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铁道游击队的头号敌人,罕见的日本九五式铁路公路两用坦克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在中国战场上没有几条像样的公路,部队的远距离机动和物资调运只能依赖为数不多的几条铁路线,所以保护铁路线就成了日军占领区的重点工作之一。相应的,中国军民也同样意识到这一问题,只要破坏铁路就能打击日军,专门建立了铁道游击队等部队,以破坏铁路交通线来起到破坏日军军事行动的目的,这让日军很头疼。

铁道游击队的头号敌人,罕见的日本九五式铁路公路两用坦克

九五式铁路公路两用坦克

保护铁路是一件投入大见效低的差事,漫长的铁路线要想准确的掌握每一截铁路几乎不可能,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日军发现以装甲列车为军列开路或作为日常巡逻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缺少重武器的铁道游击队拿装甲列车基本没办法。不过装甲列车也有缺点,那就是它只能沿着铁路线机动,火力辐射范围也只有铁路两边这几公里内,就算是发现了游击队也无法追击,如果贸然放出步兵追击很可能落入游击队设下的圈套,如果追击的日军能够得到重装备的支援,就算是遇到伏击也不用担心。

最有效的重装备莫过于坦克、装甲车之类的,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都缺乏足够的反坦克武器,以至于日军的薄皮大馅超轻型坦克也能逞威风。可是坦克放在平板车厢上运输,要想临时卸下来可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二战中只有苏军的T-34中型坦克可以直接从平板上直接开下来。日军的小豆丁坦克不具备这个能力,只能另辟蹊径。


铁道游击队的头号敌人,罕见的日本九五式铁路公路两用坦克

九五式轻型坦克

1937年,日本开始生产一种公路、铁路两用坦克,这种坦克以九五式轻型坦克为基础研制而成,可以说基本没什么技术革新,早在几年前世界上多个国家都研制了不少的轮、履两用坦克,其中就有一种在坦克腹部设置轮式结构的两用坦克,使用时通过液压机构将轮胎往下压,履带脱离地面接触,从而坦克能够以轮子在公路上快速行驶。日本生产的这种两用坦克基本沿用了这一结构,只不过将轮胎换成了铁路用的轮子。

不过日本还是稍微有所改进的,机械结构更加可靠,同时铁道轮子间距可以调节,以适用不同尺寸的铁路。这种九五式两用坦克一经服役后,就开始在我国东北服役,后来在缅甸等地的铁路也有出现。

铁道游击队的头号敌人,罕见的日本九五式铁路公路两用坦克

轮履两用坦克

该型坦克长4.9米,宽2.6米,高约2.5米(两种模式下高度有所差异),坦克全重8.7吨,使用一台84马力发动机,最大公路时速30千米每小时,最大铁路时速72千米每小时。采用6人车组成员,一名车长、一名驾驶员以及另外3名士兵;坦克没有装备火炮,只有 射击窗口,可以安装6.5毫米机枪和其他轻武器。装甲防护依旧很薄,车体只有6毫米,而炮塔也只有8毫米,仅能防御轻武器的射击。

九五式两用坦克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不同模式之间快速转换,从公路模式切换铁路模式时,只需要将坦克准确的开上铁路,随后1分钟内就能完成切换,而切换回公路模式只需要3分钟。为了适应夜间作战,在坦克的顶部小型旋转炮塔上还有一个探照灯,可以在夜间指引目标作战。

铁道游击队的头号敌人,罕见的日本九五式铁路公路两用坦克

坦克炮塔上的探照灯

九五式两用坦克投入使用后,成为铁路上的重要巡逻武器,它既可以单独行动,也能随着其他铁道部队行动,并且在发现游击队的时候可以快速切换模式展开追击,依靠双腿行军的游击队面对这种装备损失很大。

这种特种坦克的产量和其他日军坦克差不多,产量都不大,到1945年前总共生产了约130辆。在作战中被中国军队缴获了少数,苏军可能在出兵东北时也缴获了一辆。据部分资料显示在解放战争中也曾有这种坦克的使用记录。

铁道游击队的头号敌人,罕见的日本九五式铁路公路两用坦克

九五式两用坦克

因为九五式两用坦克本身产量就很少,加上战争损失,很少有存活到现在的,目前只有俄罗斯军事博物馆有一辆,北京的某博物馆还保存了一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