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一掌打掉牛胯,近代最强少林武僧,授徒无数,备受武林界尊崇!

释德根(1914-1970年),是综少林诸院之长、武功超群、德行高尚的著名武僧。近现代著名少林武功大师。

一掌打掉牛胯,近代最强少林武僧,授徒无数,备受武林界尊崇!

释德根

释德根俗姓韩,巩县关帝庙人,六岁出家巩县少林寺下院炒米寺,拜素端为师,赐法名德根。他十六岁回少林寺,从贞绪大师习武,又从著名还俗武僧寂勤之子吴三林大师习武,潜心苦练, 掌握了罗汉拳等,拳、械套路 一百余种及心意把等功法,成为当现代少林寺最知名的武僧。德根大师为少林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少林武僧。释德根奇闻轶事主要有以下四则:1.日练飞行功,夜练神掌五龙潭。2.一掌打掉牛胯。3.擂台打狂徒,扬名西安城。4.一秒钟定胜负。

一掌打掉牛胯,近代最强少林武僧,授徒无数,备受武林界尊崇!

弟子朱天喜

1、德根大师五岁出家,七岁开始练武时老和尚就让腿上带铜钱,每腿每天增加一文。年龄稍长,即易铜钱为铜元、大师每日在五乳峰顶往来疾跑、后来又上身带铁衣、手腕带钢环,腿部带铅瓦,所以大师飞行术达到很高造诣。平日相处、大师身法灵速,小腿上下一般粗、可知几十载苦功之精深。大师每晚练功后、单独至少林寺对面的山谷中五龙潭边,运气排掌,推打潭水。大师一推掌,能把潭水推的作响溅出。后有几人不服与大师比较,只见大师略扬掌、掌未触及身,三人已凭空跌出,拜服而去。2、德根大师一掌打掉牛胯的事广为传颂。大师老家在巩县关帝庙村。家中有老母亲、哥嫂兄弟。一日大师探家,老母套牛碾米、嫌牛走的太慢,命大师赶牛快走。大师用一柳条虚抽,口中喊打、牛还是慢慢走来。大师之母说你就不会用手打它一下,大师稍用掌一拍牛臀,牛即跌卧不起,牛胯已坏。3、年青时,二十多岁的德根大师与师兄弟几人一同赴西安求戒,路与狂妄之徒立擂,一日有人传言、说有狂徒立下擂台:扬言要脚踢少林英雄。老和尚令大师前去看看,大师到擂台前一看,左边木牌上写"拳打黄河两岸",右边写"脚踢少林英雄"。大师当即纵身跳上擂台、善言劝说道:"我们出家人不问凡俗之事,希不要牵挂到少林和尚",要求把"脚踢少林英雄"这句话改了。那狂徒不知高低,发怒说道:"立擂就不怕打擂,有本事就把擂台打了,自然改换说法。"。说罢就要和大师动手。大师再三劝说,此人不听,言语相讥。大师无奈立下生死文书,讲明打死不抵命。当时大师年方二十左右,年龄虽不大,可已在少林寺中练了十几载苦功,本不愿伤人,所以立个门户,以逸待劳,略点到几下,以示警戒,谁知那狂徒也十分了得,且出手皆是杀手,恨不得一口将大师吞下去。大师略一走神,腿被狂徒扫了一下。亏的大师功夫过硬,不然就被扫折。大师一急之下用了小洪拳中的阴阳锤这一招数,只见大师大喊一声、震脚向狂徒脚面踩下,狂徒一收步,大师右拳阳拳端心,一拳打中狂徒心口,狂徒叫一声向后即倒,大师不容狂徒变招,上步挽花右阴锤向狂徒栽打,狂徒应拳躺地,口吐鲜血而亡。一时擂台下欢声雷动,皆夸少林武勇,大师威名盛传天下。擂台被一火焚之。4、大师在山东教授徒众时,一日有几人想看大师功力,欲与大师相比。大师笑道,举手易伤人,今讲明不用拳掌,倒地为输。命三人围之,一声开始,三人齐向大师扑去,只见大师用罗汉拳中的狮子大抖毛招数,将身一抖,三人瞬间全跌倒于地,大加叹服、拜服而去。

1946年,德根大师由于高超的武技和德行受到少林众僧的拥护,被任命为武僧教头,训练了一大批武僧,部分武僧48年参军,部分武僧还俗后传播少林武术于民间,德根大师对少林文化的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民国时代结束,新中国建立的换代时期,德根大师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护少林资料、弘传少林武术的一代大师。 60年代德根大师应外国代表之邀表演少林功夫,被外国朋友录像,外国朋友所付之钱给少林寺,帮助少林寺渡过了困难岁月。原少林寺老方丈行正大师曾对笔者说,当时把德根大师表演获得的钱买了几条耕牛,德根大师在困难时期对少林寺有巨大贡献。

六十年代初期,德根大师多次代表少林寺和登封县在全国武术比赛大会和河南省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得金牌,为少林争得了荣誉,是社会公认的武术界尊崇的少林武僧教头。

一掌打掉牛胯,近代最强少林武僧,授徒无数,备受武林界尊崇!

少林武僧表演

他要求严格,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著名的弟子有偃师县叁驾店杨桂五,巩县关帝庙李寅长、韩树斌,登封大金店陈秋菊、刘振海,登封城高庄刘存良,郑州朱天喜、开封石永文、登封人王西乾、耿合营、郑进宝、安振喜等。其中朱天喜、再传弟子赵慧敏(杨聚才的徒弟)参加1982年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都获得了金牌。为继承和发扬少林武术,1962年受登封县文教局的委托,由德根口述,王欣淼记录,整理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比较全面反映少林武术的专著《少林武术概要》,内部刊印。1970年 ,德根因患肺病圆寂,享年56年,葬于卢店,不久又迁葬于家乡巩县关帝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