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什麼樣的人算作“聖人”,都有哪些必備的品質呢?

度子期


《陽明,我的男神》

  說到聖人,大家馬上會想到孔子,孔聖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是萬人敬仰的聖人。但我心中最推崇的聖人是明朝的王陽明,他是我心中的男神!

   我的男神是個“官二代”,他爹是狀元,這基因太優秀了。

小時候他就表現出不凡之處,他狀元老子教導他要努力讀書以後考取功名,像他爹一樣考個狀元,可是王陽明說“不,我要做聖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志存高遠!

陽明格竹的故事至今流傳,我覺得王陽明挺可愛的,格竹子格到口吐鮮血,通過這次“格竹”王陽明也對朱熹的理學有了反思,為以後創立心學奠定基礎。

  王陽明人生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龍場悟道” 歸納成八個字“吾性自足,不假與物”,陽明頓悟,忽覺天地敞亮,茅塞頓開!

   陽明最神奇的事是 平寧王之亂,上馬能打仗下馬寫文章的王陽明,有如神助,寧王造反並先發制人,率大軍開始北上,但是這時軍隊都在各地駐守,沒有軍隊來阻止寧王,只有江西巡撫王陽明舉兵勤王,而王陽明只是個問官,手裡也沒有兵力,怎麼去阻止寧王呢?王陽明組織當地的民兵,但是民兵終究是民兵,不可能和寧王對抗,王陽明的軍事天才就發揮出來了,他認為寧王出兵北上,自己的大本營肯定沒兵防守,那麼就去打寧王的大本營南昌,寧王果然回防。王陽明的軍隊都是民兵,武器鎧甲肯定都不如寧王。寧王是做好準備的。如果硬碰硬,肯定打不過,王陽明用計在水上和寧王決戰,用火攻的方式來打寧王。寧王大敗,將士淹死的不計其數。多達三萬。這一戰寧王被俘虜。王陽明憑一己之力,僅僅用了43天平息寧王蓄謀了十幾年的叛亂。可圈可點!

陽明心學的核心是什麼呢?知行合一,致良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主張 ,心學要事上練。

公元1529年,思想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留下一句“此心光復,亦復何言”闔然長逝,此心光明,沒有遺憾了,這一輩子活得通透,明白,還會有什麼遺憾呢?

 

古月照今人 ,如果說孔子是太陽我想王陽明就像月亮,他的心學柔中有韌,照亮後人前行。毛主席的《心之力》也是讀過陽明的心學有感而發,蔣介石因為陽明的《傳習錄》中的“大中至正”而得名“中正”,習近平主席的“不忘初心”也是陽明心學的啟發。我們鄰國日本對王陽明崇拜得不要不要的。

    我的男神  王陽明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陽明心學永垂不朽!



迷戀歷史的小書童


聖人的定義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聖賢。在儒學的王道信仰之中,生命的境界被分為聖人、賢人、君子、士人、庸人。聖賢即是聖人與賢人的合稱,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通常是指被認為實踐了儒學生命價值觀的貢獻歷史和社會的人物。

在我國曆史上,某一領域如有傑出貢獻的人物,往往被後人尊稱為“聖人”。中國歷史曾出現過十位傑出的“聖人”,他們也被稱為“十聖”。這“十聖”你應該在歷史課本上都曾見到過,但是否還記得清呢?

孔子是第一位聖人,完美的具備聖人的高尚品質

我泱泱中華五千年,唯有一人可稱聖賢,他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地方,一直沒能接受貴族的優越教育。但他去過很多地方,也見過很多人,他求知若渴的向見過的每一個人學習,不管那個人是貴族,士階層大夫,還是一個商人,農民。二十歲那年他結婚生子,正是大好年華。可他卻沒打算大展宏圖,他只想安安分分的養活自己的小家。於是他去了貴族家當侍從,誠誠懇懇的做事,腳踏實地。三十歲,而立之年的他開始創立私學,主張開民智的他對所有想學習的人大開知識之門。他不在乎你是什麼身份什麼階層,你想學他就教你。傳說他的弟子有三千,桃李滿天下。有農夫,工匠,商人,盜賊,平民百姓,也有王公貴族士大夫。他因材施教,你想學什麼他就教你什麼。

四十歲,他不再滿足做一個教書匠。他的思維逐漸成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在那個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那片思想的星空中有了屬於他的一顆星星。於是他周遊列國,向全天下宣揚他的理念和理想。他吃過很多很多苦,在那個青銅時代,鐵器還沒有大規模普及,他卻風餐露宿走過很多地方,在那個鐵與血的征伐的年代宣揚他的“仁政”“愛民”理念。

這是一條註定充滿荊棘的路,他跌跌撞撞的這麼一路走來,他曾被一夥盜賊譏諷嘲笑,也曾困於大雨三天三夜斷水斷糧,他見過寧可住在深山丈夫兒子命喪虎口也不願去都城忍受苛政的婦人,他也見過奔流不息的江水,並潸然淚下感慨逝者如斯夫。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善其子,使老有所依少有所養。他不明白這樣的理念為什麼會被人嘲笑,這樣的世界為什麼不可能實現。

他也曾身居要職,官至首相。在他的管理下,人們懂禮守法,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甚至兵不血刃讓敵國退還了失去的領地。然而這天下終究不是百姓的天下,當他開始宣揚他的“仁政”理念,他就發現這個朝堂讓他舉步維艱。當權者容不下他,王公貴族們也容不下他。

五十歲,他終於知天命。彼時的他已經花白了頭髮,不再是二十歲那個兢兢業業的少年郎。逝者如斯夫,三十年的時間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也讓他知道了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夢想。但他依然選擇再次周遊列國,於是他挺著自己漸漸蒼老的身體,任由天下人嘲笑他為落荒犬。

晚年的他處境悽慘,夫人去世時他不在身邊,甚至他的兒子和弟子們也都先他而去。他說自己已經到了從心所欲的年齡,那是因為他除了夢想已經一無所有。他的一生受了太多的冷落也吃了太多苦。那是因為他捨棄了本該擁有的普通人的幸福,把天下萬民的重擔抗在自己身上,他知天命,可不認命。他一次又一次的從泥沼中爬起來,穿過荊棘叢生的路任由身上鮮血淋漓。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他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很多弟子自願為他守墓三年,唯獨子貢為他守墓六年。

史籍記載他是在自己的家中逝世的。可他有家嗎?這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當然是以天下為家。他想要的天下絕不是他離世時的模樣。那裡應該有勤勞樸實的農民,有勇武守禮的武士,有仁政愛民的君主,那裡的人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幸福安康的生活,沒有苛政猛於虎,沒有戰火連天。

這個人叫孔丘,字仲尼。天不生夫子,萬古長如夜。他在那個血腥的年代點亮了“仁”的燈火,從此在中華大地生生不息。他的弟子們也如他一樣,一代又一代的儒生把天下的重任扛在肩上,他們被殘暴的君主迫害,被愚昧的百姓嘲諷,他們一次又一次被打倒在血汙中,可從未放棄。

結語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你說孔子已經死了兩千多年了,可我覺得沒有。只要這片土地上儒家思想有一息尚存,只要還有誠誠懇懇工作的人,還有為民請命的人,還有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孔子就依然活著。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如生。

天地雖大,仍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如果你願意立志,且事事踐行良知。你就可以被稱作聖人!


大宋店小二


聖人:神聖的光環之下不是神和聖,而是真正的人。

古代歷史上什麼樣的人算是聖人?都有哪些必備的品質這一個問題,問得十分寬泛,因為即使不十分熟悉中國歷史,也能知道幾個大名鼎鼎的聖人最著名的莫過於“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其次是在南宋後期被稱為亞聖的孟子,還有詩聖杜甫,和聖柳下惠等等,幾乎每一個行業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聖人,比如下棋的有棋聖,品茶的有茶聖,軍事方面有武聖,政治方面“聖手國士”。從這方面來說,一個人要想成為“聖人”,就要在自己所處的領域有著卓越的超人的貢獻,並能永久的造福於後世。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此之謂三不朽。”從這個角度,凡是能立德,立功,立言者皆可稱為聖人。這三個條件猛的一看,好像也不是多麼難,可是仔細一想真正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歷史人物當真是鳳毛麟角!

一個人想要保持住自己的道德節操,不與社會同流合汙,雖然十分困難,但也不是不能做到,只要遠離世俗,潔身自好就行了!比如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面對社會黑暗,政治腐敗他無可奈何只好歸隱田園,以保持住自己的本色!他雖然為中國人樹立了一道潔身自好的道德標杆,並且留下了不少詩篇,但是他既是就民這方面是毫無建樹的;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功業卓絕的英雄,可是這些英雄往往都不是純粹的英雄,都有著自己毒辣的一面,比如西漢末年的王莽,三國時期的曹操乃明君李世民,李隆基等。他們雖然在政治上建立了卓越的功勳,可是在道德上他們是完全立不住腳的!


在傳統史學界,或者在現當代大多數人眼裡,中國古代曾出過三個半聖人分別是: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諸葛亮,明代中後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學者王守仁,中國近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中國最後一位理學大師曾國藩(半個)從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方面來說,他們是無可爭議的!因為曾國藩所處的時代原因,他只能算半個!因為他所處的時代已經不是儒家士大夫傳統意義上的時代,而是經受過西方近現代文明衝擊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以上都是中國封建時代傳統儒家觀念下所謂的聖人,站在現當代人的角度,這些似乎依舊可以成為判斷聖人的標準:完美的道德,卓越的功勳,以及豐厚的文化思想內涵無論何時都是要求人的最高標杆,然而因為它太高了,所以大多數人都達不到!


筆者認為,聖人之所以被稱為聖人,並不在於前面的那個聖字,而是在於後面的那個人字!筆者通過仔細閱讀歷史,發現古往今來我們所尊奉的所有偉人,他們都在盡心竭力地做好一件事——做好自己!誠如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格拉斯在與自己學生的對話中指出的那樣,

“人這一生最難做的事,莫過於走好路,辦好事,做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