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都說豐田質量好,最後銷量最高的反而是大眾?

用戶75818895645


其實,這個題也算是個偽命題。因為,單就銷量而言,豐田和大眾各有優勢,這涉及到幾個方面的數據,我們接下來一一進行分析。

先說中國市場的銷量,以2017年為例,大眾品種共在國內銷售汽車313.52萬輛,在豐田在國內銷售汽車113.16萬輛,以這個數據來看,大眾的銷量的確是要超過豐田的,而且,近幾年來,大眾品牌在國內的汽車銷量一直是獨佔鰲頭,並且是有著絕對的壓倒性優勢。豐田的銷量雖然也是名列前茅,但是相比大眾,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接下來,我們看全球汽車品牌銷量,日前,有國外網站發佈了2017年汽車品牌全球銷量排行榜。這一次是豐田銷量領先,全球第一,大眾屈居第二。具體的銷量數據,豐田品牌為871.36萬輛,大眾683.28萬輛。豐田雖然在中國市場比不了大眾,但是在全球市場,豐田卻是不折不扣的老大,而且近幾年來,豐田在這個位置上坐得很穩。

最後,我們再看看2017年全球汽車車型銷量排行榜。在銷量前10位中,排在首位的是豐田卡羅拉,2017年全球銷量1224990輛,排在第二位的是福特的F系列,排在第三位的是大眾高爾夫,2017年全球銷量952826輛,由此也可以看出,豐田卡羅拉的實力。

以上來看,在國內汽車市場,大眾的確是有優勢的,無論銷量還是品牌影響力,當然這與國人在購車時考慮外界環境因素也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在全球市場,豐田無論整體銷量還是單一車型,似乎都要比大眾略勝一籌。豐田的質量可靠並不是浪得虛名,當然大眾也不是吃素的。


汽車觀察家


不過最會營銷的其實是本田。

大眾鑽研中國消費心理可謂是強悍,我覺得有的答主還是年輕。

大眾雖然來華很早,但是當年北大眾南豐田的局面還是有的。

只不過豐田和大眾的選擇截然相反而已。

豐田一開始引入的是皇冠這種高檔車,那時候皇冠車牛叉大了。貴的很,級別類似今天的百八十萬。後來由於豐田營銷不行 現在也就是中產用車。雖然電視上陸巡霸道成天走爛路,但是離著普通居民很遠。

大眾雖然最早也是passat B2引進的,但是架不住大眾名副其實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豐田發現這個事實之後。早就晚了,那時候大眾還知道炫耀技術,說實話那時候追求ABS技術都是大眾引領的,小型車渦輪技術也是大眾推廣的。空腔注蠟,激光焊接,我估計大眾粉早就能背過了。雖然現在已經普及了,當時別人提鞋都不配。尤其是當初粗製濫造,不修車不出門的國產車。

對了,大眾還領著自主車開展了站車門,拉火車這種搞笑營銷。自主車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演示了站保險桿,消費者腳踹防撞梁這種事。

雖然不科學,但是架不住信的人多。

大眾多麼會照顧消費者 面子,你看看從高到低全覆蓋。W12輝騰也證明技術實力了。還有新朗逸這種全LED光源照顧消費者面子,還有中國最喜歡的鍍鉻亮條,MQB平臺。早就把排量換成了扭矩。

當然大眾車建立的行政用車買大眾的風格還是深入人心,無論是採購版的帕薩特還是各個公司的帕薩特/邁騰。

而且不喜歡日系車的人首選就是德系,再有針對中國市場特意開發特供車。新技術首發,豐田CHR2.0L和凱美瑞TNGA首發已經晚了。

雖然大眾缺點也不少,但是光芒還是掩蓋不住的。中庸,實用貼近生活。手動擋轉速區間對新手十分友好,可能不是覆蓋所有的用車需求。但是作為一輛私家車,他是合格的。


榛名說車


坊間有句傳聞“開不壞的豐田,修不好的大眾。”也就從那時開始豐田就被打上了質量好的標籤,大眾則就成了容易壞的代名詞,這也不難理解,豐田這些日系車企,一般不會採用最先進的技術,但都是經過多方驗證的技術,在質量上是比較可靠的。

但是為什麼豐田質量好銷量卻是大眾高呢?

事實上,大眾銷量好主要說的是在中國市場上的情況,大眾一年的銷量400多萬,佔全球走銷量的40%;而豐田一年只有120萬臺,在中國市場差距很大。但在全球範圍內,大眾集團和豐田集團都是千萬輛級別,兩者不相上下,如果單一品牌而言,大眾只有500多萬,豐田900多萬,豐田品牌遠比大眾品牌多。相對而言,豐田是個更國際化的公司,中國只是其一個重要的市場。

豐田的質量好,主要是很多用戶感受而來,另外一個是在J.D. Power等多項權威質量排名中,豐田的可靠性都是名列前茅的。

豐田在中國為什麼賣不過大眾?原因是多方面的,大眾比豐田早進入中國市場,有先入為主的感覺,通過TSI+DSG等“黃金動力”總成,大眾樹立了技術先進的標籤,贏得了很多粉絲;大眾車優良的機械素質對爛路的適應能力很強;此外,車型眾多,經銷商遍佈全國,僅在市場最大的A級車市場,幾乎就有上十款車型,年銷量規模在百萬輛之間。

至於豐田,它不是沒有能力,而是不敢在中國加大投入,鑑於中日關係的複雜性,豐田對中國市場是半信半疑的態度,在2012年“釣魚島”事件之時,豐田甚至想退出中國市場,廣汽的大力勸阻才沒有實施。豐田還有大把車型,並沒有引進中國市場,這就是一大證明。

從TGNA平臺開始,全新的凱美瑞、C-HR、奕澤等車型推出後,豐田在中國有重修發力跡象,但與大眾之間,還有兩個吉利的差距。(鹿鼎記)


DearAuto


  • 1、民族情緒:這個沒什麼說的,大家都懂,日本歷史上帶給中國人民巨大的傷害,關鍵是死硬到底,一概不承認,現在的釣魚島問題,砸車問題都是影響國人採購日系車的因素。


  • 2、大眾臉更符合國人審美:大眾的汽車前臉設計是最成功的,國人喜歡這張臉,沒辦法,這個車比較高級!
  • 3、買的人越多,聚集效應越大:身邊的人買大眾的越多,產生了聚集效應:那麼多人買大眾,說明質量好唄!


  • 4、大眾率先採用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自從大眾率先在國內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加上合適的宣傳,搞得發動機不帶T就是技術不先進似的,另外渦輪遲滯又被冠以推背感強的名義大大宣揚。雙離合省油、換擋快的優勢。。等等



  • 5、高速方面,德系體驗更好:日系車由於成本和設計因素,在高速體驗方面要顯得鬆散一些、飄一些。日系低速油門調整的比較敏感,但高速響應性差,關鍵是日系自吸發動機提供不了寬泛的扭矩輸出。
  • 6、鈑金、油漆方面:由於加工工藝問題,德系在鈑金方面顯得厚一些,油漆漆面也厚一點,當然,實際上這個不影響行車安全。
實際上大眾的中國銷量的確比豐田好,但是綜合考慮國際銷量,大眾的銷量是不如豐田的!

眾口說車


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銷售國,大眾的車有一半銷量都在國內,如果刨除國內的銷量,大眾是比不過豐田的!原因也不復雜,質量啊,國情啊,等等!小編逐一給您分析

日系車在中國的口碑一直都不錯,尤其是三大件,低故障,高性能,省油、省心,但日系車也有他水土不服的問題,轎車普遍底盤低,無法適應中國複雜的路面,低端車價高配置低,車薄,無法適應中國多變的環境,像卡羅拉這種高性價比的車,購買人群畢竟不是多數!

反觀大眾,大眾同樣有著讓人佩服的口碑,從低端到高端車型,其耐用性得到了一致的認可,而且是針對我國的道路,駕駛環境設計的,高底盤,車也比較厚重,磕磕碰碰都是小意思,我們在馬路上見到最多的就是捷達,這款經過出租行業數十年驗證的車型,得到了所有人的稱讚。

在中國富人是少數,中等消費人群和低消費人群佔多數,買車都會購買經濟適用車,大眾顯然要比日系車更實用,在低端車型上日系車顯然不如大眾。

再有就是國情了,雖然大眾也是合資車,但國人牴觸情緒顯然要小的多,而且一汽大眾是國有企業,為國家做貢獻是每個中華兒女應該做的事。

反觀日系車,我就不多說了,這些大家都明白!

要知道我們買車之後,維修保養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同價的車,大眾維修費用明顯低於日系車,與4S店脫保之後,大眾的車你隨便去個維修店都能修,而日系車相對要難得多,價格也高的多。

最重要的是情懷,還有一點,就是他(zheng)們(fu)的車必須是大眾車,國有企業也必須如此,因此在國內的銷量是沒有任何一款汽車品牌能比過大眾的。

總結:

中國是人口大國,汽車購買力逐年攀升,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任何產品到了中國,並得到的國人的認可,他的銷量都不會差,甚至能讓你起死回生,抓住了中國人的錢包,你就抓住了世界的錢袋子,大眾抓的很牢靠,其他車系想短時間超過是不可能的!


二黑汽車


大眾和豐田,這兩個全球頂級的汽車大集團總是難免會被拿來比較,事實上兩家在各個領域都是競爭對手,產品系也會有很多對標的地方,而在國內有這麼一句話叫“開不壞的豐田,修不好的大眾”,但這個描述對於這兩個品牌的車型顯然是不夠準確的。而針對這句調侃,有網友問,為什麼都說豐田質量好,最後銷量最高的反而是大眾?我們一一來解答。

首先豐田和大眾雖然的大集團,但大眾旗下的品牌眾多,而豐田的結構則要精簡許多,如果只是計算大眾和豐田品牌本身,大眾全球銷量在500萬左右,而豐田則逼近1000萬,量級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當然計算集團銷量的話,兩者都是千萬級的巨頭,屬於輪流當第一的關係。

不過在中國市場,豐田賣不過大眾是真的,大眾集團一年400萬的銷量在中國市場產生,而豐田則不過120萬左右,因此中國市場對於大眾而言,要更加重要,而豐田想要在全球範圍甩開大眾,則要想辦法在中國市場分走大眾的蛋糕。

那麼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和國內的汽車市場發展有關,大眾最早作為民用車進入到中國市場,捷達、桑塔納基本成了汽車的代名詞,再到後來的寶來、帕薩特等車型,形象深入民心,而且大眾集團的奧迪更是有官車的光環,讓民眾青睞。

反觀豐田車型,花冠、卡羅拉、凱美瑞雖然家喻戶曉,但調性還是偏很中庸和低調,在南方市場比較吃香,在北方甚至有不少抵制日系車的人群,各種因素影響下,豐田的影響力在中國市場無法和大眾抗衡,但由於豐田在全球都很吃香,因此也不會有太大關係。

至於豐田是不是開不壞,大眾是不是修不好,純粹是誇張的說法,大眾車型也比較省油和耐造,但由於大眾在發動機的噴射技術、燃燒技術以及變速箱方面走得比較激進,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難免出現一些問題,而豐田則相對保守,電噴自吸發動機沿用至今,可靠耐用那是必然的。

不過目前豐田的路子越來越前衛,TNGA架構也重新定義了豐田車,從技術到理念還有產品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相信很快豐田車系就會迎來和大眾車系的巔峰對決。


SUV大師


挺好的問題,也的確是中國汽車市場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

說到豐田,大家對它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中庸之道。動力,地盤,操控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優點也沒有明顯的缺點。而說到質量,這的確是豐田最引以為傲的,皮實耐操,市面上那些開了10多年從未出現過發動機變速箱問題的卡羅拉,凱美瑞,霸道比比皆是,而這些車在同級別中也是最保值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質量如此靠譜的豐田,銷量一直比不過大眾呢?其實,不要說大眾了,目前豐田在華銷量已經落到日系第三的位置,被日產壓制,又被本田超越。我想,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日系車市場中,你一定聽說過本田死忠粉,但你聽說過豐田死忠粉嗎?大多人的答案都是沒有。本田之所以能圈到忠粉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它強烈的個性。都說本田是賣發動機送車的,本田發動機無論自然吸氣還是渦輪增壓,動力還是耐用性都是佼佼者,再加上不錯的操控性,積攢了無數良好的口碑。再看看豐田,要挑選出豐田身上最耀眼的一處?太難。還是那句話,豐田的精神就是中庸之道,各方面都很平衡,而平衡的另一層意思就是,沒有什麼個性。而這在如今消費者愈發追求個性的中國汽車市場,是行不通的。

身邊一位在廣汽豐田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們車間裡很多同事都買的不是自家車,而是飛度,思域,crv等等。這就很有趣了。他的解釋是,豐田車開起來真的太無聊了,而幹汽車這一行的他們多少會追求一些駕駛的樂趣。不難看出,中庸之道成就的豐田,但如今也多少有一點限制了豐田。
再有一點,豐田相對大眾,本田,並沒有那麼重視中國市場。因為美國才是他的大本營。很簡單的例子,豐田很多經典或暢銷車型都沒有在國內投產,比如奔跑者,比如chr,而國內在售的漢蘭達也只是2015款的小改款,而在美國全新2018款漢蘭達已經賣很久了。凱美瑞換代的速度也比在美國晚了大半年。相比大眾推出朗逸,途觀l,豐田推出的歌瑞,冠道urv這些特供車,豐田跟他們可謂天壤之別。

還有一點,當然這個觀點可能比較主觀。在這個顏值當道的汽車市場,豐田外觀做的越來越殺馬特了。比如rav4榮放,過去的小書包款堪稱非常經典,口碑保有量不遜crv,而現在殺馬特的外觀再加上落伍的內飾,讓它的銷量被crv遠遠甩開,甚至比奇駿都差得遠。瞅瞅國產車市場風頭正勁的榮威rx5,成功的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前臉像大眾,尾巴像寶馬。雖然說起來有點俗氣,但至少銷量不騙人。這一點,豐田真的該想想了。

而之前說的這幾點豐田的不足,恰恰是大眾的優勢所在。都說本田是研究發動機,寶馬研究操作,而大眾專門研究中國消費者。不錯的地盤質感和動力表現,再加上全產品線策略(光一個緊湊型車就有桑塔納捷達朗逸速騰寶來),以及“德國品質”這個光環的加持,所以什麼斷軸,什麼燒機油都不是問題,銷量蹭蹭的嚇人。

當然了,豐田也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也在嘗試做一些改變,比如全新凱美瑞一改過去的中庸,變得激進運動,俘獲更多年輕人的心。真心希望豐田能夠在這些方面多加改善,畢竟作為家用車,還是非常好的選擇。


熱血足球R


汽車的質量只是決定銷量的一方面,其實就像手機一樣,10年前大家的手機並沒有那麼多功能,也沒有那麼智能化,但是質量比較好,這些復古手機現在如果繼續賣,銷量不一定就比現在的智能手機好。豐田和大眾都屬於比較會拉攏人心的車企,但是風格和方式不一樣。大眾屬於玩科技走性能路線,觸控大屏、最先進的發動機科技,能裝的全裝車上,是否實用先放一邊,裝在車上就是賣點,就是可以幫助自己營銷的東西!



豐田則是走另外一條路,現在想跟大眾拼科技,沒有幾家車企能在國內獲得成功,所以與其跟大眾互相在科技上博弈,不如另闢蹊徑。所以豐田走的是可靠性以及人性化設計路線,雖然我的科技不算同級別中最強的,但是豐田旗下車型皮實耐用開著心裡踏實,維修保養方面的成本比較低。另外在空間和人性化設計方面,豐田確實很會博取眼球。同樣的車身尺寸,豐田就做出一臺空間比較充裕的7坐SUV。雖然內飾風格比較傳統,但是功能用著順手,儲物空間豐富,實用性強。

大眾在國內銷量不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車系多。從10萬到60萬元,只要您帶著現金去店裡看車,總會有一款適合您。同樣的平臺,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能衍生出很多不同風格的車。轎車平臺加高底盤就變成了SUV,三廂車去掉一個車尾就變成了兩廂車,再做個拉皮兒,就變成了旅行車。同樣一個級別,大眾能造出很多輛車,並且價格成階梯狀上升,不怕您不喜歡,就怕您不進店裡來看車!

巖哥的觀點:大眾最近好像出什麼車都很火,而且感覺大眾車型的更新換代頻率比其他車型都要快。大眾比較會揣測國內消費者的心理和用車需求,最新流行什麼,消費者喜歡什麼,我們就造什麼。

我是巖哥,如果您有關於汽車方面的任何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和點贊!


巖哥侃車


首先要說明的是,中國是到了79年才正式宣佈私人可以擁有乘用車。當然啦,美國日本很多農業中車中型皮卡早早就進入了中國,但是這些並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

70年代末

當時高層就想引進日本車和美國車,但是日本人來中國考察之後,認為中國並沒有汽車市場,美國人同樣看不到中國市場的希望,不過還是留下了一些汽車技術的禮物,例如電動天窗,6.2L的大排量發動機等等。就在這一個節點上面,高層開始確定像歐洲出發。

不過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節點,70年代的石油危機給了日本汽車很大的機遇,日系車的黃金年代從此是開始,而美國車以及德國車都遭到了重創。尤其是在美國市場,德系車更遭遇了銷量暴跌,所以日系車很有底氣,可以放棄中國市場。

80年代

82年,中德簽署合作協議,其中一個就是包括在國內組裝桑塔納100,83年正式在上海下線。

86年的時候,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周子健在德國考察,因為當時對汽車的認識少,所以一開始最先希望引進奔馳的,但是見到滿大街跑的大眾汽車,馬上就改變了想法。

他說:“我們需要的是國人都買得起的車。”當時德國人見到了也沒有太大的想法,不過,石油危機那一波元氣大傷,似乎覺得進入中國市場也並不是壞事,總會是有好過沒。

上個世紀90年代,自主品牌幾乎不見蹤影,柳州微型汽車廠剛剛改名為五菱汽車,大眾就破天荒地進入了中國市場。前後變長達了6年的談判,一大堆條款終於談下來了,確定了合資生產的方式,當時據說高層保證了採購用車會優先考慮大眾(也不需要保證吧,畢竟也就只有大眾)。

91年12月,第一輛大眾捷達終於下線了。

在對比一下當時大眾車的價格

當時日系車普遍進口,一輛神車思域二環以內一套房(90年代初北京二環內房價約2000左右一平方),本田雅閣售價堪比奧迪,寶馬740也不過百萬。捷達呢?才十多萬出頭(上海市中心一套房吧)。那個時候買本田思域,也相當於現在買奔馳S400左右了,買一輛寶馬,相當於現在勞斯萊斯吧。

簡單點說,那個時候大眾車厚道,而且90年代日本左翼勢力也猖狂,CCTV的力量你懂的,所以國人普遍對日本人沒有什麼好的印象。不過在南方地區,普遍比較少看CCTV,而且受到香港地區的影響,還有一點主要就是當時在香港走私(盜搶車事故車)比較容易,會路數的,一輛走私雅閣也就是十多二十萬左右,而且還可以疏通關係上牌,所以南本田北大眾的局面就此形成。

90年代中期,大眾的車型價格繼續下探,國民收入提高,路上的大眾車也開始多起來了,尤其是在上海本經地區,出租車都是大眾比較多。

因為大眾很多零部件都是國內生產組裝,比起原裝進口的日車系,消費者體驗上面肯定沒有大眾好,所以國人開始對大眾車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印象,即使是南方地區的政府公務用車,也是大眾比較多在。

主要是,當時的大眾捷達真的便宜,後期維護簡單,耐用性好,油耗低,加速快,空間大以及操控好,幾乎集齊了國人對好車標準的定義。我們的教練車捷達百公里油耗才7個左右,路邊汽修店的礦物油隨便跑了1萬多公里,即使是現在的國產車又有多少可以做到這樣的水平呢?

重點來了,當時對大眾有好感的人,都是現在買得起大眾的人。品牌的忠誠度對消費者來說非常重要。

(10萬以下)這個車比較高級

如果說10萬以下的合資車,大眾可以選擇的空間非常多,原德朗、POLO、桑塔納、朗行、捷達、寶來和高爾夫,但豐田呢?致炫、致享、威馳、卡羅拉雷凌低配以及停產了的花冠就沒有了。

致炫後排

捷達後排

而且在加速性能上,卡羅拉動力有多弱大家都知道。致炫、威馳後排空間有大大家都知道,而且還是國人不怎麼喜歡的兩廂車型,競爭力肯定遠遠不及大眾好。而內飾面板滿滿的塑料感。所以為什麼豐田10萬以下的車型不待見,不是沒有理由的。在看一下當年的花冠,後排空間設計大,外觀設計又像佳美(凱美瑞),月銷量破萬也不是沒有道理,相反現在豐田的產品線卻比較單一,連最有競爭力的花冠都停產了。這又拿什麼和大眾“打架”?

至於高級車型,待更。


自駕計劃


銷量跟質量並不是對等的,銷量好的原因並不只有質量好!是多個維度的體現!

1.質量好確實是銷量持續保證的因素,有好的質量,口口相傳,形成口碑,品牌得以持續發展,銷量會有好的表現,大眾、豐田體量都很大啊,去年、前年,其實在全球市場,豐田跟大眾的銷量差距已經非常小了,而且豐田汽車從2012年到2015年一直保持著全球銷量冠軍的成績,最近兩年才以微弱劣勢輸給了大眾,題主說的銷量最高,應該是國內市場,但這個又是企業定位的問題,然後產品投產到國內,很明顯,大眾國內產品線比豐田多不止一絲半點,雖說中國是豐田和大眾的主要市場,但大眾對於中國的依賴更嚴重一些,所以這部分在國內銷量上得以體現。

2.產品線,剛說到了產品,其實就是投放到國內的產品數量,豐田不及大眾,因為大眾的最主要市場在中國,這無可厚非,定位不同的產品多了,覆蓋的人群也多了,從單方面來看,也是可以增加銷量的。

3.渠道,由於大眾在國內深根蒂固的地基,渠道商比起豐田要廣,打個比方,五菱寶駿的渠道全國可以做到兩三千個,而馬自達這些只有幾百個,這些導致他們銷量差距非常大。所以單方面來講,他們的銷量差異也得以體現,因為大眾覆蓋的更多是普羅"大眾"的產品,渠道可以下沉,在2-5線城市,互聯網營銷不是非常突出的情況下,有店就有銷量這個點就得以體現了,大眾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

4.品牌和口碑,並不是說大眾品牌比豐田好,只是大眾在國內深耕多年,比起豐田要更牢固一些,而且這是體現在不同的地區的,比如北方,偏愛大眾,南方偏愛豐田(更多指廣東、廣西、福建這一塊),而跟品牌取向、品牌沉澱更沉,覆蓋範圍更廣的大眾來說,豐田顯然不及大眾,因為做品牌做口碑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深耕。

5.營銷,專注市場,投放就會更多,這是一個循環,投放也會產品銷量的回報。

總結一下,銷量是一個定位普羅大眾品牌的體現,有人說那銷量差就是車子不好咯?

這其實也算一個誤解,從上面說的,銷量對比要跟定位相同的品牌進行對比,產品也一樣,比如大眾和豐田,邁騰和凱美瑞都是相同的定位,比如馬自達阿特茲和別克君威,都是定位小眾群體,他們銷量自然不及定位普羅大眾的銷量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