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劳动者原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无需支付二倍工资(附案例解析)

01

案情概要

陈某于2012年9月1日入职甲公司担任人事经理一职,全面负责公司的各项人事管理工作,月薪12000元。2013年5月21日,陈某以个人发展原因,提出与甲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甲公司挽留无效后批准了陈某的辞职申请,为其结清了工资并办理了离职手续。但陈某离职后不久即通过仲裁和诉讼程序,要求甲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90000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甲公司表示陈某全权负责公司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即便陈某未签订劳动合同,原因亦在于其本人意图以此牟利。甲公司向法院提交了陈某在入职时签收的岗位职责确认书(载明其工作职责包括了签订劳动合同)、陈某在2012年年底的工作总结(显示陈某自述其已排查确认与公司所有高管及员工均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以及陈某多次领取劳动合同空白文本及公章的签收记录。陈某认可上述证据材料的真实性,也认可其工作职责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事宜,但坚称是甲公司不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案件证据情况结合陈某的自认可见,陈某的工作职责包括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工作。此种情形下,需审查劳动合同未能签订的过错在于哪一方。现陈某未能举证证明其曾向甲公司提出签订劳动合同而公司予以拒绝,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综合上述理由,陈某要求甲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缺乏事实依据,故法院判决驳回了陈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02

案例解析与实务指南

《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上述规定是为防止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而设立的惩罚性规定。但如果因劳动者自身过错,导致未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无需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作为能够直接证明工资标准、工作岗位、工作期限等劳动关系核心内容的文件,劳动合同对于明晰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法律通过规定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形式,强化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但受利益驱动,部分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及总经理等高管人员,他们熟知法律的各项规定,同时其本身即是公司整个人力资源工作运行的负责人,签订和保管劳动合同属于其工作职责范围。因此如果出现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有些是其工作疏忽所致,说明其工作存在过失,有些则是故意而为,本身即存在从中获利的主观恶意。因此,无论是主观故意还是工作过失,这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利后果均不应该由用人单位来承受,上述做法亦无法得到法院、仲裁委的支持。

广大用人单位应以此为戒,完善劳动合同的管理制度,避免类似纠纷和人事法务风险的产生。

劳动法疑惑,就找“劳动法顾问”!

咨询问题请私信!谢谢!

劳动法顾问团队成员简介:

李律师,北京大学硕士,在诉讼和非诉业务方面均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担任多家企业常年法律顾问,曾担任法务总监多年,近20年法律工作从业经历,因认真、严谨、务实广受委托人好评。

贾律师,中国科学院硕士,资深人事法务管理专家,为上百家企业提供过人事法务管理咨询服务,曾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管理咨询项目总监多年,近20年人力资源管理及人事法务管理工作从业经历,尤其擅长将劳动法与企业管理进行融合、贯通,以给企业提供的建议和方案专业、高效著称。

曲律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从事过多年企业法务和人事法务出版编辑,在非诉业务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尤律师,从事过新闻和法律编辑工作多年,对劳动法及人事法务管理有深入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