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麼看武漢的未來發展?30年後的武漢會是怎麼樣的?

星星之火可以撩然


我有所想!

怎麼看一個城市的發展潛能

1.地理位置,武漢位於湖北省即中華腹地,長江在城市內部經過為城市的水路運輸提供便利途徑,四面都有省市相接有利於各省便利互通。加之湖北以平原丘陵為主,為發來建樓提供了很好的地理位置,許多公司在這建立,吸引了許多的商人入駐,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來武漢,使得武漢越來越炙手可熱。


2.便利的交通運輸,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潛力有多大,就看他的交通系統有多麼通達,武漢市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市內高鐵站火車站不下四五個,更有飛機場,地鐵站等最方便的運輸,其中地鐵已經貫通了武漢市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領域,公交車站更是星羅棋佈數不勝數,如果要說什麼最多,那就是人,而人帶動經濟的發展,而這些眾多的交通方式就輔助人去發現武漢市!

3.武漢是個的大學城市,一個城市發展怎麼樣關鍵看他的教育如何,武漢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學生城市,整個武漢市學校成百上千,一個個有名的大學更是一個接著一個,什麼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等許多許多讓人看不過來。大學城是城市發展的後備資源,一個一個的人才在這裡漸漸闖出名聲,為武漢是持續提供新鮮持久的發展動力,共同解決武漢面臨的發現難題等。



4.豐富的旅遊等服務資源,武漢市內環境優美各類旅遊景點數不勝數,每年都吸引著大量遊客千里迢迢前來觀賞,最出名的有歡樂谷,黃鶴樓等等,今年來興起的武漢光谷更是越來越吸人眼球,甚至被訂上了“世界光谷”的標籤。


武漢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武漢逐漸走向世界的舞臺,我相信在未來的的三十年中武漢必將更加繁榮。

“以上僅僅為我個人看法,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謝謝!


8023yogurt楓


小編我是非常看好武漢未來的發展的,未來雖說難以預見,但是也是有跡可循。



首先,國家開始對中部城市的發展進行大力支持,就像早些年對沿海地區城市一樣。對於這點,肯定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例子很多。



其次,武漢本身的資源也是一流,就拿教育方面來說,除了一線城市,真的沒有哪個城市能和武漢抗衡,這點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這都是事實。



另一方面,武漢的交通運輸也是有目共睹的,只要有去過武漢的就知道,據小編了解有武漢火車站、漢陽火車站、武昌火車站,而且很大,給人感覺就很好。別給小編說武漢火車站亂的,騙子多的,這樣的現象在哪個火車站都有。


最後,武漢作為湖北省的招牌,肯定會將大量資源供給武漢的,資源多當然能發展好。你要問我如何看待湖北以及湖北其它城市,這個小編我真不好說,但是對於武漢小編我很有信心,肯定會有人說以一省之力打造的了,這個也是事實。

總之,武漢未來發展任重而道遠,教育發達但要考慮如何真正將人才留下,化為己用,這方面目前武漢也做的很好,對人才優惠政策很多。而且還要改善城市的面貌,緩解某些地方髒亂差現象。最後需要武漢市民的全體努力,你們的行為和素質直接關係著武漢的整體風貌。30年後,武漢必將璀璨。


資源小旺鋪


未來發展不看好武漢,理由如下:

經歷了過去近兩百年的發展,國家把包括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電等等全部大的工業項目都給了湖北和武漢,機會沒能造就出繁榮發達的武漢,相比國內其它城市經濟體,武漢沒落了!

武漢人自吹自擂的九省通衢,長江沿線各省城市都具備這個條件,武漢的所謂世界立交橋,中南的長沙,中原的鄭州西部的西安鐵路便利都不比你差,武漢人津津樂道的九頭鳥文化在外人眼裡多了一層貶低意思,對這種小聰明小家子氣的風格嗤之以鼻。

武漢人引以為傲的高教實力,現實中武漢也就是充當人才培訓基地角色,看好武漢願意留在武漢發展的人很少,武漢城市創業環境差,龐大的老武漢人群體低劣素質讓人望而卻步不敢恭維,全國人民都懂得,武漢地方政府缺乏財力扶持大學生創業,外出的湖北人更懂武漢,有關注武漢,要說回鄉創業,很多人是有顧慮的!

武漢老工業城市,城市積累弊病太多,下崗工人多,國企效率低,過度依賴產能過剩的汽車產業未來存在不確定風險,城市老年化人口多,缺少領軍的新興產業,城市地理位置低窪易受水患侵襲,夏天酷暑難耐,冬天寒風瑟瑟,典型的不適居住環境,城市建設難度大維護成本高,全國最多的城市負債讓武漢不堪重負,短期內大拆大建維持GDP提升,長期缺少支撐可持續發展動能,武漢更像一片沼澤地,陷進去不能自拔,苦苦掙扎,絕望中看不到希望!

所謂的中心城市也只是一種虛銜,維持武漢人一點虛榮,武漢充其量也就是湖北中心吸血城市,你天天誇誇其談講發展,別的省份城市也沒停下,一座老態龍鍾的城市揹負沉重包袱能跑多快呢?咱們拭目以待吧!三十年以後見!


用戶3531688747


武漢聯通南北,銜接東西,自古有九省通衢之說,在古代四大名鎮裡面也有漢口。

步入近代武漢也是重要的工業基地漢陽鋼鐵廠為近代國防提供了重要支撐,漢陽造不是吹出來的。

在民國時期武漢僅僅次於上海,北伐期間都城曾在武漢。抗日期間國民黨先遷都武漢,後來日軍步步緊逼才將重慶做為陪都。

但武漢的沒落也在慢慢開始,現代化的海運有巨大優勢,內河航運和內陸地位有點尷尬,改革開放,沿海引進外資巡速發展,深圳更是一夜崛起,改革開放是從沿海深入內陸的,武漢滯後北上廣深很正常。

未來嘛,很多人說超越北上廣深感覺有點不太可能,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優勢明顯。上海經濟腹地廣大,武漢就是長江經濟圈一部分。與廣州和深圳說不定能夠持平,因為深圳,廣州太近,企業同化嚴重,而且城市實力不相上下,爭奪腹地,而且產業結構不合理,很多人從珠三角轉移走。

武漢機遇在於國內發展,國際經濟不景氣,進出口停滯發展,但內需擴大,武漢就顯得重要些,但武漢工業現在有點……

不過不管能不能超越北上廣深,但都是中國的城市,城市服務於人民,希望武漢健康持續發展。


快樂的珠


槓桿遊戲曾經在武漢生活過幾年,那時候光谷還沒今天這麼繁榮。但一轉眼幾年過去,那裡已經變成了科創重地,很是繁華。

怎麼看一座城市的潛力,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供參考。

首先是交通: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地的稱謂。憑藉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武漢的鐵路客運量已躍居全國第一,成為國內鐵路運輸最大中轉站。高鐵時代,武漢的優勢地位得以進一步鞏固。

其次是城市環境:坐擁大江大河,武漢的城市地理生態也相對更豐富。雖說武漢這些年經常為城市內澇的“看海模式”所詬病。不過反過來看,這正是武漢的地理優勢所在。畢竟,作為特大城市,水資源狀況往往決定了一座城市人口規模的承載量。

再次是產業結構:武漢產業結構不錯。同時,其高新技術企業,平均產值比重慶低不少,也恰恰說明武漢高新企業成長空間還很大。

最後是人才:不搶人、留人的城市是沒有前途的,但留得住人的城市才是真的有前途。總的規模如果可以做更大,自然需要更多人才。其實從武漢最近在搶人大戰中表現搶眼就可以看到,武漢推進創新驅動、人才支撐,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決心。畢竟實現這些的前提就是人才啊!

不過話說回來,喊口號、出政策留人、搶人是一方面。武漢最近房價漲的厲害,這一點對人才來說可不是那麼友好。起碼能讓人留下買得起房,才能落地生根啊!


槓桿遊戲


不管怎麼發展,最重要的要把人文環境要提高一下啊!我們就事論事不搞地域攻擊。說句實話,做生意不講誠信這種行為,哪個地方都有。但不講誠信這種事情能夠形成一種現象的,在國內恐怕那就那幾個地方。我在武漢呆了七年了,做點小生意。這邊的環境是什麼情況呢?第一,結賬拖延。我有很多合作伙伴,答應免費給他們鋪貨,而且也簽訂協議每兩週一結款,或者一個月一結款。而且我還告訴他們,賣多少產品,結多少款。讓你先賺錢,我在賺。夠意思了吧!結果結賬的時候,一拖再拖。年前去結賬,兩千多塊還只給我一千五,剩下一千年後再說。我後來把剩下的產品直接撤走了,就丟給他一句話:“老闆,我們合作到此為止。”我免費鋪貨給你,不是因為你會做生意精明,更不是顯示你會借雞生蛋,而是因為我選擇相信你!第二,說大話,放空炮。你要是聽這個地方的人說話,你真的是聽聽就完了,千萬別太當真!一張嘴:“勒算個麼斯,冒的問題”真要和他要結果的時候,立馬躲了,用他們的話說這叫“屁眼插播蔥,鬧眼子!”。第三,裝逼。和很多省份的老闆打交道都很實在,約時間談合作,說什麼時間就是什麼時間,要不就直接說這件事暫時先放一放。唯有這個地方的人裝,打電話約他談點事情,今天出差,明出差,後天開會,大後天忙什麼項目。尼瑪,比國家主席都忙。就好像感覺做的生意比馬雲,王健林他們的都大!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想看看這個老闆有多忙,哪知道去了一看在辦公室玩電腦,他看到我都是滿臉的尷尬!還是我給他一個臺階下,您剛回來?他立馬說:“是的,勒幾天是忙一些!”所以來這個地方很多人私下告訴我,九頭鳥就是形容這裡的人心思多,心都是蓮藕,到處都是眼子。所以告訴那些想來武漢做生意的人,記住了一定要現款現貨,如果你要鋪貨,那就做好最壞的打算,就是“說好一個月一結款愣是拖成了三個月甚至更久”很多人可能會說,哪個地方的人都有好有壞,不能以偏概全。甚至罵我搞地域攻擊。我只想說在武漢,這不是什麼個例,也不是什麼小部分,而是變成了一種消極的生意環境了!我相信有這種感觸的人,不止我一個人。


磚家日記


二十年後的中國城市排名,1上海,2北京,3廣佛,4深圳,5成都,6重慶,7天津,8杭紹,9武漢,10南京,11青島,12西鹹,13蘇州,14大連,15沈撫,16鄭州,17長沙,


陳偉176498141


30年後太遠,不敢想。我只能說,武漢的特殊氣候,急變的天氣,讓武漢人不會溫吞(磨嘰),所以大多數人不會閒適下來,願意拼搏,那就不會差!

我覺得武漢是有自己特色的,兩江穿過、湖多水多,特色小吃多,學校多,年輕人多,玩的地方也不少!

看了一些評論,我覺得作為一個武漢人還是該解釋下。

真正的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是有一個火熱的心的,對敵人很硬氣,對朋友很掏心的形象。生活在這個氣候急變的環境裡,讓武漢人“直”但不“憨”。

漢罵往往只會對很熟的人才會出現,不熟的人根本不會沒來由罵你,那種對誰都漢罵的,我覺得只是自以為學到了武漢人一些皮毛說話方式的外地人,並不得要領。現在的武漢有太多客人湧入,往往給人造成“只要會點武漢話”好像就是武漢人一樣的錯覺。

漢罵,我覺得是老一輩說話方式習慣的一種傳承,這其實應該算是一種調侃,如:“你傻啊!”這類看起指責實則提醒的關切。


漢味小鋼炮


只要一提武漢,就一大波噴子趕來,什麼武大郎,垃圾,素質差啊!各式各樣的噴,看到這些,作為武漢人的我突然感覺特別驕傲,就這麼差的一個劣質群體竟然讓這個城市輝煌了這麼多年,在可以看的到的未來還會輝煌下去,我是武漢人,我驕傲,武漢加油!


曾經有個美好的回憶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武漢肯定會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成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成為中國排名前五的城市,重返武漢的歷史地位。我來解釋為什麼?


位置

交通位置:處於我國中部東西、南北交通的要衝(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稱) ; 是長江航線(黃金水道)及漢江與長江的交匯處的河港 ;京廣鐵路的中間位置,還通過漢丹線等鐵路與焦柳線、京九線相連接。並有公路、航空等與其他地區相聯繫;途徑普鐵京廣、武九、漢丹、橫麻、長荊等;途徑高鐵京廣、滬漢蓉、西武、武九等;途徑城鐵武鹹、武黃、武岡、漢孝等。是中國四大鐵路之一,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目前武漢高鐵網,飛機航線,航運線,高速公路網,城市快速路網,目前正在不斷向外擴張。



經濟

2016年武漢GDP為11912億,年增長率為7.8%,經濟總量是中原第一城,15個副省級城市第四名。去年,湖北GDP首次突破3萬億,達到32297.91億元,而武漢對全省的GDP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達到36.88%。2016年,武漢市三類產業比重為3.3:43.9:52.8,服務業比重達到52.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9%,比工業增加值增長4.9%快5個百分點。全國城市排名排在第八位,並且是以人口劣勢的情況下,後一名成都人口1573萬,武漢只有1061萬,重慶則是3327萬。經濟地位中原第一,目前沒有其他城市能取代。

未來城

武漢新城,選址在武漢東北部,遠期將再造一個武漢,並且是國際化的武漢,解決武漢老城區擁堵,人流過於密集,綠化問題,城市管網落後。提升城市品味,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新城一但有了起色,武漢就能保住一線城市的地位。加上武漢六環建設,武漢城市圈其他城市能一小時到達武漢,加強區域性合作。



形成大武漢的局面

武漢一但發展成北上廣那種規模巨大的城市,把武漢城市圈形成於武漢城市群,能帶動鄂東的經濟發展,是湖北發展的脊樑柱,GDP則佔湖北省的三分之一。而襄陽和宜昌兩副中心城市則是帶動鄂西北,鄂西南的發展,其發展目標是二線城市,要求經濟佔湖北的三分之一,目前是23%。2016年兩市人口一共973萬人,GDP一共7403億元。大概相當於956萬人的鄭州市的水平,經濟增長率比湖北平均水平,比洛陽,鄭州要高。所以湖北會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