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家是用來講愛的,

不是用來講理的。

愛通了,理就通了。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聽話,是一場騙局

前兩天看了武志紅在奇葩大會的演講,他說了一句話: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從小就被教育要“聽話”。

當我們長大後,卻痛苦地發現,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卻很少正面審視孩子“不聽話”的根本原因。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你不聽話,就是錯的”,“我的孩子,愛怎麼打罵就怎麼打罵”,“父母恨我,我就順著他們的話自虐”這種深層潛意識導致的悲劇、鬧劇,每天都在新聞裡上演。

《嚮往的生活》第一集宋丹丹總是說巴圖是個沒用的人,要換兒子。

巴圖想要證明給媽媽看自己是可以的,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巴圖的確連一件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例如搭雞窩。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前幾天一條新聞,女大學生戀愛遭反對跳海獲救後,卻對民警哭訴:“你幫我教育我媽吧!”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還有一條新聞是,孩子一天縱火8起。孩子說:“我爸爸說我早晚得進監獄,我現在就進給他看。”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 如果能用“非暴力溝通”的“我式溝通法”,交流試試、討論情緒、表達想法,那又怎麼會走向自殺這種極端?

▲ 控制、指責、要挾、謾罵都是告訴孩子“你是我的,你要聽我的”,這樣的情感綁架和勒索,有沒有換位體會過孩子的內心?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習得性無助”:慣性打擊造成的心理崩潰,對於悲劇明明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只會“聽話”的孩子,往往是習得性無助感受最深的孩子。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中國有多少父母

是“人肉包子媽媽”?

無獨有偶,臺灣兒童文學作家在TED上做了一個分享,更加接地氣地描述了——

在日常生活裡,一個要求孩子“給我聽話”的媽媽,是怎樣的。

一位媽媽帶著兩個男孩子吃飯,兩兄弟爭一個小玩具,

媽媽說:“你是哥哥你就讓給他。”

哥哥說:“為什麼我要給他?”

媽媽:“因為你比他大。”

哥哥:“那我以後什麼都沒有了,因為我永遠都比弟弟大。”

媽媽火了:“你要是再說話,不聽話,我就讓那個阿姨把你剁了,做成人肉包子。”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這個故事後,有一個詞火了“人肉包子媽媽”。

人肉包子媽媽”的深層理解是什麼?

就是為了免去麻煩,扼殺掉孩子所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日常生活中,說要把孩子剁了做人肉包子這種偏向兇殘的回答比較少,但“你要聽話,要乖,媽媽才愛你”的對話場景無處不在,父母們為了“省心”無所不用其極。

例如我們小時候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無非就是垃圾桶撿的、河裡撈的等等,上一輩人很少會告訴你:“你是從我肚子裡出來的。”

因為後面孩子會問:

“我是怎麼進到肚子裡去的?”

孩子的天真和想象力,能問你一整天不停歇。這個時候,媽媽們一般會發火——

“別吵了!一點都不聽話!”

中國父母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是最省心的。

就像視頻中郝老師說到的:中國父母都認為自己教育不好孩子是因為“too busy”,其實是因為家長們“too lazy"。

什麼是聽話?

我們用了最省心的方式去扼殺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來保全自己的自由和時間。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未來社會,是

本質反“聽話”的社會

我們總說,在階級日益固化的前提下,沒有足夠的金錢,沒法培養具備創造力的孩子。

但這個TED演講真的讓我非常有共鳴,它回答了一個問題:創造力大腦,不是金錢堆砌的,它就藏在日常的很小的細節中。

再進一步說,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裡寫:

▲ 十幾年前,沒人預料到今天的互聯網、智能手機會如此改變生活,十幾年後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無法預料。

▲ 唯一可以恆定的,是孩子的思維能力,專注力,情緒理解,運動和創造能力。

▲ 而這一切,都是“反聽話邏輯的”,需要足夠的平視,雙方大腦給予交互和刺激,需要父母一對一付出耐心和心智。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往往是大腦成長最好的時機。

我跟葫蘆很愛玩的一個遊戲“故事接龍。”

我給故事開一個頭,“有一天,我坐在小火車上……”

葫蘆說“火車轟隆轟隆往前跑,唱著歌兒”。

我說:“突然它想,我為什麼不可以飛呢?”

然後我會停下來,把問題留給葫蘆。葫蘆想了想說:“火車說,我給自己造個翅膀吧,於是它真的飛了起來。”

我會問:“嗯,翅膀是怎麼造出來的?”

……

故事的複雜性,其實是對他想象力、細節描述、綜合知識等再創造的考驗,我甚至發現,在這個過程裡,他會有樸素的哲學性的思考。

我也很認真回答他的每個問題,有段時間他對“過期”這個詞非常敏感,媽媽電線杆會過期嗎?紅綠燈會過期嗎?月亮會過期嗎?

我趁機解釋了不少東西:物質是怎麼磨損的;交通制度是隨著城市發展改變的,宇宙代表的時間維度。

如果我偷懶,就大吼一句:“聽話,問那麼多沒用的幹嘛,閉嘴!”

說實話,我覺得孩子思考問題的維度會更多方向,我們的感情也會損耗。

TED的演講裡,郝老師說:“孩子的翅膀決定了孩子的高低。”

在中國,絕大多數孩子沒有翅膀,而這些翅膀都是父母們剪掉的,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翅膀可以方便自己管理,不要滿天飛,把自己追得累死。

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父母又會怪孩子“你太弱了,讓我失望”。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我們犀利語言裡,冷眼輕視中,批評指責下,那一個個美麗的泡泡童話世界就變成了現實的肥皂沫飄灑在空中,沒有了海市蜃樓溫情夢想,只有了冰冷的殘酷現實。

警惕地說“聽話”二字,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孩子把翅膀長得更大。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如何做,

讓孩子對我們不再充耳不聞

應該如何做,才能讓磁場守恆,讓孩子對我們的話不再充耳不聞呢?

先做“聽話”的父母。

《媽媽是超人》中,黃聖依不管說什麼,兒子都一副愛聽不聽的樣子,母子間的那種疏離感讓人心疼。

育兒專家用一個沙盤遊戲洞悉了安迪老是和黃聖依對著幹的問題所在——

親子關係不夠緊密。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因此她建議黃聖依多些時間陪伴孩子,少用那種“軍事化”命令式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和孩子溝通中少否定孩子,多伸出黃金大拇指誇一誇孩子,給他點贊。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只有孩子感覺到了來自父母的愛,他才會敞開心扉,好好聽父母說話,這時候你的“指令”他才能入耳入心。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愛可以治癒一切。我們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首先我們要做個“聽話”的父母。

慢下來,停下來,彎下腰,凝視你的孩子,去用心聆聽他的內心,讓他感覺到你的愛。

孩子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行動勝過千言萬語。

讀書可能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給嘴巴加個拉鍊。

我們常犯的一個錯,就是把最溫柔的一面給了外人,把最差的一面給了家人。

有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不會和他們說話。我們寧可誇別人家的孩子,卻對自己的孩子吝嗇到連句“你真棒”、“你做得好”都不會說。

更有甚者,還會把自己生活的種種不如意,抱怨到孩子身上,對孩子惡語相向。

孩子的耳朵也會疲勞,如果接收了太多的指責和抱怨,當你真正想跟他講道理時,孩子的耳朵早就關門了。

不妨試著給嘴巴加個拉鍊,把傷害孩子的話“關住”,多說鼓勵、肯定孩子的話,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和對父母的信任,打開和孩子溝通的心門。

有人說,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會了說話,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學習閉嘴。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