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佈施者虔誠地跪在地上,將糯米飯等各種用品放在僧人的鉢盆裡


佈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項主要內容,是菩薩的正道,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是自度度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的途徑,也是悟入唯識性的因和果。今僅以六度之首的佈施度試作探討。

“佈施”是佛教六度波羅蜜之一。是修行的一個重要法門,佈施可以廣結善緣,捨去慳貪,培植善根。佛教最初傳入我國,不事生產,遵守釋迦之教,以乞食為生。和尚見人就叫“施主”,就是這個原因。

然而佈施一詞,最早也是出於道經。《莊子·外物第二十六》裡有個故事: 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佈施,死何舍珠為。接其鬢,摩其顱,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儒以詩禮發冢,這裡引用了一句《詩》,就是:“生不佈施,死含珠何為?”意思是說那些富貴人、奴隸主,在世的時候不佈施給窮人,死了還含著寶珠,企求不朽。這句詩在現在的《詩經》裡找不到,屬於佚詩。大概是孔子刪定詩書的時候,覺得這句詩不夠溫柔敦厚,就刪除了。但是在《莊子》裡卻保存了下來。讓我們後人知道,佈施一詞,也是古已有之。

佈施度,又名檀波羅蜜、檀度、施度。施波羅密,意為佈施,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眾生。佈施有三種之分:第一種是法佈施,即以清淨心為人宣說如來正法,令聞者得法樂,資長善根之功。第二種是財佈施,此中又分兩類:一是內財施,即以自己頭目腦髓,以至整個色身施於眾生,如釋迦如來在因地中行菩薩道,曾割肉喂鷹、捨身飼虎;二是外財施,即以自己所擁有的衣食財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飢寒的痛苦。

第三種是無畏佈施,即眾生若有種種災難怖畏之事,能夠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免去內心的怖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