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武漢一線救援隊手記:一襲白衣終將黑霧驅散

根據國家衛健委披露數據顯示,截至1月29日16時24分,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6074例,累計死亡132人,現有疑似病例9239例。“新型肺炎”病例數在短短30天內,確診人數超過了2003年“非典”確診病例。

在疫情籠罩下,我們也看到了真情。

據湖北省政府副省長在“湖北新型肺炎疫情發佈會”上表示,截至到1月27日18時,共有26支醫療隊3100餘名醫生、醫療隊員在湖北省協助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目前還有4支醫療隊300多人正在前往湖北武漢的路上。

這些醫務人員會同湖北的醫務人員一起奮戰在抗擊肺炎疫情的一線。這些醫務人員不僅是在支援武漢,前方也對這些醫療力量進行了統一的調配,除了武漢以外,在黃岡、咸寧、孝感、仙桃、天門、潛江七個城市,醫療隊都在那裡的定點醫院開展工作。

這些醫務人員,他們是母親,是父親,是丈夫,是妻子,是女兒,是兒子……但在疫情面前,他們就是戰士,身穿白衣,與死神賽跑、與病毒決戰的白衣戰士。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到這群逆行者的故事,瞭解他們在一線的心酸,39深呼吸將通過一封封日記,帶你走進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的疫情現場,進入第一線,瞭解他們更多的心聲。

1 張曉玲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外科重症監護室SICU護士

武漢天氣陰冷,平均溫度為3℃。早餐是麵包牛奶和雞蛋,隊友表示很驚喜,因為我們已做好長期泡麵的準備。保障我們伙食的大廚說:“明天如果食材能到,就熬粥,讓你們夜班回來能吃口熱的。你們是一線人員,必須保障好你們的伙食。”這些話說得我們心頭又暖又酸。

我今天是00:00-00:00的班,27日1:20出汙染區,2:10脫下全副武裝,從醫院往回走。來接我們回住所的老師已經在寒風中等了兩個鍾。回來的路上,同事們都沉默不語,我想大家的心情都是複雜而沉重。2:25到房間。屋裡很黑,很涼。同屋已經搬走了,因為我值班了,需要防止交叉感染。

想到今晚工作種種,想到武漢漢口醫院的病人以及我們的防護,坐在沙發上,我沒出息地嚎啕大哭了一場。3:40洗頭洗澡,如果可以,我真想把從內到外的衣服都放入消毒液中浸泡。7:10我還沒睡,睡不著,真的睡不著,武漢疫情很嚴峻,武漢漢口醫院需要大家的幫助。

武漢一線救援隊手記:一襲白衣終將黑霧驅散

補覺醒來已是27日13:25,桌上有同事早早幫值夜班的我領的早餐:一碗粥,一個花捲和一個雞蛋。不得不感嘆,我的隊友如此體貼和細心。粥涼了,我就吃了個雞蛋。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吃,特殊時期絕對不能生病,也不敢病。

吃了早餐,開始洗衣服,把昨天脫下的衣服全部又洗了一遍。聽著嘩嘩的流水聲可以讓我的思緒安靜。昨晚進入武漢漢口醫院的一幕幕衝擊著我:

進入隔離區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我們的防護服上寫下各自的名字。因為穿上防護服和護目鏡誰也認不出對方。

病房裡共有76張床位,告危重者超過一半。病房裡很多患者蜷縮在床上咳個不停,病區環境還需要人手收拾。想到我們到來之前,武漢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狀態,我真正強烈地體會到: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在我們交接班時,楊彧護長獨自在收集所有治療車上的黃色廢棄醫療垃圾和銳器盒,並打包好歸類,放置規定位置。我們在她的影響下也默默地都開始進入工作程序。

截止27日1:20我負責的區域新收一名確診重症患者,死亡一名患者。我和隊友只能靜靜地幫患者處理完,整理好她的衣物。連安慰家屬的話我都說不出來。1:20出了汙染區,工作沒有結束,因為還需要洗澡洗頭,擦鞋,洗衣這才完整。

洗完衣服,掛上烘乾機,聽說這是熱心的武漢市民捐贈給我們的,今天還有很多沒留名群眾為我們捐贈物品。很感謝,真的!謝謝大家對我們廣東省醫療團隊的支持,我們也會盡所能的做應該做的事。

晚上19:30開會,領隊告訴我們今日防護用具的消毒已經改善,緩衝間加裝了紫外線消毒燈和脫防護服所需的鏡子。病區醫療垃圾已經處理妥善,以後每天都會有院感團隊處理。只要認真落實院感的防護措施,我們一定可以做到保護好自己,有力的控制感染。

都會好起來,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2 張曉玲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外科重症監護室SICU護士

今天是08:00-12:00的班,昨晚睡得晚,下半夜睡得沉了點。早上在夢裡驚醒,以為鬧鐘沒響,自己遲到了。一看手機屏幕,還好才6:25。昨晚睡前反覆確認鬧鐘,就怕萬一因為自己遲到而晚接同事的班,雖然我們並不是來自同一家醫院,之前也不相識,但在特殊時期共同搭過班的我們來說,這都是過命的交情。

洗漱完,喝了兩口水,窗外的天邊微微泛白。穿上臨出發前醫院緊急為我們採購的保暖內衣,套上手術服,外加一件衝鋒衣,戴上口罩,就出發了。隊友們相約樓下集合。走去醫院的路上才發現自己沒吃早餐。因為我們走的時間早,早餐還沒開始供應。

走進武漢漢口醫院呼吸科樓下發現,之前成堆的醫療垃圾已經被廣東醫療團隊的各位院感科老師按標準清理了,樓梯明顯比第一天干淨明亮許多。走入清潔區,我們的防護服、護目鏡、手套、帽子、腳套、口罩都按標識位置定點擺放,看上去整潔又安心。這也預示著,一天的工作將從這裡開始。

聽說今天3M的N95口罩已經沒了,輪到我時真的沒了,只能用普通防護口罩代替,不知是我的臉型問題還是耳骨太軟,戴上這種口罩後漏氣明顯而且穿上防護服後口罩會滑落。在多位老師幫助下,為了口罩密閉,只能緊緊地儘可能向上勒住口罩後邊的S扣。

就這樣,進入了隔離區,但我的眼罩裡始終佈滿霧氣,同事們考慮我的防護可能有潛在風險,將我分配在藥療班。加藥時我萬分小心,核對多遍,必須保證醫療安全。這不允許一點馬虎。

藥療工作主要負責核對及靜配靜脈補液。補液多到從兩米八的加藥臺前到加藥臺尾。完成上午的工作後,我需要和同事一起將下午的藥療班的補液整理好、藥核對好、擺放好,以希望可以減輕下一班的負擔。

期間護士站的響鈴此起彼伏,醫生和護士們也是馬不停蹄但又有條不紊地做著自己的工作。我一位較好的同事也是08:00-12:00的班,但雖然如此,我只遇到她三次,看著她踏著飛快的腳步在病房裡穿梭,每每遇見一次她都甜甜的叫:曉玲姐,曉玲姐。像個孩子又像個小天使。我想,作為責任護士,她的病人也會這麼覺得。

我們的工作已經慢慢開始步入正軌。下班後,很餓,想喝水,這位同事對我去說:“乖,別喝,回家先洗澡,我們再喝。”確實,來了武漢,在醫院,我們洗手最勤,喝水最少甚至沒有。

回到宿舍,洗漱完畢,14:40吃午餐。一邊吃飯一邊瀏覽有關疫情的消息,我是個很喜歡看電影和聽音樂的人,但從除夕夜踏上征程那天起,我的所有娛樂都變成關注新聞:疫情治療消息,前線消息,醫療物資消息。

在刷新聞的期間,在我們的支援團隊微信群,我突然收到一張廣州白雲機場的照片,是支援武漢的第二支隊伍出發途中發來的。照片中的廣州已是春暖花開,巧的是武漢今日也是晴天。我相信:待寒冬去,初春也不會遠了……

3 方曉霞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護士

今天是大年初四,也是我們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支援武漢的第四天。記得年三十那天我還在上班,下午三點左右接到通知,我就報了名,沒有和家裡提前商量,四點下班,晚上八點半集合,不僅是我,一起的同伴很多年夜飯都沒吃就趕往一線。

對於武漢的印象原來就是武大的櫻花,還有網絡上人山人海的就診場面。我也不知道來到武漢會面對什麼,但是在武漢人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選擇義無反顧地往前衝。

我們來到這裡,支援武漢漢口醫院,我們廣東省醫療隊接管一整個病區八十張床位,危重病人佔了一大半,還有上呼吸機的病人,病房裡人人都戴著口罩。看到我們身上寫著中山三院,就問我們是不是廣東來的,說他們很感謝我們這麼大老遠過來幫助他們。還問,“你們這小姑娘到這裡了,你家裡父母擔心不擔心!”聽完,我不禁想到之前的醫鬧傷人事件:他們同樣是病人,病人家屬。

看著他們躺在那裡,不停地咳嗽,嘆氣呻吟,我的心都揪著。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個護士,我能做什麼呢?在現在還沒有特效藥治療這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情況下我能做什麼?

有一句話叫“偶爾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病人看見我們,就會問:“我什麼時候能夠出院?我什麼時候能好?我還要住多久?我還有的治嗎?”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我能做的就是安慰,鼓勵他們。

這裡面有個老爺爺,他一個人住院,七十多歲,告了病危,上了心電監護、吸氧,但是我們巡房查看病人,還有做治療打補液的時候會發現,他把鼻氧管摘掉,心電監護也不接,問他為什麼,是不是不舒服?他只是閉著眼睛搖搖頭。於是我們陪他聊天,告訴他這些都是做什麼,吸氧對你有什麼好處,一遍一遍地說,老爺爺終於肯配合治療。

武漢一線救援隊手記:一襲白衣終將黑霧驅散

為了做好防護,我們每天都要洗手數以百次,然後穿防護服又不透氣,不僅是我,很多同事皮膚都起了水泡,但是我們仍然每天都要堅持在一線,一刻不停歇。

武漢一線救援隊手記:一襲白衣終將黑霧驅散

不過我們中山三院這個大家庭的哥哥姐姐很照顧我,給我遠程會診。最後我還接到了一種特殊的“藥物”,提供這個“藥物”的是一個二胎的寶媽:我們神經內科ICU的護士胡蘭雲姐姐,她擠了乳汁給我,她的小寶寶還在家裡想著她。

武漢一線救援隊手記:一襲白衣終將黑霧驅散

來到武漢的醫院,不是煉獄,我們大家一起齊心協力才能戰勝這場戰役。

對於我,只是眾多支援武漢的醫療工作者中的一員。我們中山三院的大家庭加油!武漢加油!2020年的春天來到的時候我們一起到武大看櫻花。

4 張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PICU護士

“一定是特別的緣分,才能成為一家人……”空氣裡氤氳著曖昧的氣息,那大概是三生三世修來的緣分,才會使我們在粵、卾均能攜手同行。此次,廣東援助湖北的醫療隊中有我們這樣一組姐妹花:同來自於中山三院PICU——段孟岐護長、董婉秋護師、我(張楊護士)。

武漢一線救援隊手記:一襲白衣終將黑霧驅散

從左到右:張楊、段孟岐、董婉秋。

接到緊急援助組隊通知,大家火力全開,爭分奪秒地搶名額。很幸運都被選中,沒有驚訝,沒有退縮,就像平日裡接收危重病人一樣,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互相通知,互相鼓勵。

護長段孟岐在此次隊伍中被選為青年委員後勤隊長,總是像個大姐姐一樣關心著每一位隊員,協助醫療隊隊長周宇麒主任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作為自家人,當然會有“私心”,她們會在沒有車抵達酒店的時候,焦急萬分之際給我出謀獻策,凌晨四點半還在關心我是否安排妥當。婉秋小姐姐像照顧“巨嬰”一樣,給我陪練、取飯、催促洗漱。我作為湖北人更瞭解援助地的氣候,於是把備用的棉服送給師姐穿。在外我們互相慰籍,在“家”我們相親相愛。

我們的“原生家庭”,PICU仍然在運轉。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姐妹們的關心和問候,大家都盼著三朵姐妹花早日健康回到崗位上。

在湖北,每天我們會自我檢測體溫,進行身體狀況評估,還有自發組織的“醫務隊”,每天有一位隊員醫生作為我們的“隊醫”,為戰友們的健康保駕護航。組織每天會給我們發兩包中藥,吃完藥,就出發!

這是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戰鬥隊伍,全面實行軍事化管理,設定醫院—宿舍“兩點一線”的活動規則,每位戰士精神抖擻,氣宇軒昂。後勤部隊甚至頂著嚴寒出發去為組織補給紙尿褲等生活用品。

然而,在全力奔赴戰場時我們也感受到了前線疫情的嚴峻:工作量極大,物資不足。我們為了備戰,根據第一批前線反饋的戰地環境,因地制宜,反覆練習,反覆改良,規範防護服穿戴流程。

環境比想象中要差,但是我們不怕。“衝鋒”縱然不易,但人間值得。戰友鄭麗花護長和鄭小燕護長動容地分享:病人極其配合,因病程長,血管條件差。即使靜脈穿刺兩次,病人伯伯顫巍巍地說:“沒關係,是我血管不好,你們從廣州飛過來救我們,我們感謝你……”。

我們有愛,有情,有力量。我們會雄赳赳氣昂昂地赴進戰場,平安健康歸來。待戰爭勝利時,我們一起回家!PICU與我們同在,援助大隊與我們同在,革命尚未成功,戰友們加油,保重!

昨夜漢口醫院呼吸隔離病區,我深切體會到年過半百的疲憊,好在平時堅持的10公里跑步甚至帶著同事們50公里的徒步運動為今天的高強度工作儲備了體能基礎,才能夠與年輕同事們一起衝鋒陷陣。

病區高強度的工作,工作環境的陌生,加上初來乍到的廣東省醫療隊醫護人員混編排班,漢口醫院本院醫務人員原本就嚴重不足,缺乏他們的引導,大家初期顯得不太適應,特別是醫生、護理團隊互相不認識,增加了配合的難度,不過這些困難難不倒聰明的戰友們。

武漢一線救援隊手記:一襲白衣終將黑霧驅散

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N95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只知道大家“為了誰”,但眼前的“你是誰”,還真的困擾著我們。智商是環境逼出來的,進去第一件事是隊員們相互用油筆在防護服前胸後背寫上大大的名字。

也許是我老眼昏花,在感染科李敏然主任的身上寫上了呼吸科陳麗博士的名字,連朝夕相處的同事都沒有認出,真是大寫的尷尬!即使這樣寫了名字,忙碌的身影還是常常叫錯人,同時也多次被兄弟單位的美眉們當做他們的男護士“使喚”,我也心甘情願地聽從她們調遣。

新收病人的問病史、寫病歷開醫囑、高熱病人的處理、低氧血癥的救治這些都難不倒我們,陳麗博士、李敏然主任爭先恐後的態度是我們華醫人的特質,她們平時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能力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為我減輕了極大的壓力。但進隔離病房前不敢飲水還真的有點難受,充分理解到穿著紙尿褲進去的醫護同道。

終於到了交接班的時間,卻又有新病人剛到,為了減輕下一班兄弟單位的壓力,我們堅持處理完病人卻拖班近2小時才離開病房。趕緊回去躺下,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很快又會開始。

6 胡吉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ICU

21:30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自己的房間,腿十分痠痛,快速地洗完澡,出去拿了飯用微波爐加熱一下草草吃完,在這裡要感謝省醫療隊為我們配備了一個微波爐,我們下班回來終於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了。

22:20跟一位大學室友視頻聊天,他也是一名男護士,他所在的醫院也爆發疫情了。他說,他現在一個人在家,因為擔心家人會被感染,他把家人都送回鄉下了。同為一線的醫務人員,感同身受,瞭解對方的艱辛,相互道了一聲保重。讓我們一起戰勝疫情,早日回到與家人團聚。

23:15終於可以躺在我這柔軟的床上了,回想今天一天我所管這邊新收三個病人,13臺心電監護,這四五個小時就沒有停歇過,一直忙碌著,可心裡一點怨言都沒有,並且心裡甜滋滋的。71床住著一位大叔,我今天一進去他的房間,他就認出我來了,就用一口武漢話就跟隔壁床說:“這是我們湖北老鄉,他是鄂州的。”我心裡一樂,開玩笑地說:“我都包得這麼嚴實,你還能認出我來?”他說:“你昨天來過啊,並且我記得你的身型啊,口音啊。”真的很榮幸,我與他也沒見過幾面,並且我連臉都沒怎麼露出來,他還能記得我,知道我是鄂州的。

是呀,我們是老鄉啊,這是我的家鄉啊!所以我才有勇氣踏足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我經常用家鄉話跟這些病人聊天,鼓勵他們,讓他們知道,還有很多人在關心著他們,他們並不孤單。一切都是那麼親切自然,能幫上你們,服務家鄉,義不容辭。

今天還有73床的一位爺爺非常堅強,他今天下午本來要去做CT檢查,但由於他喘得很厲害,稍微活動一下,血氧飽和度只有80左右,離不開氧氣,所以不得不退後再做,他老人家還連聲道歉說:“我要一直吸著氧,不然受不了,這可怎麼辦?”後面他又喊我過去,跟我說道:“你給我一個氧氣枕,我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去了,我一個人可以的,你們放心。”我看時間也很晚了,就安慰爺爺:“這個不急,現在也很晚了,你現在情況不怎麼好,並且我剛來還不知道氧袋在哪,我會跟醫生講的,也會跟後面的護士交好班,我們明天再看看。”這是我第二次看這個爺爺了,每次他都坐在床邊,獨自一個人,沒有家屬在,一般也不會麻煩我們,有時看著他一個人顫顫巍巍,舉著藥水去洗手間,真的為他心疼。他們一直在咬牙堅持,等待著我們的援救。

別放棄,黑夜總會過去,迎來黎明的曙光。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家鄉加油!

結語:

在疫情面前,面對種種心酸苦楚,醫務人員義無反顧。

於是,凌晨3點半的武漢,你會看到,靠著路燈微弱的燈光照耀著路面,無數醫務人員已著裝完畢準備上戰場。

在每一次戰後,你會看到,為了保護戰友,他們回到休息區,每個人都選擇了單間隔離自己。他們在承受疫情帶來的直面衝擊,還要不停地鼓勵自己,給自己的心築起一道道銅牆鐵壁。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白衣戰士們拼盡所有,在疾病與群眾之間奮力鬥爭,拼命去守護這方家園。他們用愛與勇氣直面困難,用信心與責任心共克時艱。

像某句歌詞寫的那樣“葡萄很酸,煙火一般,但你應該把人間看遍再離開。”所有人,都要先好好活著,再好好生活。

武漢,我們一起挺過去!

通訊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周晉安、甄曉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