”,很多人打趣的说,此物特别像小手雷。。。。。


老猪的碎碎念


早起要上骨笛,石斧,骨针,贝饰贝币

青铜器德上夏代的爵,商代的鼎,西周的簋,东周的钟

陶器得上鹳缸 黑陶觚,唐三彩,宋汝窑 等等吧!


eagles华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