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泰国皇室在泰国的地位有多高?

知识尾巴


泰国皇室在泰国的地位非常高,泰国人民对待皇室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百姓对待皇帝。在泰国,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帖有国王或者王后的画像,在各大府的公路两旁,也常常可以看见一幅幅超大的国王或者王后的自画像。泰国的总理、政府官员和明星,见到皇室成员全部都要匍匐下跪。泰国国王,拥有最高的权利,百姓不能随意议论和评价皇室成员,否则会以欺君罪被逮捕。

从政治上来讲,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名义上不能干涉政治。不过泰国是非常特别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赋予国王许多权利,军队效忠于国王,所以国王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例如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在位70年时间经历了19次政变,但并没有对国家基础造成影响,国王就成为稳定国家的重要角色。宪法总纲明确规定,泰王国是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体制国家;国王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人不得侵犯,任何人不得指控国王;国王是佛的信徒和最高维护者;国王是泰国的最高统帅。这些条文实际上确立了国王不仅是泰国的国家元首,而且是军队的最高统帅,还是维护佛教的最高权威。同时,泰国国王的具体职权也被明确写入宪法。

国王有重要人事任免权;国王有法案签署权;国王有权解散国会下议院并决定重新选举。国王有法令颁布权;国王有权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签订包括和平条约、停战条在内的重要条约;只有涉及泰国疆土或管辖范围的条款须经国会审批;除涉及政治、外交等重要权力外,国王还拥有一系列其他权力,如决定大赦、册封(或撤销)爵位、赐予(或收回)勋章的权力等。


泰国小武哥


“君父”这个词用来指代泰王在泰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特别对于已故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非常地贴切。人们像爱戴父亲一样爱戴君主,甚至是更甚。

一方面,这种爱戴体现在了泰国各种仪式里。比如,泰国上至总理下至平民,见到皇室成员都要匍匐下跪。连大象也要学着跪。

(前泰国总理英拉拜见公主)

(来自凤凰资讯)

另外,法律法规一直在“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地爱戴君父。比如有《欺君法》(Lèse majesté) 保护皇室不被冒犯。任何侮辱、诋毁或威胁泰王和王后、王室继承人的行为都将受到3到15年的监禁。曾有出租车司机在开车时批评了几句泰国王室,被乘客录了下来报警,最后获刑两年半。也曾有一个工人由于嘲讽老泰王普密蓬的爱犬通丹而被捕。泰国的欺君法可谓是全世界保护皇室的法律中最为严苛的了。


另一方面,对泰王的爱戴也深入了人们的私生活。老泰王过世后的服丧期里,走在泰国的街头,放眼望去全是黑色,商店里也把所有的衣服换成了黑色,上班族在办公室也都是一身黑。当时有一名摄影记者在街上穿了绿色的裤子,就遭到了舆论的谴责。另外,几乎所有泰国人都把自己社交媒体上的头像加上了黑白的滤镜。那些侨居他国的泰裔,若是不换头像,也会遭到泰国同胞的指点和非议。Instagram上平日里只晒美妆和写真,从不讨论政治的网红们,在泰王过世的时候也写了大段大段情真意切的悼文。

这种爱戴其实也跟皇室的声誉紧密相连。老泰王普密蓬在位70年,在数次政变中担起了稳定局势的重要责任,广受民众爱戴。


记者王冠


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即国会执行立法权,内阁执行行政权,法院执行司法权。

理论上来说,泰国皇室也该和日本天皇或者欧洲王室一样,只是国家的象征,但是实际上,泰国皇室不是没有实权的摆设。自2006年政变后,泰国皇室已经重新控制住了泰国的军政大权。

另外,由于近代以来,泰国政局动荡不定,在短短60年内,就发生了19次政变,泰国国王普密蓬或多或少的充当了最终仲裁者,多次在紧要关头出面化险为夷,庇护泰国人民躲过了一次次的劫难,所以泰国皇室的权利以及在泰国人民的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

在普密蓬国王去世以后,泰国人民不仅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所有政府机构、学校等机构降半旗30天,而且全国进入国丧,所有政府公务员、政府行政机构穿黑服服孝,为期一年。

最能体现出泰国皇室地位,还有一点,那就是任何人与公主合照都需要下跪,就算是泰国当红明星也不例外。


英国英鸟


泰国国王,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有点像二战前的日本天皇,地位尊贵,举一个小例子,泰国每位新总理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入宫觐见泰王,但是在泰王面前只能坐着不能站着,而且是坐在地上,以示㳟敬。但是实际权利就呵呵了。


大脸猫不是好花猫



我心飞扬22993306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的皇室地位在民众心中非常高。尤其是不久之前去世的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

泰国的许多产业都是皇室的,所以泰国皇室也是世界上最有钱的皇室之一。

众所周知的kingpower免税店就是皇室自有的。不过泰国皇室会使用大部分收入为民众谋福利,比如医疗和教育。他们虽然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确实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所以民众尊重她们,爱戴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