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这句诗难倒选手,虽是名句,来历却少有人知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七场擂主的争夺赛中,姜怡伶和郑坤健对决,姜怡伶却难在了这一道题上:


以下哪一项诗句不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A.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这是一道可以抢答的题,在C选项出来之前,姜怡伶抢答选择了C。


而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这句诗难倒选手,虽是名句,来历却少有人知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出自杜甫的《宗武生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宗武是杜甫的儿子,子聿是陆游的儿子。


而“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也和父子有关,是李商隐夸赞朋友的儿子韩偓的。


这首诗名为《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诗名很长,全诗为:


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其二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诗名有45个字,讲述了写这首诗的缘由。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这句诗难倒选手,虽是名句,来历却少有人知


韩冬郎是韩偓,他的父亲韩瞻和李商隐是同年进士,交情很深,而且两人还是连襟,都娶了王茂元的女儿。


诗题中说“兼呈畏之员外”,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韩瞻韩偓父子的,其目的,却是称赞他的儿子韩偓。


韩瞻,字畏之,诗题中的畏之,即是指韩瞻。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赴梓州为节度书记,友人们为他准备了宴席相送,在宴席上,韩瞻十岁的儿子韩偓即兴作了一首诗,才惊四座。


最惊的当属李商隐。此事过后,某一天,李商隐想起韩偓的即兴诗,久久回味,觉得他的诗句很老成,于是,李商隐写下两首绝句酬答韩偓,也给韩瞻看一看。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这句诗难倒选手,虽是名句,来历却少有人知


我们先来细看这两首诗:


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其二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第一首诗,盛赞韩偓少年才华出众,诗风清新老成,超过父辈。


“雏凤清于老凤声”成为夸赞他人之子的名句,意为雏凤的鸣叫,比那老凤,更加清亮动听。


在《红楼梦》中,北静王也曾当着贾政的面夸赞贾宝玉,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第二首诗里,将韩偓比作自幼即负盛名的南朝诗人何逊,而把自己比作自认为才思低于何逊的沈约,对之倾倒备至,大加称赏。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这句诗难倒选手,虽是名句,来历却少有人知


韩偓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青年,值得李商隐如此虚心、热情的称赞他吗?


后来的事实证明,韩偓确是一个优秀的诗人。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韩偓被称为“一代诗宗”,擅写宫词,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他的一首《已凉》诗: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此诗以工笔画的手法,用旖旎秾艳的色彩,精细入微地描写了诗人所钦慕的美人深闺绣户中精巧典雅的陈设布置,点出已凉未寒的特有时令气氛。


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情”,甚至没有一个字触及“人”,纯然借助环境景物来渲染人的情思,供读者玩味。


后人评价:《已凉》一首如工笔仕女图,古今传诵以此。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这句诗难倒选手,虽是名句,来历却少有人知


这首小诗广为传诵,无论从题材旨趣,还是从手法、风格上讲,都开启了五代两宋闺情词缛丽婉约的先河。


有知名的诗作传世,足以证明李商隐的眼光独到,那一句“雏凤清于老凤声”也确是恰当的评价。


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孩的诗作,李商隐不吝言辞加夸赞,眼光独到之外,李商隐的惜才爱才也令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