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正确面对疱疹性咽颊炎?

如果说一切都是错的


夏秋季节,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的季节。时下进入夏季,我们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警惕和正确面对疱疹性咽峡炎。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是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一般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所引起。时下进入夏季,也就是此病发病的高峰季节,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隔离和消毒工作。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应提高警惕,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才可以顺利康复,要做到以下六注意。


一、隔离

1. 应让患儿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也就是要隔离 2 周才能外出。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2. 定期打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二、观察

1.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和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就要及时就诊或复诊。

2. 对于呼吸的观察,主要看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一般情况下,5 岁以上儿童 > 30 次/分钟;1 岁 ~ 5 岁 > 40 次/分钟;2 月龄 ~ 12 月龄 > 50 次/分钟;新生儿 ~ 2 月龄 > 60 次/分钟。如果持续或频繁地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很有可能是得了肺炎了,需要立即就医。

3. 对于体温的观察:一般每 4 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如果体温超过 38.5℃(腋温),就要更加频繁地测量体温,可以每 1 ~ 2 小时测一次。还要注意有无寒战、惊厥、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甚至抽搐等情况,给予退热处理以后 1 小时应该复测体温,看看降温是否有效。



三、护理

1. 进食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饮食,比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所以要尽量限制患儿的活动量,以防过度疲劳;同时需要格外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每次餐后要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以冲洗口腔。

4. 饭前便前便后都要勤洗手,可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然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


四、消毒

一般,肠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 -20℃ 仍可以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因此,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要彻底消毒。对于可以浸泡而且又耐高温的奶瓶、碗筷等餐具,可以用水煮沸消毒,病毒在煮沸时可立即死亡;对于不能用来煮的物品,但可以耐高温而且还可浸泡的物品(如衣物等),则可以用热水浸泡,但是水温要维持 在56℃ 以上,浸泡至少 30 分钟;对于可以擦洗或浸泡的地板、玩具、家具或其他不会浸湿的物品,则需要用含氯的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或高锰酸钾等浸泡,消毒后可用清水再擦洗或浸泡后晾干,至少待 30 分钟以后使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选择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 0.5 ~ 1.0 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当然,也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直接放到太阳底下去暴晒 0.5 ~ 1.0 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卫生间的马桶等用具可以用漂白粉来进行消毒。

1. 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可治疗,但它有自愈性,也就是说可以不需要任何特殊治疗,一般对症处理就行。

2.患儿发热时,切忌捂,以免影响散热,甚至发生捂热综合征。

六、预防

1. 防胜于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要勤洗手,要正确洗手。

2. 高发期,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空间比较封闭或是半封闭的地方,包括幼儿园、学校、早教中心、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公共场所。

3.预防接种。

(小编:南医三院足踝肩肘血管外科 谢凤姣 护士长)


南医三院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咽峡炎,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其主要传染源为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可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传播。发病患者多为 1到7岁的儿童,特别是1到3岁的年幼儿比较多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为主,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多伴有咽痛、高热、呕吐、流涎、厌食、吞咽困难、惊厥、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症状。体查时,可见上腭、咽后壁等黏膜上出现多个灰白色的小疱疹,疱疹的周围可见红晕,大约在1到2天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溃疡表面有黄色或白色假膜。

一、护理

(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3)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4)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5)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6)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7)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

(1)控制高热,体温38.5℃以上时,应给予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温手段,也可给予退热药物降温。(2)抗惊厥治疗,发生高热惊厥时需要及时抗惊厥治疗,可首选咪达唑仑缓慢静推,也可选择咪达唑仑肌肉注射或水合氯醛灌肠抗惊厥。

目前尚无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特效药物。注意,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等药物,更不要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对疱疹性咽峡炎无效。若发现有合并细菌感染的迹象,可酌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平时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尽量不要去空气流通不畅且拥挤的场所;注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叮嘱儿童多洗手(特别强调洗手!洗手!洗手!);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年幼儿如果出现流涎、厌食、发热、哭闹等,家长应带其屈正规医院及时就医。


药师方健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多见于柯萨奇a族病毒感染。常见于学龄前儿童,有传染性。通过消化道传播。宝宝患病后注意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小朋友。饮食及精神状态好,能口服药物,可以口服抗病毒药物如蒲地蓝或蓝芩口服液,口腔内喷开喉剑或康复新液促进愈合。病毒性感染有自限性。多数预后好的。如果体温反复,或持续不退,宝宝精神状态差,需要及时医院面诊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