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別“鑽空子”了!微信嚴控 “高仿、假貨”類小程序上線

所謂人紅是非多,小程序前腳剛宣佈日活用戶達到1.7億,後腳就陷入“賣假”疑雲。近期有媒體報道,一批“野生”小程序打著電商的幌子,公然宣傳、售賣所謂的高仿、精仿商品。

當然,微信的反應也很迅速,很快就給出了應對措施,雷厲風行地下架了875個違規小程序,並表示對此類行為“絕不姑息容忍”,在註冊、審核通道及搜索上都會進行相應限制,同時還不忘呼籲用戶積極舉報。

不得不承認,互聯網的開放讓假貨現象變得更加複雜,也讓打假變得更加困難。但也應看到,在網絡打假上,責任不是隻屬於一方的,假貨問題涉及多方環節,應由各方一起治理維護。

別“鑽空子”了!微信嚴控 “高仿、假貨”類小程序上線

網絡打假,需各方共同治理

自去年1月正式上線,小程序的日活用戶數已經達到1.7億,聚集在小程序上的企業和個人開發者超過了100萬,已上線的小程序數量達到58萬個,接入的第三方平臺也已超過2300家。隨著小程序熱度的持續走高,一些謀求個人私利的不法之人和群體自然也盯上了眼前的這塊“肥肉”。

一直以來,假貨侵權都是令各大電商、互聯網平臺頭疼的問題,電子商務的崛起,方便了消費者的同時,也讓假貨找到了滋長的溫床。為了打擊假貨問題,不論是政府、平臺或第三方機構都採取了大量措施,但目前互聯網平臺上的假貨問題依然嚴峻。其實不難理解屢禁不絕的網絡售假問題,互聯網開放的特性,加上龐大的用戶群體,難免魚龍混雜,對於各方監管來說必定是個不小的挑戰。

由此可見,作為平臺運營方,微信的壓力必然也是不小。好在微信的立場倒是挺堅決,對以假貨為首的黑產一直都是嚴厲打擊、零容忍的態度。像此次面對“高仿”小程序的冒頭,微信更是鉚足了勁集中力量打假,不僅一口氣永久下架了800多款違規小程序,同時在搜索上做出限制,以屏蔽類似關鍵詞的方式來防止售假小程序被用戶搜索到,並且在註冊和審核通道進行嚴格限制,從源頭上杜絕違規小程序。

別“鑽空子”了!微信嚴控 “高仿、假貨”類小程序上線

對於普通用戶,在生活中也應該向假貨產品說不,因為假貨產品是假冒偽劣商品,並沒有達到要求的質量標準,沒有質量保證。大家更不要為了面子特意購買假貨,也不要對假貨熟視無睹,而應自覺抵制,包括不購買假貨、識別假貨、積極舉報假貨等。從需求上嚴控假貨,假貨橫行的現象也會大大緩解。

打假工作,任重而道遠

網絡黑產氾濫成災,不僅威脅到用戶的個人權益,亦破壞了網絡生態環境,影響到互聯網企業的正常經營,侵犯企業利益,成為社會“公害”。國家多次強調,互聯網不能成為犯罪的溫床,不應有雙重標準,在打擊黑產的問題上,微信也向來是決不手軟。自2015起,微信便推出了品牌維權平臺,該平臺將用戶舉報的假貨線索與具有鑑假能力的品牌方(即商標權人)進行對接,將線索推送給接入的品牌方,根據品牌方鑑定反饋對違規帳號執行處罰。據瞭解,目前共接入國內外知名品牌方130多家,覆蓋品牌超過400個,合計處理違規帳號超過6萬個。

別“鑽空子”了!微信嚴控 “高仿、假貨”類小程序上線

然而伴隨網絡黑產向集團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也需要意識到打擊網絡黑產不是一個人的戰鬥,監管部門、互聯網平臺、商家企業、應用開發者和廣大網友應一起攜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共同對抗網絡黑產,方能提高打擊效率和打擊面,為我們的互聯網打造一個健康、良性的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