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丹:“贫困村”抱团 小康路变宽

张掖日报融媒体记者 翟继宗 窦玉洁

时下,正值春播时节,山丹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充分发动在家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务工,有序推动产业发展,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走进山丹县陈户镇范营村曾林农牧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一排排码放整齐的育苗盒前,几名女工正在为西芹苗浇水、除草,待幼苗成熟后第一时间移栽到拱棚种植。

山丹:“贫困村”抱团 小康路变宽

“虽然是特殊时期,我们仍然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农业生产,务工人员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精心管护育苗大棚,为战胜疫情加油鼓劲。”曾林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曾林信心满满地说,今年要实现全面小康,我们一定要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山丹县陈户镇范营村曾林农牧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农作物的种植、贮藏、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王曾林动了“抱团发展”的念头。

山丹:“贫困村”抱团 小康路变宽

单枪匹马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2019年,王曾林与该镇寺沟村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兴合作共谋发展,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两村生态环境好、耕地面积大、地块集中的优势,将村集体土地和农户撂荒土地利用起来,联合建成陈户镇千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种植西兰花、娃娃菜等农作物,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然而,由于专业知识缺乏,技术管护不到位,导致收成不容乐观。

“去年的合作让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提升了专业知识,面对今后的抱团发展,我们很有信心 。”王曾林说。

山丹:“贫困村”抱团 小康路变宽

“以往靠一个合作社的力量,蔬菜产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今我们合起伙来,打算在两至三年内扩展到2万亩左右,打造成出口东南亚市场的西兰花基地,产业规模做大了,农户们也就跟着富起来了。”对于合起伙来抱团发展,王曾林和李玉兴底气十足。

作为寺沟村的党支部书记及致富带头人,李玉兴心系贫困户发展,近年来,依托合作社建成香菇大棚12座、蔬菜钢架大棚171座、杂果钢架大棚57座,平整撂荒地种植枸杞500亩。吸纳全村143户群众入股合作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增收的康庄大道。

山丹:“贫困村”抱团 小康路变宽

“现在是种植初期,每天大概有20名村民在大棚里务工,负责选苗、栽种,等到可以采摘的时候,每天至少需要60名务工人员。”李玉兴介绍。

教技术、给岗位、发工资、能分红……谁也想不到,几年前的寺沟村和范营村还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摇身一变,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

山丹:“贫困村”抱团 小康路变宽

今年,合作社与张掖市利和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高原夏菜产销合同,计划种植西芹和西兰花共1680亩,其中种植西芹235棚,陆地西兰花900亩。目前,已培育6棚120万株西芹苗,预计4月进行移栽,西蓝花3月中旬开始育苗,成熟后发往上海、山东、广东等地。

#抗击疫情张掖在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