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要狠抓一年級的學生?

Mika米卡丘


大家都知道:教婦初來,教子童孩!婆婆想要給兒媳婦立規矩,剛嫁過來的時候最好。孩子想要教育成才,必須要在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開始。那麼,一年級的孩子為什麼要狠抓?

因為,一年級是孩子學習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不在意,任其發展,還像幼兒園那樣不管不問,孩子的學習成績的肯定受到耽誤。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媽媽,20歲就生了女兒,本來媽媽就比較小,女兒上一年級後,讓婆婆來家裡照顧,自己每天都是跟小姐妹們吃喝玩樂,逛街唱歌,結果,她的女兒到二年級還是班級倒數第一。即使如此,她依然不改作風,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

都說一年級的時候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到了高年級成績不用擔心,就能上的去,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要。一年級的氣候認真抓上一個月,超過六年級盯一年!一年級孩子們的各種習慣都沒有養成,父母應該多費心,交給爺爺奶奶帶,只能毀孩子一生。

那麼,如何來抓一年級孩子學習呢?

第一:緊抓時間

讓孩子寫完作業後再玩耍,有時間觀念,集中精力。

第二:陪孩子寫作業

不少父母覺得煩,但是,一年級孩子的握筆姿勢,坐姿,以及字體都需要成年人指導,所以,家長的陪伴必不可少。

第三:營造讀書氛圍

家長愛讀書,孩子才能愛學習,想讓孩子讀書,家長必須愛讀書。充足的閱讀,是孩子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關注小學語文課堂,為您提供更多教育免費試題及問答。


小學語文課堂


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都知道地基很重要,決定著房屋的高度。而對於上學這件事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高中三年級,一共是二十年,在這漫長的學習路上,決勝的關鍵就是開始兩年養成的習慣。好比大樓的地基。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百年老校的校長在一年級新生的家長會上分享的。


我兒子今年剛好上一年級,在開學前一天晚上,學校就組織召開了一年級新生家長會。在會上有些多年實踐經驗的校長就分享了一個故事,她之前帶過的一個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說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不用在意習慣不習慣的,學習成績也還行。結果從三年級開始和其它同學的差異明顯拉開,越到後面越大,明顯的跟不上,到了六年級明顯落後。


後來她每年開家長會,都要反覆的告訴一年級家長,一二年級最重要的不是成績,家長不用在成績上發猛力,迫不及待的給孩子各種課外輔導班。而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是花時間和精力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這也是學校教學的重點。一年級上半年學校不會組織考試,作業也會很少,但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所以這個狠抓不是抓成績,而是抓習慣,還真得“狠“,必須得重視。這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學習。從校長到年級組長的分享中都著重分享了一二年級要給孩子培養那些好習慣,這些都源於她們多年的實踐總結。我大概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不管是穿衣吃飯等生活方面還是讀書學習方面,都要給孩子培養這樣的意識。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己寫作業,寫完作業要自我檢查,遇到問題要自我思考。還要做好複習和預習。養成這些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在學習上家長會少操很多心,而且效果還好。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時間管理能力

孩子的拖拉磨蹭,做事效率低,這是個讓家長很頭疼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小給孩子培養時間觀念,做事情要有計劃分輕重緩急,也要有時間限制。時間長了,養成習慣了,效率就高了。同樣的作業,有的學生很快寫完,還有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而有的孩子拖拉到十點還寫不完,根本沒有時間做其它的。時間長了,差異就出來了。在這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時間管理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培養孩子的紀律性,也就是遵守秩序和規則的意識

學校有學校的紀律,社會有社會的規則。如果我們在家裡沒有規則,處處慣著孩子,其實對他而言並不是件好事。學校和社會不會這樣遷就一個人,最終受影響受傷害的一定是孩子自己。


養成鍛鍊的習慣,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很重要。


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

這也是小學跟幼兒園的差別。幼兒園上學時間晚,而且就算遲到一點也沒什麼,但一年級開始就不一樣了,早上八點鐘開始上課,在7:50前必須到校。孩子正在長身體,睡眠不僅影響第二天學習的精神也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所以就要開始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


培養閱讀的習慣。至於重要性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


從幼兒園到一年級,對孩子而言踏上了新的征程,開啟了人生新階段,也是漫漫求學路的開始,面臨著新的挑戰。對家長而言同樣,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特別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事兒。對於才剛剛開始的孩子,他們在學習上有些困難是很正常的,保持淡定,保持情緒穩定也是我們要面臨的挑戰。加油。

上班又帶娃的80後寶媽,帶的好團隊帶的了娃。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都來自於自己的實踐。歡迎關注,獲取更多的育兒知識,成為更好的媽媽。

小晗晗愛閱讀


一年級是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很關鍵,過渡好了,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孩子的整個小學的學習都會很順暢,家長就不會總是雞飛狗跳的了。

我家老大去年上的小學,他的班主任教齡比較長,很有經驗,開學一個星期,基本沒怎麼上課,幹什麼呢?抓紀律,班上70個孩子,老師說,如果不抓好紀律,老師連課都沒法上,能鬧翻天。

很多習慣的養成都是在一年級開始的,一年級的小學生剛上學那會,都不知道作業是什麼東東,丟課本丟本子丟鉛筆橡皮都不叫個事,上課說話做小動作更是司空見怪,如果這些習慣不在一年級的時候得到糾正,一直持續下去,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提高不上去。

所以,一年級的家長是比較累的,孩子寫作業要陪,糾正孩子的倒插筆;孩子識字量少,家長要給讀題;孩子寫字不規範,家長要給做示範;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家長要監督……

除了學習上的事,孩子的日常作息,整理書包等自立能力也要培養,所以說,用雞飛狗跳來形容一年級,一點都不為過哦。


沛澤媽讀心理


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想表達的觀點。

很多學校總是把最優秀的老師放在高年級,稱其為“把關老師",而把較弱的老師放在起始班級。這種做法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我八十年代末師範畢業到一個農村的教學點教書,擔任了一年級和三年級的複式班。一開始,我就覺得一年級有三四個孩子特別聰明,而三年級的幾個好學生特“笨",我只給他們上了一年的課就調到初中了。後來,這兩個年級的孩子是這個村很多年來最有出息的。雖然沒有人把功勞記在我的頭上,或許村民也未必記得曾經有我在那兒待過一年,但我總以為是我的啟蒙對他們起了很大的作用。


什麼叫啟蒙?我認為,啟蒙就是讓孩子學會怎麼思考,怎麼分析問題,給孩子開啟智慧之門,讓他看到世界的廣袤無垠,讓他憧憬著這個美好的世界和明天,讓他有了遠大理想和近期目標。當然,這可能並不是校長眼裡的優秀老師能夠做到的。

很多孩子不會思考,很多孩子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

很多老師不知道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很多生動有趣的東西變得枯燥乏味。尤其語文,精選出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美文,硬是讓我們的老師毀得讓人生厭,把語文課上成了數學課和哲學課的雜糅。思想政治課的邏輯論辯變成了歸納和勾重點死背。數學從來就是能給人帶來因思維成功而帶來的歡樂,但是無窮的快餐題讓人對數學也變得作嘔了。


讓我上小學的課,在優秀率、及格率方面可能不及同行,但是在啟蒙方面,一定會超過他們的。


愛河北人


我接觸很多一年級孩子,天真爛漫,充滿想象力。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數學方面,一年級除了培養數感和20以內加減法心算能力外,應該注重拓展孩子生活中數學世界的認知以及對數學興趣的建立。這才是"狠抓"的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我們有家長和孩子一起手工做過100以內數字表嗎?

數學認知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善於利用摸得著,看得見的教材來引導孩子拓展數學認知。

① 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和形狀


② 無時無地不數學

⭐上下認知

⭐價格標籤認知

⭐立體圖形認知

⭐規律認知

⭐時間認知

數學趣味培養

我們家長往往忽視孩子數學興趣的培養,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始動力。

→ 講故事學算理(數的組成)

→ 數字復讀機互動遊戲

→ 數字推理遊戲

→ 形狀組合類益智玩具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一學堂王老師


我不是很喜歡“狠抓“這個詞,可能改成重視比較好一些。

有很多老師和家長,都對孩子採取“狠抓”的方式,確實效果也不錯,但是很多孩子可能就由此出現了厭學情緒。


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其實就應該重視孩子習慣的建設。現在很多幼兒園其實都做得不錯,就是讓孩子有自我負責的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養成了這個習慣,那麼一年級就應該把這個習慣延續下去。

孩子們的節奏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前期的知識積累比較多,那麼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就有一定的優勢。比如更容易完成學習任務,更容易得到老師的重視和認可等等。


但是這只是初期優勢而已,如果自己的孩子暫時跟不上,那麼也不要驚慌。知識的積累需要一個過程,積極地面對孩子的不足,跟著孩子一起把缺漏的補上來,一般一年時間就能夠充分地趕上功課。

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家長重視?

第一個是自我負責的習慣。如果你抱怨孩子不記得作業,做作業磨蹭,那麼這和孩子的生活習慣肯定有一定的關係。也就是很可能孩子平時得到太多的關心和照顧了,父母過多地干涉了孩子的做事過程,以至於養成了依賴的習慣。


第二個是父母必須意識到知識是個積累的過程,在跟孩子談學習的時候,也更要重視積累上面的進步,而不是考試的分數。不少孩子作業磨蹭,甚至不願意記錄課後作業,就是因為作業上面遇到了困難,而自己不願意面對。轉換一下,把絕對的對錯轉化為每天學到了什麼新的知識,誇獎孩子的積累,孩子對學習的感覺就會有所改變。


第三是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遊戲的誘惑力實在太大,很多孩子通過打遊戲獲得了大量的快樂,導致遊戲成癮。

第四是給孩子建立一個好的閱讀習慣。讀書的樂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有些孩子可能輕易地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樂趣,但是大部分孩子需要引導才能體會。在孩子沒有辦法獨立閱讀之前,父母跟孩子共同去讀一讀課外書,一起談論一下書中的情節,對於孩子愛上閱讀非常有幫助。


第五是父母需要正確的面對孩子的成績,同時告訴孩子成績的意義。說實話,剛開始,更在意成績的是父母。從我的個人經驗來說,如果孩子考試有95分以上,那麼你還是更多的關注孩子學習的勁頭;如果孩子分數只有80多分,那麼可能你得加強孩子基礎知識的檢查。讓孩子意識到,考試的作用不是證明我們是否足夠的聰明,而是告訴我們這段時間我學習的知識有沒有掌握好。


學習需要努力,但是絕對不是需要痛苦。孩子不是機器人,習慣需要建立,但是自發的學習動力,也需要培養。

你如果去問一些優秀的學生,學習需要努力嗎?當然。

學習難嗎?當然。

學習痛苦嗎?不。


古時候的“頭懸樑,錐刺股”是因為他自願的,而不是被逼的。如果一個孩子被逼著去這麼做,那麼大概率是學不好的。

最後,學習能夠獲得成就感是有動力的前提的。但是,並不是一年級成績好以後就一定好。很多父母逼出來的成績是不可靠的,這也是很多同學到了高年級成績大幅下滑的原因。我經常聽家長說“我的孩子小學的成績挺好的,但是現在怎麼就不行了?”

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才是主要原因,這涉及到一個成長性思維。

你的孩子學習是為了證明自己聰明,獲得誇獎,還是因為自己想掌握知識,提高自己呢?


我想,我們需要給孩子一種意識:學習是為了掌握,而不是為了成績。每天都能掌握一些新的知識,取得一些新的進步,記得肯定孩子,這比狠抓一些細節更重要。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很樂意來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狠抓一詞,應該加上引號。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應該狠抓。但是,這並不是一謂的狠,而是有所目的性的。

沒上一年級的學生,要麼是幼兒園,要麼是幼小銜接班。此時,無論在哪兒,孩子都有相對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一些事情。如隨時上廁所,如大聲哭或笑。

然爾,進入一年級後,一切卻不能這樣了。

試想下,就算班級人數少,起碼也得在五十人左右,當然對於一些學校除外。試想下,五十人的班級,如果老師不狠抓紀律,可以嗎?

就拿座姿來說吧,很多孩子在入學之前,坐姿是隨意性的,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可是,課堂上,老師在上面講課,如果學生都歪七扭八地坐著,還如何上課,只怕這一切課的時間,基本上都用來糾正坐姿了。

所以,這方面應該狠抓。

再拿禮貌這一點來說,剛入學的孩子,還是一年級,見到學校老師並不懂得主動問好,這一切都需要班主任教,而且還要教同學間如何相處,如何借東西,如何謙讓,如何互相幫忙。這些事情,都必須嚴抓。如果說,某位一年級班主任忘記強調這些,那麼,這個班裡的孩子,是不懂得如何相處,禮貌就更別說了(大部分孩子而言)。

也許,您看到這,或多或少有些明白了,這裡的狠抓,指的是一些紀律和習慣的問題。畢竟,這是一個班集體,如果紀律和習慣弄不好,談何課堂效率。

一年級而言,往往開學前半個月,都不怎麼講課,一直都在糾正這些,也可以用嚴抓這條詞語來形容。

對於很多小學而言,廁所都是在操場上。一年級孩子如何上廁所呢?一下課,高年級孩子會蜂擁向廁所,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自然不能這個時候去擠,否則,很容易出事情。快上課時,一年級孩子可以去廁所。

怎麼去呢?一個個去嗎?

不行!

得排隊集體去。這樣看似有些費時間,實則呢,保證了安全。學校廁所和家裡廁所是有區別的,老師一定會強調,而且也多半會指定幾人,負責監督。沒辦法,一年級不養成好習慣,特別是男生,如果做不到上前一小步的話,這習慣直接會影響整個小學。

作為一名一年級班主任,嚴抓的都是些細節,當然,在這背後,也是充滿包容和愛的。大家理解即可!


說文寫作


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們沒有聽說過要狠抓一年級的學生,什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什麼狠抓一年級,我認為這完全是市場經濟過度競爭化的產物,是整個社會高物價高消費、就業壓力大造成的。

所謂狠抓一年級的學生,無非就是一個“錢”字在作怪。把孩子從小就往商業消費裡逼,什麼音樂美術舞蹈英語國學,跆拳道書法朗讀,游泳象棋圍棋,跳繩珠心算,語文數學培訓班等等,各種名目繁多的課外輔導班,讓孩子和家長掏錢消費還要攀比。

現在五花八門的培優宣傳,加上電視等大眾傳播媒體的造星運動,讓不少人想方設法從孩子身上撈好處。為了孩子,家長們富裕一點的就不說了,窮一點的也往往能省吃儉用地盲目攀比盲目消費。我只能說目前的教育氛圍是箭在弦上,讓人不得不發。

只有從一年級開始了各種消費(學習是最好的藉口),才能保證接下來整個小學初中階段,還有高中階段,補課培訓的商業鏈條才不至於斷掉!國家正好鼓勵拉動消費促進經濟,所以也樂見其成!


山人的生活感悟


看到這個提問秒想起下圖。該圖對比反映了智慧家長和糊塗家長在孩子每個年齡段不同做法,以及對越往後的影響如何。

為什麼要狠抓一年級的學生?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從幼兒園進階到新的環境,開始正式的校園生活。這樣的校園生活將持續好幾年,甚至十幾二十年,不同於幼兒園的狀態,可能會有相對繁重的學習任務,課後有作業,課前要預習,上課要集中注意力,同學間要和睦相處……這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態度的培養以及人際關係的良性發展,越早形成,越有益處。

都說孩子出生就像一張白紙,大多數孩子在一年級時之於校園生活的各種細節瞭解也是一張白紙,而家長就是這張白紙上的繪畫師,是孩子們的人生導師。

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用心培養,直至自然形成良好習慣,越往後會越輕鬆,甚至學習上不用家長再操心。相反在一年級時家長偷賴,而後發現孩子學習吃力跟不上了,這時候再想糾正可以嗎?當然可以,只是要付出雙倍的努力。如果不付出雙倍努力,放任不管,那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當然,好習慣的培養永遠都不嫌晚,但越早養成,越是受益。所以一年級這個轉折關鍵的時候,家長哪怕吃點苦,在各種習慣養成上一定要狠抓一把,往後才會相對輕鬆些。


天天陪伴


  一年級是小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最令老師和家長頭痛的階段,為什麼這樣說呢?我主要總結為以下幾方面:

  一、一年級小學生認知和分辨力相對較弱。進入小學後,恰是孩子們從幼兒期向兒童期過度的階段。很多家長由於不重視家庭教育,使孩子在學習與人際交往方面都出現一定的困難。由於一年級兒童識字量相對較少,在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難,這就導致相當一部分孩子接受知識較慢,需要家長在課外做好輔導學習工作。

  二、自控力相對較弱。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反映一年級孩子課堂上坐不住,愛溜號,小動作較多,愛與前後左右同學說話等。如果老師不懂兒童心理學,經常對這些違反課堂紀律,不認真聽講的同學進行批評,很容易讓孩子自尊心和上進心被傷害,既而導致孩子更不願意遵守紀律。而在家裡,如果家長也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自控力,也會導致孩子不願意聽大人的話,經常會出現親子關係的矛盾和衝突。

  三、一年級孩子在生活與學習上對大人的心理依賴很強。懂家庭教育的家長和老師,都會格外重視對孩子們進行基本生活技能的訓練,有時甚至需要手把手有步驟地教,直到孩子能完全自己做事再撒開手,鼓勵孩子獨立去做。凡是在生活基本獨立能力方面缺乏培養的孩子,極容易導致對大人的心理依賴,不催促不做,反饋在學習中也一樣。所以,對學校老師和家長來說,怎樣減少孩子的心理依賴就成為重點了。


  四、一年級兒童思維能力相對較弱。無論是抽象思維,還是邏輯思維,一年級兒童都需要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結合孩子最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啟發和引導。如果家長性子急,嫌孩子笨,且容易對孩子發火,極容易打擊孩子學習的興趣,從而產生做事和學習時的畏難情緒。兩種思維能力,可以結合親子互動或親子游戲進行,如平時的聊天,課外閱讀,對動畫片內容的探討等。一定要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推理能力,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在思維方面成功邁出第一步。

  度過一年級,到了二年級後,家長和老師都會發現孩子變聰明瞭,學習也相對容易一些了,這一切都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更好了,專注力明顯提升了,愛動腦筋思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