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閒極無聊的午後,信手打開各大國產手機的官網,點擊最新的旗艦手機介紹頁,一張張渲染圖在屏幕上浮現,困惑的表情也隨之在臉上浮現:如果不是系統 UI 或是默認壁紙有所區別,普通用戶基本很難從正面分辨出哪款手機是誰家的牌子。

主流 Android 手機同質化雖說早就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只不過今年就算是大眾用戶也能感知到這個趨勢尤甚。放桌子上一字排開來,肯定都是一整塊的屏幕,還都喜歡在額頭上留著一小塊黑色的凸起區域。

這事還是得從 iPhone X 說起。

iPhone X 那塊 “劉海” 背後的秘密

2017 年 9 月,憑藉著出色的異形全面屏設計,蘋果的 iPhone X 成為了繼 iPhone 問世以來最大的形態改變。但僅靠屏幕帶來的只是外在視覺的驚豔,更讓我們欽佩的是產品背後一系列技術的支撐。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在 iPhone X 的宣傳視頻中,曾經有一個片段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Jony Ive 將自己的面部神態和表情實時捕捉到一個 Animoji 上,不管是微笑,亦或者憤怒,甚至是細微的瞪眼和嘴唇運動,都會直接反映在手機屏幕上的 “小猴子” 臉上,感覺就像是自己的一個化身。

表面上看,這大概只是一個帶有些炫技成分的演示,但之後大家發現,這居然是一個蘋果 iPhone X 的獨佔功能。與之相關聯的技術,其實就隱藏在 iPhone X 額頭上的那一小塊黑色空間裡。

事實上你會發現,一部分採用了異形屏設計的 Android 手機,在宣傳自己的時候會強調自己的 “劉海” 區域比 iPhone X 的小多少,可這種宣傳手法恰恰是 “避重就輕” 的,即只強調外在視覺的觀感,卻忽略了背部的技術關聯。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蘋果並沒有掩飾這一點,雖然從產品的完整性來說,大眾用戶更願意追求一整塊四邊緣齊平的屏幕,但蘋果顯然相信,這個 “缺口” 付出的外在形象的代價,會讓它的內在技術給彌補回來。

當然現在我們會聽到一個更通俗的說法:

3D 結構光。

為了能夠完全替代傳統 iPhone 的正面指紋識別按鍵,蘋果基於 3D 結構光技術推出了名為 “Face ID” 的特性,主要用於日常解鎖和移動支付。雖然有一些使用距離上的侷限性,但其解鎖速度之快、方式之自然,相信每一位正在使用 iPhone X 的朋友都能感同身受。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當然,如今這項技術不只是 iPhone X 的專屬功能了。本月 10 號,國內 OPPO 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基於 3D 結構光技術的 5G 視頻通話演示,這也是目前 Android 手機行業中最早探索這項技術的品牌之一。

3D 結構光會被如此重視,自然有它背後的理由。

從 2D 平面向 3D 立體世界邁進

打個比方,如今大部分手機的前置拍照以及人臉識別,都是靠單攝像頭來實現,這就和我們矇住一隻眼睛一樣,只能記錄純 2D 圖像,但卻無法分辨物體的遠近距離。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iPhone X Face ID 錄入演示,圖片來源:Tech Insider)

但在結構光技術的幫助下,我們得以從 2D 圖像維度轉向對 3D 深度信息的採集。

從 iPhone X 的劉海內部結構可以看出,除了基本的前置攝像頭外,它內部還集成了六七個傳感器。其中點陣投影器會投射出高達 30000 個光點,紅外鏡頭能就能獲取人臉各個部分位置的形變數據,即臉的 “結構”,加上前置鏡頭記錄的人臉圖像,兩者藉助算法結合,就能得出一張精準的 3D 人臉數據圖。

通俗點說,這個原理感覺很像是拍電影和做遊戲時常用的面部捕捉體系。比如在《霍比特人 2:史矛革之戰》中的巨龍,其實就是捕捉的 “卷福” 本尼迪克特 · 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的動作神情。在幕後花絮也能看到,演員頭上會掛著一個攝像頭,然後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各個部分都貼上了白點用來確認精確位置,以便更好地記錄面部的細節運動,並最終運用到虛擬建模上。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圖片來源:JoBlo Movie Trailers)

所以,比起單純的基於 2D 平面圖進行分析,這種三維深度數據顯然更加真實有效,也更有價值。

不過技術歸技術,現在我們一提起 3D 結構光,往往就會和 Face ID 聯繫到一起,就只認為它只是一個更安全的人臉解鎖手段。畢竟就連出色的 Animoji 表情,大部分人只是上手體驗一下就不會再碰了。

可如果搞清楚 3D 結構光的背後原理就會發現,人臉識別和解鎖,只是代表其中一個應用場景,背後卻包含了對更高維度信息的掌握和運用——讓手機能夠感知到現實世界的 3D 信息,才是結構光技術真正想要達成的目的。這正如此前 OPPO 那場演示會上反覆強調的主題一樣:

一個 “連接立體的未來”。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最簡單的例子,掌握了 3D 結構光技術後,iPhone X 便果斷拋棄掉原有的 2D 指紋識別方案,起初我們認為這很激進,但現在來看並非不可行。而按照 OPPO 的計劃,如果真的可以在未來 6 個月內將 3D 結構光運用到手機產品上,我們很可能就會看到一個不需要在後背開孔、工業設計更加一體化的全面屏 OPPO 手機。

而對消費者來說,雖然人臉和手指一樣,同樣都是身體認證的方式之一,可 3D 結構光可以讓我們錄入一個比傳統指紋更安全,且維度更深的數據。按照蘋果的說法,基於 3D 結構光的 Face ID 加密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概率會被破解,而指紋識別的破解率卻高達五萬分之一。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由於目前只有 iPhone X 一個設備型號在使用 3D 結構光技術,加上 iOS 的封閉生態,這項技術的使用場景的確還十分有限。

把結構光塞進手機裡,我們會看到什麼?

就我自己使用的 iPhone X 來說,主要會在以下這幾個領域中使用到和 3D 結構光相關的技術:

1.Face ID 人臉解鎖

2.Apple Pay 移動支付

3. 網站賬密自動填寫

4. 前置人像虛化

5.Animoji 動態表情

6. 少部分第三方應用的加密功能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這麼來看,iPhone X 的 Face ID 主要還是用於和安全和支付相關的領域,當然在 AppStore 裡還有一些小遊戲,比如《Rainbrow》和《Nose Zone》。前者是一個利用你眉毛做出反饋的躲避遊戲,而後者則可以讓你移動臉部來摧毀屏幕上的小方塊。可目前這些遊戲都製作得相對簡陋,反而更像是一個 Demo。

而 OPPO 這邊的腦洞就要大不少了。根據目前 OPPO 官方透露的信息來看,未來 OPPO 的 3D 結構光手機會運用到包括遊戲、AR、三維重建和遊戲等多個領域。得益於 Android 生態的開放性,以及 OPPO 本身對於用戶需求的瞭解,也許我們能夠看到一些比 iPhone X 更接地氣的產品和服務。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首先,如果要替代指紋識別,解鎖和移動支付自然是不可缺少,這是目前 3D 結構光在手機平臺運用得最廣泛的領域。

此外還有手機自拍功能的擴展,考慮到於 OPPO 多年來在人像美顏領域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有了更為深度的 3D 人臉信息後,以後應該也不只是做做磨皮和瘦臉了,用戶甚至可以直接對光線進行改變,或是模擬影棚打光來進行 3D 渲染。

想的更遠一點,當手機知道你的臉部寬度、鼻子高度和嘴唇厚度等這些立體信息後,加上 AI 技術的協助,你還只會停留在 2D 修圖的階段嗎?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還有一點是也 OPPO 特別看重的,那就是基於 5G 網絡環境下的 3D 視頻通話。OPPO 將 3D 結構光技術採集到的立體人像信息,配合 5G 網絡的低延遲實時傳輸,最終實現了對高精度人像建模的遠程傳輸。

如果可以結合 AR/VR 等設備,這種視頻通話可能還會朝著全息投影的方向來演變。

基於 OPPO 的這些場景設想,一些更深度的玩法應該不難成為現實:

1. 根據你的面部表情來實現某些服務,比如說根據喜怒哀樂情緒來點歌,又或者是在遊戲裡做出各種稀奇古怪的表情,爭取更高的分數;

2. 將自己的頭像植入到 3D 遊戲中,創造屬於自己的遊戲角色;

3. 配合語音助手,再結合嘴型,進一步語音提高識別率;

4. 不止是人臉,如果連手勢動作也可以被採集,那麼交互上也會出現新的可能性。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Kinect Sports Rivals 遊戲中的掃描建模,圖片來源:Outsidexbox)

這些都是我們以前不曾想過的面部交互方式,但在 3D 結構光技術的幫助下,這些口頭上說說的場景,我想距離實現的那天大概也不遠了。如果以後連後置攝像頭都搭載了 3D 結構光或是 ToF 飛行時間傳感器,那由此創造出的 AR 遊戲,也遠不是單純的雙攝像頭所能比得了的。

指紋識別之後,蘋果和 OPPO 看好的下一個未來

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是此前蘋果的先行試水,還是現在 OPPO 就實際運用需求的投入和研發,3D 結構光都有望會成為未來智能手機不可或缺的存在。我們也很高興能看到,國產手機在這點上奮起直追的速度很快,在不到一年時間,OPPO 就已經嘗試將這種技術運用到更遙遠的 5G 領域,甚至還明確了量產的時間表。

或許,OPPO 對 3D 結構光技術的探索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早一些。如今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也讓幻想變成了現實。

是時候聊聊這個只有蘋果在用,如今卻被 OPPO 做出來的3D結構光了

更重要的是,當國產手機市場整體放緩,以及 5G 時代即將來臨的背景下,無論是 OPPO 自己,還是其它國產手機品牌,都開始加快在核心技術上的投入,說是 “秀肌肉” 也好,但殘酷的市場競爭不會給沒有準備的人留有機會。

當然,選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蘋果和 OPPO 都已經選擇了 3D 結構光,兩者也都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未來是否還會有其它對我們生活和工作影響深遠的 “殺手鐧” 現身,則還是個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