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在豫东L县,有个远近知名的“光棍村”。全村上下2000口人里,有50个适龄男青年在打光棍,严重的男女失调是河南农村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造成了一个贫困和离谱彩礼的恶性循环。而在其背后,可能诱发出无数起人间惨剧。我们不仅要问一句:农村青年娶个媳妇有多难?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会飞的南极 | 文

娶个媳妇咋阵难?

“现在娶个媳妇太难了,张口就是‘三斤三两’。啥三斤三两?就是一百块钱称上三斤三两!我压力很大啊!”去L县的路上,司机刘哥忿忿不平地给我们描述当地彩礼的情况。

L县在豫东,冯小刚电影《1942》中的那场黄河决口,造成当地黄沙漫漫,也因此造成了这个农业县城之后几十年无法抹去的穷困。

离县城20公里的地方有个2000多人的大村,这个村是当地比较有名的“光棍村”,全村至少有50余个适龄青年在打光棍。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光棍村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刘哥就是光棍村的人。

作为一个正在油腻的中年人,我多少能理解刘哥忿忿不平又捉急的心情。刘哥不到四十,正是一个男人被看成顶梁柱的“最佳时期”,偏巧刘哥家里有俩儿子,大的已经上初中。

如果不再上学的话,他可能和父亲一样,早早外出打工,然后接受家里的安排,完成“人生大事”——相亲娶媳妇。

流程说起来容易,但是对于刘哥而言,给儿子相亲娶媳妇如同扒掉自己一层皮。当然,如果扒掉一层皮就能解决问题,他也十分乐意。

他一手握方向盘,一手给我们比划:“一沓子这么厚(一万元)人民币不到二两半”。他不再讲话,仿佛给我们留下了心算的时间——一万块按照二两半来算,三斤三两少说也得十二万。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而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2016年,L县实现生产总值257.64亿元,按照当地公布的全县人口85.18万计算,L县的人均GDP为3万元。

按照这个标准,倘若刘哥的大儿子想要凑够彩礼钱,一家四口人得“扎脖”一年。

然而,当我们来到光棍村,听了几个村民的故事之后,我们才知道,刘哥说的“三斤三两”还只是起步价。

媒人只需要远远地看上一眼

就知道这户人家是否有资格娶媳妇

饭局摆在老田家,老田比刘哥的大十好几岁,是刘哥的老哥们。老田的儿子闺女争气,大学毕业留在了郑州,各自成家。

老田住不惯“鸽子笼”一样的单元楼,没有压力的他执意返回老家L县过他“归园田居”生活,这让很多乡亲都羡慕不已。

老田说,在L县,农民一年到头手里的余钱不会超过一万。而按照当地农村的规矩,除了“三斤三两”以外,彩礼还需要“一动一不动”。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一动”是汽车,太便宜的还不成,得是10万起步。“不动”是房子,在农村老家宅基地盖房子已经过时了,这一套婚房得买在县城里。

而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L县的房价基本稳定在6500左右。按照市面上最流行的89平小三居来算,这一套“不动”算下来将近58万。然而,县城里几乎没有89平小三居,少说也得100平起。

大头解决了,杂七杂八的小花销更是不计其数,给新娘买“三金”(甚至六金、八金),各种见面送出去的礼,办婚宴的钱……名目繁多的婚嫁习俗均需要男方承担。

这数字不敢细算,没有一百万八十万也搁进去了。当然,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又凄凉的局面:没人愿意把闺女嫁到兄弟三四个的家庭里去。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刘权就是比较悲剧的例子。

村东头刘家的小儿子刘权今年二十五了。这个年纪在村儿里已然是“大龄青年”,再这么拖下去,跑不了打光棍的命,刘权在外打工,算是有个一技之长,人也憨厚,可一年到头也没有媒人主动上门。

这也怨不得媒人。刘家的房子还是十年前翻修的平房,为了刘权过年回来有地方歇脚,硬是在旧平房上用泡沫板材拼了两间房,媒人只需远远地望上一眼,便知这户人家存折上没有几个零。

如今老两口今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对于刘权的婚姻大事,即便有心操持,也是在没有什么气力筹备彩礼。

毕竟,对于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每年地里庄稼的收成有时还抵不过化肥钱。

刘权家还不是最惨的,至少刘家老两口还活着,虽然比较苟且。

如果“要父母半条命”就可以找到媳妇

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光棍了

对于天价彩礼,L县不是个例,在豫北的H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彩礼从前两年的6万、8万元,直接到现在的10万元打底,甚至有“万紫千红一片绿”的说法。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这对于一辈子种地的农民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但是为了不让孩子打光棍,任何能筹钱的做法都铤而走险,有的父母甚至不惜去借高利贷。

在L县,有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娶媳妇,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而儿子媳妇在城里居住,不想共同还债,最终生无可恋一死了之。

而那些砸锅卖铁仍然没有钱给孩子娶媳妇的父母,在极端的情况下也会选择自杀。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不称职,没有媳妇就等于自断香火。这是愧对祖宗的,是没有脸活着的。

还有另一种情况更让人觉得晚景凄凉:老人自杀被认为是一种有“自知之明”的做法。

父母为儿子耗尽了一生的心血,为了娶媳妇已经把家业耗尽,孩子成家之后自己已经年老多病,无法再为孩子做些什么,反之孩子还要赡养父母,为了不让孩子“麻烦”,他们选择安静地死去,当地已经对于这些事情习以为常。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记得早几年,网上有一个段子:爷爷时代,结婚只要半袋米;老爸时代,结婚只要半头猪;现在到我们自己了,结婚要父母半条命。

眼下看来,这段子还不够写实。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难逃“相亲”的桎梏。

有的男青年外出打工,自己在面“处了对象”,甭管姑娘条件如何,单凭“自己找的”这一点,足以宽慰父母的焦急之心。

至少,老两口不用再去求爷爷告奶奶地找媒人说媒,一心准备彩礼,事儿就算齐活了。

倘若女方家通情达理,只是象征性的索要一点或者干脆不要,那么,这户人家真的算祖坟上冒了青烟,比买彩票中奖还令人欣喜,不出一天,十里八乡都会传为奇谈。

只是,这样的案例少之又少。

对女方家来说

彩礼是女方父母的辛苦费,且和“面子”挂钩

酒过三巡,大家仍旧兴致勃勃地批判“高彩礼”,坐在一旁的王叔闷了一杯酒,突然开口:“隔壁的闺女15万,我也不能比他低啊!”说着,王叔拍了拍自己的脸,“显得自己闺女不值钱。”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说到底,还是面子的问题啊。

王叔家有个20岁的小女儿。家里有这么一朵鲜花儿,来说媒提亲的人恨不得踏破了王家新砌的门台,即便王叔的彩礼要求并不低。

在彩礼和结婚这些事情上,王叔说一不二,自家姑娘是没有插嘴权的。王叔倒也坦诚:“你们城里人谈对象先看兴趣爱好,要我说,这是狗屁,没房没车都得喝西北风!”

就在这时,银行发来短信催还房贷,一瞬间,我觉得王叔说得在理。

而家里没有待嫁闺女的大叔们只有暗暗羡慕的份儿。坐在身旁的刘哥悄悄地揭王叔老底儿,说王叔本来答应了一家人,彩礼都收了。

突然又有一家人来相亲,小伙子模样不错,礼金也多5万,王叔立马推掉了上一家。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根据《中国农村家庭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农村男女总体性别比达到110.4: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方有足够的议价筹码优中选优。

这种现状至少在表面急速掰正了一个千古难题——女人没地位。过去农村人看不起离了婚的女人,在L县,不仅仅是光棍村,二婚、甚至三婚的女人反而更抢手。

大家嘴上说着“二婚的女人会疼人”、“娶一个赚一个”,其实心里都像明镜似的:二婚女人要的彩礼少。

捡到碗里都是菜,因为实在没有合适对象,一些家境贫穷的男青年择偶标准一降再降,“相貌、年龄、交流沟通什么的都不重要。”

即便是身体残疾、智力缺陷的姑娘也都有媒婆踏破门槛,只要是个女的、活的,什么样的都能给说到婆家。

“婆婆疼的不是媳妇,疼的是钱呀”

男方不仅要主动出击,还要掂量好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刘哥说,他表姐年轻的时候嫁到了豫中农村,外甥小孙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为了找个儿媳妇,表姐两口子咬碎了牙齿,拼了老命终于在城里上买了车和房。

就这,小孙相了三四个,一个也没成,姑娘不是嫌小孙个子矮,就是嫌皮肤黑。

而刘哥的表姐夫,也就是小孙的父亲说:“我们不挑,是个女的,下雨天知道往家跑的就行。”

与此同时,入赘为耻的观念也自然消解。

严峻现实让男人放下了面子,大家对倒插门也见怪不怪——刘权的两个哥哥都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刘家老两口也并没有因此抬不起头,相反,他们心里只愧对刘权。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有供需关系的地方自然会形成市场,L县甚至有专门介绍倒插门的媒婆。

一同被“掰正”的还有婆媳关系。按农村的习俗,婆婆才是家里的女主人,而如今,花了百八十万娶回来的媳妇,哪个婆婆不小心翼翼地供着、陪着?生怕哪点不如意,媳妇跑了。

“婆婆疼的不是媳妇,疼的是钱呀。”

在大城市里,不管是男方给出的彩礼还是女方给的陪嫁,其实最后都落到了小家庭里。

而以L县为代表的的广大农村则不同,彩礼,真的要给到女方家。至于小家庭过得如何,这不是女方家要考虑的事情。

河南有个光棍村,娶个媳妇儿要父母半条命

据说2016年豫北某县下发了文件,对农村彩礼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不能超过6万。

一户人家也确实以5万元的彩礼娶到了媳妇,看似很有效果。

然而,这多少有点乌托邦的意思,传说男方是带着村委书记一起去女方家送彩礼的,但是,等到村委书记走后,暗地里男方还是给了女方额外的10万。

我突然有点担心王叔的闺女,如果她要嫁的人家是借了外债的,婚后的日子会怎么样?这并不好说。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