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淡咸水交界的水产都很好吃?

格陵兰的鱼


淡咸水交界的水产品,兼容了海与河里的水产品的味道。因为海与河盐度的不同,所以就造成了水产品的肉质和口感不同。

就鱼类来说,海鱼肉质紧密弹性大,刺少又硬,内脏小,它的味道是咸腥味。河鱼肉质松散绵软,刺多而软,它的味道是土腥味。在味道上,我更偏爱于海鱼。

淡咸水交界处的鱼类,既有淡水鱼的鲜味,又有海鱼的紧密肉质。所以在味道和口感上要比海鱼和河鱼都好吃。

除了上述的鱼以外,淡咸水交界处的鱼,还有针良鱼(我们这里叫做青条鱼),味道和口感与带鱼相似,黄油鲚,弹涂鱼等。 野生针良鱼


野生黄油鲚


还有像大闸蟹这样海生河长,和鲑鱼这样河生海长的水产品,因为水质的变化,所以味道也非常鲜美。


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我



物种自身因素:淡海水交界处的水产,顾名思义,就是既能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海水环境中生活,众所周知,淡水和海水存在渗透压的差异,通俗点就是盐分差异。这些物种为了能在海水高盐分环境下正常生活(细胞不会失水),于是它们组织细胞天生的就含有更高浓度的氨基酸等物质来平衡海水高渗透压环境,我们知道,水产体内的氨基酸含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它们味道是不是丰富、鲜美,这也是海鱼、海虾通常都比淡水鱼虾鲜美的原因。淡海水交界处的水产自然在这方面有优势。


环境因素:淡海水交界处,也就是江河汇入大海的地方,这里也被称为“汽水”。这里的水域盐分、密度、温度、溶氧量变幻较大,更能适应多样的微生物生存。同时,江河汇入时带来了大量泥沙,这些泥沙也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养料,因此淡海水交界处的浮游生物十分丰富,这会生活在淡海水区域的水产们提供了丰富饵料,食物充足自然生长得更加“肥美”。


季节因素:多数咸淡水水域生活的鱼类、甲壳类栖息范围其实是个动态过程,比如幼年时在淡水中生长,成年后游向外海(当然也有反过来的,比如大闸蟹),但相似的是当它们洄游至咸淡水交界处时,一般都处于繁殖季(比如洄游的刀鱼、河豚),这是因为它们的性腺发育需要变化的盐分来刺激,繁殖季的水产一般都是最肥美,脂肪、肝胰脏储存的大量养分发育成卵和精,开始向生殖腺转移(想想大闸蟹开始有膏黄)。所以可能会给人一个错觉,觉得凡是咸淡水周边的水产都很好吃,或许,其实是因为正是它们最肥美的季节。


萨尔茨堡的鱼


首先我们要知道,水的盐度,会改变鱼的品质,有许多养殖户会将淡水鱼放在淡水中养一段时间,然后转移到咸水或者半咸水中继续养,从而改变鱼的品质。研究发现,水中盐的含量会改变鱼肉中脂肪酸的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