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連日來,黑龍江晨報關注並推出了哈市民辦初中學費上漲、推出小班額計劃、校園開放日現場、小升初網上報名首日火爆等一系列報道。

從民辦校門前長長的隊伍到網報首日僅三所學校就已破萬可以看到,政策調控、學費上漲並沒放緩家長追逐的腳步。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如何理性看待擇校?

如何在求學路上更好幫到孩子?

怎樣做才是更科學合理的選擇?

針對這些家長關切又撓頭的問題,黑龍江晨報記者採訪了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哈市民辦教育協會相關負責人、哈市重點中學負責人等業內人士,希望家長能從他們的分析中,找到適合自己孩子求學成長的方向。

不偏信 科學看待升學率

“你看人家民辦校高分多多,升學率多高。”採訪中,絕大多數家長最關切的是民辦校極力宣傳的高分率和升學率。哈市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表示,升學率是生源、師資、管理等幾大因素綜合體現的結果。“高分離不開好的生源基礎。”這位資深人士認為,僅從學習成績而言,手拿入學時的一大把好學苗,幾年後理應交出漂亮的答卷。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這位人士分析說,生源畢竟是民辦校出成績的根本。多數民辦校辦學水平其實往往和公辦校差不多,只不過近些年民辦校的“精英計劃”運作較為成功。

他舉例說:“有的民辦校辦學之初利用資源招牌、重金聘請退休名校長,再‘掐尖’吸引一批好學苗,幾年後中考出了幾個高分考生後再積極宣傳,出了名也就具有了吸引力,形成了良性循環。這對民辦校自身辦學來說,是一個很成功的營銷範例。”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他強調:橫向對比,近幾年哈市幾所知名民辦校招生時是在“好苗”裡挑著選生源,而公辦校生源就是片區內自然狀況,這與“民辦校掐尖效應”不具備可比性。縱向自身比較來看,細心的家長會發現,隨著每年生源狀況波動,民辦校自己的升學率也有起伏。對於想讓孩子擠進民辦校的家長,讓孩子搭上提分快車道是最大期望。他提醒:“不要過度沉迷‘名校’效應,再好的學校也有落榜生。”

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一位教研員表示,現在國家提倡考核辦學水平不只看文化課成績這一塊,片面宣傳升學率只能誤導家長,耽誤孩子。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不跟風 理智對待名師資源

哈市各大民辦校的名師示範課、名校長講堂吸引了家長極大關注:“我家孩子以後就這麼天天跟著名師、名校長了,多好啊。”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記者調查瞭解到,哈市民辦校的名師、名校長資源多是從公辦校裡出來的,還有一部分外地來哈應聘的。

自己兒子曾就讀於民辦校的一位家長說,“哈爾濱一所民辦校公佈了今年從初四下來到新初一的教師團隊,真正名師加在一起也就個位數,而該校新初一計劃招收1000多名學生。”很多孩子曾在民辦校讀書的家長表示:“真正名師在民辦校本身就屬於稀缺資源,孩子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攤上。”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採訪中還有一位家長說,孩子小升初那年擇校了,就是相中了可以直接從民辦校初中部升入高中部,“哪料想這期間學校換了校長,一些管理中層,包括一些老師都流失了。”

不攀比 擇校因人而異

不菲的學費,超出家庭教育預算的開銷,有些家長“算賬”後,還是願意“賭上一把”。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家長心聲:

對於擇校,一位家長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你看民辦校軟硬件條件,咱有這個經濟能力,為什麼不讓孩子試一把。

”還有家長流露出這樣的心態:“民辦校嚴,大家都學習,我家孩子也能跟著學。”

多方觀點:

哈市民辦教育協會一位不願具名的負責人表示:“一些家長想給孩子選選所謂的‘學生堆’,但民辦校也許真的不適合你的孩子,效果未必如己所願。”這位負責人認為,為孩子擇校不能光看學校名氣和硬件,更要看底蘊和教育理念,同時更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

哈市某區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都有擇校後想“回頭”的學生,小學階段很優秀,可到了民辦校後,身心都不堪重負,“個別學校要求學生早早到校,晚上甚至八九點鐘才離校,有孩子明顯不適應民辦校的強度和競爭。而且業餘時間極少,孩子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放鬆和緩衝一下都沒時間。”

哈市某重點高中一位校長也表示:“民辦校高強度訓練、延長學習時間,學生的神經會長時間保持一種緊張狀態。”家長應理性看待,瞭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張揚個性、愉快健康成長。學生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才是最重要的。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不盲從 是否擇校要慎重

針對不少家長放棄對口優質公辦初中而去擇校,專家建議要審慎而行。

小升初擇校熱的冷思考→專家建議:選擇適合孩子的

哈市教研院一位數學教研員表示:只要認真聽講跟住老師,不管在公辦校、民辦校都一樣有出息,“有家長認為花了錢、投入了精力就算盡力了,實際未必。家長更多反思的,應是在教育孩子上是否真正為孩子著想了,是否真的做到與孩子良好溝通了,是否真的做到了家校配合默契。”

教育界業內人士表示:關於擇校家長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好,“放棄對口優質初中去擇校,上學路遠了,孩子折騰不說,三四年時間裡,目標設定會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

因此專家建議,不論上公辦還是上民辦,首先要看是否適合孩子,不要盲目跟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