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從“錦上添花”到“硬核實力”,杭州數字戰“疫”表現亮眼

疫情尚未結束,一直在倡導發展“數字經濟”的杭州,做出了一次次堪稱樣本的嘗試。

從“錦上添花”到“硬核實力”,杭州數字戰“疫”表現亮眼

相比2003年的SARS防控,這次新冠疫情的防控,既是一場醫療戰“疫”,也是一場數字化戰“疫”。在杭州政府部署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的相關文件中,“數字化賦能”被一再提及。杭州市委副書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張仲燦表示,杭州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城市,正著力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還有著眾多的如阿里巴巴、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高新技術企業,有這方面的優勢。“我們必須運用數字賦能,實現既嚴格防控又有序復工、方便出行,助力城市正常運行。”

疫情之於城市,其實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大考,考驗的是社會精細治理的能力,能否利用好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工具、新技術,能否摸索出具有地方治理特色、又能迅速推廣運用的新模式、新手段,成為衡量公共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杭州正在答題。

這場疫情暴發的時間節點,正逢春運和節後復工,大規模的人口跨區域流動,讓防控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個人層面,面臨人生三大“拷問”: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企業、政府和城市,則面臨著一個選擇題:控疫情還是保經濟?

從“錦上添花”到“硬核實力”,杭州數字戰“疫”表現亮眼

數字化戰“疫”,把大家送上了開往春天的專列。健康碼的紅黃綠三色,猶如交通燈一樣,讓疫情防控中的人流,有了明確的方向指引。從“人肉登記”的“紙條路”,到動態數據的“電子條路”,看似簡單的健康碼,最終依靠數字化的辦法,讓因為疫情“關”上門的每一個人,不再是一座座信息孤島,城市運行管理也擁有了可靠有力的數據支撐。

但如若不是其他城市的小夥伴大喊著要快速上碼、一起變綠,杭州人對健康碼的上線起初是“習以為常”的,這座在數字化發展方面堅持十年如一日的城市,早已習慣了數字化生存,也早已習慣了用數字化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從“錦上添花”到“硬核實力”,杭州數字戰“疫”表現亮眼

在健康碼之前,杭州就採用了“大數據+網格化”阻擊疫情。春節前夕,杭州城市大腦就啟動了與衛健委、公安系統合作,融合交通樞紐、疾控、醫療、出行等80多個維度的大數據,搭建高危易感染人員模型,高精度鎖定確診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按照風險等級高低開展滾動研判。而在杭州各區街道則實行網格化的排查,讓防控精準到人。

作為“數字政府”標杆,杭州從疫情采集、防控隔離到治療研發,各部門都有條不紊、快速響應;市民也迅速運用起數字工具:疫情實時播報、線上預約口罩、上報疫情線索、在線問診送藥……全鏈路的數字信息技術,為這座城市構築了一套全新的“數字防疫系統”。懂得數字化、善用數字化,杭州正在成為數字政務、數字化公共服務工具的實驗田和孵化器。


從“錦上添花”到“硬核實力”,杭州數字戰“疫”表現亮眼

早在1999年創業之初,馬雲就表示,互聯網會成為像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21年過去了,杭州,也許比全國任何城市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背後,一個城市所經歷的深刻變化。從做好疫情防控,到加快復工復產,在全民“戰疫”的這兩場仗中,支付寶、釘釘、阿里雲等在政府部門工作推進中廣泛運用的數字化工具和手段成為了強大助力。數字化賦能之下的杭州,控疫情還是保經濟不是一道單選題,而是一道雙選題。

數字化技術的沉澱,讓企業在復工復產的“戰疫”中,有信心喊出“用數字化奪回‘失去的一個月’!”

數字化賦能,有時甚至有點“逼人太甚”,因為它像一輛快速行駛的高鐵,如若不在站臺上車,一旦它發力狂奔,想要趕上再無可能。

2003年SARS期間,全員在家辦公的阿里巴巴,業務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時隔17年,阿里巴巴已成長為數字經濟體,以其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在這場數字化戰“疫”中,大力開展服務創新和業務創新,輸出了開放、靈活、即插即用的數字化能力,幫助政府在數字基礎設施上“長出”各項數字化新本領。

從“錦上添花”到“硬核實力”,杭州數字戰“疫”表現亮眼


或許,經此一“疫”,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會意識到,數字化能力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一種“硬核”實力。數字化,也不再是流於口號或者簡單的工具,而是內化成一種共識和社會治理能力:以人為本、高效智能、公開透明。


資訊來源:杭州日報、杭州市數據資源局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