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婆媳之所以矛盾重重,跟兒子/老公的關係很大。兒子越向著婆婆,媳婦意見越大,老公越疼老婆,婆婆意見越大。其實這件事是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的,可惜的是,很少有兒子會主動去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


希樸羊


婆媳矛盾,雖然在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卻非常複雜。

從社會學角度說,這是兩代人之間道德與價值觀的衝突;從心理學角度說,可能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很多父母不尊重兒女的獨立性,或者太過是重視母子關係,忽視了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核心。

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地看看每一種原因:


一、道德與價值觀之間的衝突:

受中國現代文化和西方文化影響的年輕人,與在傳統中國文化影響下成長的父母一輩,其實有著完全不同的道德和價值觀念。

因此,許多家庭中的矛盾,都是兩代人觀念衝突導致的。

比如,在教育孩子上,老一輩覺得“打是親、罵是愛”,要有家長的威嚴;年輕人,則覺得要重視孩子的需求,有些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主——這在老一輩看來,或許就是管教無方。

再比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的臥室,因此他們普遍更注重隱私,住學校宿舍時願意簾子一拉、戴上耳機,彷彿“與世隔絕”;而老一輩們,成長時可能一大家人居住在一間房中,自然會很少考慮“個人空間”。

此外,西方文化也極大的影響了年輕人們對家庭中等級、秩序的看法。

費孝通曾經在《鄉土中國》中提出,西方現代社會注重個人主義——尊重每一個個體之間平等的權利。人人在上帝面前生而平等,所以父母和子女也是平等的。子女成年後無法理所當然享受父母的供養,父母也無法理所當然地干涉孩子。

但在中國傳統社會,尤其是傳統的鄉土社會,人和人之間很少講“權利”,講的是 “人倫”。倫,就是有差等的次序,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意志由己向外施展,對於關係最親的夫妻、子女,就幾乎沒有意志上的邊界。

(圖自Alex Harvey)

目前,年輕人們越來越接受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面對老一輩的觀念時,自然會遇到衝突。想要更好的瞭解這種兩代人間觀念的衝突,不妨看看李安的電影《推手》,裡面體現了家庭關係的大智慧。

另外,在心理學上,傳統觀念中家庭裡個人邊界感的模糊,確實是不健康的。


二、 父母不尊重兒女的獨立性:

在家庭生活裡,總會類似的瞬間讓你感到不舒服:

  • 青春期偷偷寫日記,父母卻光明正大地拿來看了;

  • 成年後,夫妻兩人關著門待在房內,父母不敲門便闖進來拿東西;

  • 明明什麼時候生孩子、生男生女、剖腹還是順產,都是夫妻雙方的決定,父母卻總要插手;


  • 自己違抗父母的決定,父母就嚎啕大哭,似乎像故意崩潰在讓自己愧疚……

在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是父母沒有尊重兒女的獨立性,侵犯了兒女的“個人邊界”。

“個人邊界”這個詞聽上去很陌生,實際上指的是個人所創造的規定、限度、原則,用來分辨他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可以接受,以及當別人越過底線時自己如何應對。

在物質層面,個人邊界包括個人空間與身體接觸。比如很多人都會認為,兩個陌生人談話時,身體靠得太近就是一種冒犯。類似的,就算是如同父母和子女這樣親密的關係,有些事也不合適,比如成年的母親與兒子睡一張床。

在心理層面,個人邊界是在想法和觀念等方面獨立於他人,既尊重他人的想法,也保護自己的理念。能足夠堅定,保護自己不被他人控制、利用或侵犯,也知道如何恰當地對待他人。

健康的家庭中,每個成員也都有“獨立性”,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和觀念,互相尊重,互不干涉。但實際上,在家庭裡擁有物質層面的獨立性簡單,心理層面的卻很難。

在充滿婆媳矛盾的家庭中,丈夫所在的家庭,往往就不尊重個人邊界、不尊重獨立性。父親、母親習慣了控制兒子(丈夫)的心理,兒子雖然感覺不舒服,卻還是自願地、習慣地向父母敞開自己的個人邊界。

在兒媳婦(妻子)這一角色加入後,這種不尊重個人邊界的行為對她來說就是突如其然的。即使在妻子的父母同樣如此控制她,妻子的“規則”也只會允許自己的父母這樣做,而非其他人。

因此,如果想避免這種衝突,還是先要確保家庭中,每個人都有清晰的個人邊界。這不是指家庭成員見漠不關心、斷絕往來,而是互相尊重彼此作為個體的獨立性與邊界。

如果原生家庭中的個人邊界太過模糊,可以嘗試作為陌生的成年人,重新認識彼此,重新建立清晰的邊界。


三、重視母子關係,忽視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最後,婆媳矛盾表面上看是婆婆和媳婦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和丈夫這一角色密不可分。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婆婆與兒子的關係太過緊密,忽視了夫妻關係才是核心。

比如,婆婆一些常見的行為是:

  • 將兒子視為自己的情感依靠,與孩子談論自己的婚姻/親密關係,卻對自己真正的另一半漠不關心或是仇視;

  • 在不是空間有限的情況下,與成年的兒子同睡一張床;

  • 在兒子不順從自己時,就會以對伴侶的口氣指責,“你果然和你爸一樣自私,你們都從沒真正愛過我,關心過我”;

  • 對兒子的伴侶表面和氣,暗地卻處處刁難、挑撥,或者表現出明顯的敵意,甚至逼迫對方與孩子分開。

這些行為的背後,是婆婆沒意識到,自己作為母親,卻入侵了兒子與兒媳的“夫妻”關係,將兒子當成了自己的伴侶。

在結構家庭治療流派中,心理學家Minuchin提出了家庭中的“系統”概念。在整個家庭的大系統中,“夫妻”,“母子”,“父子”等就是家庭的子系統。

健康的家庭秩序,是“夫妻”系統緊密且優先,“父母與子女”的系統疏遠且次要。而且,“夫妻”與“母子”、“父子”系統間,界限分明。

如果婆婆忽視自己的伴侶,放棄原有的“夫妻”系統,希望與兒子成為了“新”的伴侶系統,把兒媳婦看作自己的“情敵”,就是在使家庭系統變得混亂。

針對這一問題,如果你是家庭中的兒子與丈夫,你需要學會與母親重新建立關係,明白哪些事是親子間合適的,哪些是伴侶間合適的。

當你拒絕母親時,她的反應可能會讓你內疚和自責,但你需要明白,這並不是不孝順,而是在努力建立一個更恰當的互動方式——親子的而非伴侶的互動方式。

如果你是兒媳的角色,最好的方法是與丈夫進行真誠的溝通,共同討論如何平衡“孝順”與“邊界”,而要求對方表明立場(聽婆婆的的還是聽我的)、或者向婆婆表達憤怒。

當然,不論是放棄溝通、離開這段感情,還是繼續努力,選擇權都始終在你自己手裡。只有你才能決定和怎樣的人在一起,只有你才能決定你的幸福。

最後,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意識到,夫妻關係才是一個家庭最核心的關係。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一個人獨立,但不孤獨;親密,但不糾纏。


以上。

關注KnowYourself微信公眾號,可預約國內最專業心理諮詢師。


知我心理學


因為婆媳之間沒有丁點親情,媳婦是外來人,碰到好的婆婆也能理解,她也是從媳婦熬過來的,知道當媳婦的難處,可有些婆婆以為媳婦是用錢買的,有舊觀念"娶來的媳婦買來的馬認我騎來認我打"。處處為難媳婦。我就是一個到婆家不能閒一會兒,累死無人心疼,婆婆高高在上,處處必恭必敬,那時你坐也不對站也不是,不能幫孃家的忙,拿丁點東西就給氣受十天半月,還教唆兒子找茬打罵我,我的娘死要面子,強拿硬壓不讓離婚,我們姐妹四人無一個在娘面前敢說不字,都百依百順。因為了孩子堅持下來,婆婆得了病治好不能自力,丈夫外出扔給我照樣侍侯,在我要娶媳婦那年12月11日天下大雪把我關在門外15個小時,兩頓未吃。這樣的婆婆你會與她親嗎?我現在也當了二十多年婆婆,我們相處很好,互尊互愛,我從不向兒子說媳婦的不是也不挑刺,我們全家很平安幸福非常融洽快樂。


曲妮2屈不死的人



郭玉敏star


自古就這樣說“婆媳自古就是天敵”

所以說婆媳矛盾的根源是內心

婆婆總認為兒子是自己親生的,媳婦是別人家生的

媳婦認為,老媽才是生我養我的人,婆婆並不是

婆婆和媳婦之所以組成家庭成員,是因為兒子和老公的關係

內心都不把對反當做家人,就時常會抱著挑刺的眼光去看對反,這樣矛盾就產生了

那麼,化解婆媳矛盾的方法就是:

婆婆把兒媳當閨女

兒媳把婆婆當親媽

舉例:我嫁給老公10年了,婆婆一直都對我很好,家裡又什麼好吃的,好用的,總是會提醒我給我媽爸那點兒,遇到這樣的婆婆,是不是很幸福,所以作為媳婦要知足,我當然也要對婆婆好,婆婆就是我的另外一個親媽


更多精彩視頻,關注村頭小旭


村頭小旭


多年前,看過一個故事,老太太向鄰居抱怨自己的兒媳太懶惰,不做家務不說,週末還能睡到十點不起床。

寒暄一陣後,鄰居突然想起,她新婚的女兒,就附和著提醒你女兒週末該回來了。

哪知老太太突然喜笑顏開:我家閨女嫁了個好人家,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到婆家更是被寵得一塌糊塗,不做家務不做飯,有老公婆婆寵著。

這就是典型的雙標老太太。

老太太有錯嗎?似乎沒錯!因為角色變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變了。

這就是人性,也是很多婆媳相處不好的根源,缺乏同理心和換位思考的習慣。

男人這塊夾心餅乾,很多時候,情商與智商不足,無法做到讓自己最親密的兩個女人和平共處。

於是就產生了婆媳矛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思辨的結果,就是家家戶戶都有本難唸的經,彼此唯有包容和謙讓。

靜水最不喜歡和稀泥的態度,這些毒雞湯害了多少女人,讓無數好女人年輕時和婆婆內耗,年老時和兒媳內耗,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03

我吃驚地發現,所有在婆媳矛盾中無休無止內耗的女人,大多具有如下特點。

關係認知能力偏低

很多女人,像祥林嫂一樣,到處哭訴自己的不幸,結果卻越陷越深,最後活成了笑柄。

不少婆婆一邊為家庭付出,一邊怨氣十足,對兒子寬容有加,對兒媳指手畫腳。

不少媳婦一邊依賴婆婆,一邊嫌棄婆婆,對老公甜言蜜語,對孩子寵溺無邊。

這樣的婆媳矛盾就像無法跨越的鴻溝,因為彼此之間,少了一個叫尊重的元素。

誰也沒有規定婆婆就應該怎樣,媳婦就應該怎樣,沒有應不應該,只有願不願意。

缺乏自我成長規劃

其實,人人都知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仍有不少小腳女人,一心把幸福寄託在男人身上,覺得自己特別弱,必須把生命跟男人捆綁一起,才能有好日子過。

她們找出無數理由拒絕成長,拒絕改變,拒絕從糟糕的婚姻裡跳出來。她們只想改變老公,偏偏老公又不肯改,於是這日子就越過越難過。

這些女人的可悲之處在於,忘記了能為自己人生負得起責任的人,不是男人,而是自己。

這個時代學習提升的渠道很多,也有不少女人思想開始萌動,但讓人遺憾的是,當初立下的flag,最後都成了打臉的笑話。

說到底,對自己的成長,缺乏規劃。

經濟和思想不獨立

為什麼有的女人整天雞毛蒜皮地計較,說到底是沒錢,沒錢自然沒有選擇權。

當如數家珍地評論別人時,卻發現自己毫無可圈可點之處,一年又一年,除了年齡增長外,其餘毫無改變。

這個時代,無論男女,只要有一雙勤勞的手,加上肯動腦筋,生存都不是問題。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連包上檔次的紙巾都不捨得買?

表面看是經濟不獨立,實則是思想不獨立。

幾千年前,女人被看作男人的附庸,被過分歧視和壓制,再強大的女人也很難真正獨立。

於是女人就有了依附的慣性。

在女人完全有資格與能力跟男人平起平坐的今天,依然有不少女人習慣性地靠在男人身上,把男人當成自己的主心骨,覺得婚姻是自己的護身符,離婚就是萬劫不復。

可是男人和婚姻,又常常靠不住。所以世間多怨婦。

姐妹們,這不是女人裹著小腳不能出門的時代了,不是男人一句話就能把你休回家就能毀掉你一生的時代了。

只要你努力,誰也擋不住你的好人生。

所以我們必須從思維慣性裡跳出來,告訴自己,可以靠自己,應該靠自己。

04

聽多了錢多多花,錢少少花,沒錢不花的理論,靜水不以為然。

在我看來,說這話的人,大多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就算真沒錢,遇事你也得花啊。

生活的殘酷真相其實是,有錢才有選擇權。

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不易,青年時沒有打好基礎,不得不面對狼狽的中年,中年時沒有打好基礎,不得不忍受慘淡的老年。

對於大多數人,幸福必備的基本因素離不開健康的身體,匹配的經濟,積極的生活態度,其他都不是問題。

所以,要把寶貴的時間與精力,從內耗的婆媳關係中抽出來,用於精進自己的人生,來儲備更多說“不”的資本和權利,才是一個聰明女人的選擇。

從今天開始,請做一個努力的女人,每天給自己一個具體而真實的目標,同時記得及時覆盤和調整

幸福的家庭一定是長輩有擔當,晚輩有敬重,彼此的愛有流動。

如果媳婦足夠優秀與強大,帶婆婆旅遊喝茶沒啥不妥,婆婆有給予能力,幫媳婦一把有啥不可?

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你的付出都在情感賬戶裡存儲著呢,待他日,你需要我時,我定全力以赴。

無論你是婆婆還是媳婦,太計較,就徹底輸了,內耗下去,毀掉的是自己的人生。


靜水人生


作為一名諮詢師,經常接觸婆媳糾紛的案例。我覺得婆媳矛盾深層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家庭權力的爭奪。

不要以為家庭成員之間就沒有權力爭奪了。當媳婦這個外來者進入家庭後,婆婆心裡普遍都是不太舒服的。

因為以前家裡是婆婆說了算,但是,兒媳婦進門後,家裡的格局就變了。

兒媳婦和兒子成立了小家庭。在這個小家庭裡,兒媳婦是希望自己能夠當家作主的。而婆婆往往卻不喜歡這種兒媳婦說了算的局面。

比方說,有個男同事,原先沒找媳婦前,工資卡都是媽媽管著。等到結婚了,媳婦就催著他去找婆婆要工資卡。婆婆覺得兒媳婦一進門就要工資卡,是在奪自己的權,很長一段時間都跟兒媳婦鬧意見。

還有個女同事,她是跟公婆住在一起的。前段時間,大姑子離婚了,就搬回孃家住了。

女同事跟大姑子住在一起,為一些生活瑣事吵架了。婆婆就很生氣,她認為自己是這個家的大家長,她想讓誰住在家裡、誰就可以住在家裡,你一個做兒媳婦的有什麼權力管我們家的事呢?

2、觀念不同造成婆媳矛盾。

有些婆婆倒是不在意家裡誰說了算。但是,她們在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上跟兒媳婦天差地別。

比方說,我阿姨特別疼愛兒子,也很心疼兒媳婦。阿姨沒事就跑去給小兩口打掃衛生、做飯,甚至她還幫兒媳婦洗內衣內褲。

但是,兒媳婦卻不願意婆婆來家裡打掃衛生、做飯。她認為婆婆這麼做是侵犯了自己的隱私和空間。

婆婆很委屈,她覺得自己來幫兒媳婦做家務反而被埋怨;而兒媳婦認為我壓根就不希望你來幫我打掃衛生,你自作多情、妨礙了我的生活。

同一件事,兩個人完全不同的看法,最後,鬧得兩個人都一肚子氣。

所以,我們常勸做婆婆要學會放權,要讓年輕人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要過多幹涉;也常勸兒媳婦多想想婆婆的好,不要只盯著婆婆的錯。

畢竟婆婆不是媽,兒媳婦也不是親閨女,婆媳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相處才能融洽。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每次點贊和轉發,您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老師


從古至今,婆媳矛盾一直以來都困擾著很多的家庭,那麼,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下面聽聽有書君的分析。

1.沒有感情基礎,三觀不合

都說三歲一代溝,你想想婆婆跟媳婦之間相差那麼多歲數,年輕的媳婦跟婆婆之間在三觀上相比很難同步,更何況還是兩個曾經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的人,突然生活在一起又怎麼會沒有矛盾呢?

2.媳婦找不到歸屬感

很多新媳婦剛過門,總把自己當個外來人,在夫家沒有歸屬感,好像被人孤立一樣的無助,他們很敏感,總感覺明明有說有笑的熱鬧場面,自己加入就會立馬冷場。

成天的胡思亂想,有時候婆婆有意無意的話她都會細細的琢磨半天,以為,婆婆在指桑罵槐故意說給她聽的。

3.婆婆過多的干涉小兩口的生活

在中國很多婆婆對夫妻生活管制過多,也是引起婆媳矛盾的關鍵,他們常常認為兒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沒事就自己跑過去給小兩口打掃,洗衣做飯,甚至是給兒媳清洗內衣內褲,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也事無鉅細的掌控在手。

殊不知她這樣做不但得不到兒媳的欣賞,反而讓兒媳婦覺得這是侵犯了她的隱私和空間。最終,搞得不是婆媳兩敗俱傷,就是一拍兩散各玩各的。

4,婆婆教育了一個不孝的兒子

要知道,婆婆在這個家的位置,從兒子對婆婆的態度就能看出來,如果兒子對自己親媽都不孝順,又怎麼能能奢望有個孝順的兒媳婦呢?俗話說:媳婦不孝就是兒子不孝。

5.養育問題

當第三代出生時,即便之前沒有過婆媳矛盾的人也會出現各類矛盾。從懷孕,生孩子,再到對孩子的養育跟教育觀念上全面爆發,甚至讓矛盾升級。

以上就是有書君對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的幾點分析,不喜勿噴。要知道婆媳之間的矛盾,只要大家各讓一步便是海闊天空,婆婆學會放權,不要過多幹涉年輕人,媳婦遇到矛盾,多想想婆婆的好,畢竟家和萬事興。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主要原因:婆婆和媳婦有個沒擺正自己的位置,或者兩個都沒擺正位置。

大道理我也不想講,直接舉例。

網友A:婆婆明明有錢卻不願意掏錢給我們買房怎麼辦?

點評:啃老啃的這麼明目張膽了,婆婆真沒給你買房的義務,她有錢是她的事。想要婚後有現成的好日子,談戀愛就找有房的就好了,別婚後再跑出來逼逼叨。


網友B:婆婆不給照顧月子,老了別想讓我養她!

點評:孩子是給自己生的,不是給婆婆生的,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至於老了養她也是她兒子的事, 你要做到什麼地步全憑良心,婆婆和媳婦的關係其實就四個字:禮尚往來!


網友C:嫁到我們家來什麼都不幹,居然還讓我兒子洗碗拖地!

點評:嫁給你兒子,不是嫁到你們家更不是嫁給你,就算批評也輪不到你,他倆過的開心就行。兒子結婚後就有了自己的家庭,不要干涉他們小夫妻的生活,能幫就幫一把,不能幫就過自己的日子。


網友D:每天都給孫子喝什麼補鈣口服液,我兒子小時候啥都沒補不也長的壯壯的嗎,矯情!

點評:時代不同了,現在是科學育兒,兒子和兒媳婦才是孫子的監護人,當奶奶的按他們的指導照做就行。實在覺得不妥可以去問問醫生,別動不動拿老一套出來壓制兒媳婦,手伸太長了!

次要原因:夾在婆婆和媳婦中間的那個男人沒用。

婆婆和媳婦有矛盾把她們分開不就好了,本來就沒必要攪和在一起的兩個人。

媽媽是媽媽該怎麼孝順就怎麼孝順,自己孝順別推給老婆。媽媽有錯也要說,媽媽插手小家庭的時候想辦法阻止,別讓老婆受了委屈。


老婆是老婆,該怎麼對她好就怎麼對她好,老婆埋怨媽媽的時候,自己站出來做到老婆滿意,讓老婆明白媽媽的不易,媽媽老了也有自己的生活,堅決不啃老。

喜歡我的回答就點個關注吧~

侃妞說劇


你好,謝謝提問。

婆媳關係很多時候都是婆婆和兒子的關係過於親密,在兒子有了家庭之後,並不願意放手,認為自己和兒子親,媳婦是外人。

其實,不僅是婆婆,每一位老人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兒子結婚了,兒子和兒媳婦組成家庭,自己是家庭的外人,老輩和小輩的家庭是有邊界的。可以幫忙,但不能插手小輩的家庭事務,更不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意見和好惡強加給對方。兒子和媳婦是一家人,自己要學會放手,放心讓他們去生活,而不是插手他們的生活,窺探隱私,越俎代庖。因為插手兒子的家務事引發的矛盾會把一家人都捲入憤怒的情緒中。


很多婆婆愛兒子已經愛到無法放手的地步,哪怕孩子已經成年,他們依然想事無鉅細地照顧,請參照綜藝《我家那小子》朱雨辰的媽媽。媽媽把兒子撫養大,結婚後孩子的心不完全在自己這裡,還“明目張膽”地對媳婦好,很多婆婆受不了這種突然的落差和背叛,婆婆不會為難自己兒子,把失落和憤怒都轉嫁到兒媳身上。

好的媽媽,童年時可以給孩子百分百的陪伴,成年以後要懂得得體的退出。


關於婆媳矛盾,還有非常重要的第三人——即是丈夫又是兒子的男人。一個成熟有魄力的男人,既不會讓母親欺負老婆,也不會允許老婆不尊重母親。可是很多男人一遇到這種事情,不是躲起來不作為,就是愚蠢到火上澆油。


每個女人剛結婚的時候,都是尊敬婆婆的,如果不是婆婆刻意挑剔,肯定不會為難婆婆。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包容,長輩給兒子和媳婦一些空間,相信摩擦會少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