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康熙初见12岁乾隆的时候,到底喜欢这个孙子什么?

何方明


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储”无疑是一幕大戏,而终结这一大戏的,居然是一个12岁的小孩。正如某清史专家说的:

“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储棋局可能将具有永久的魅力,它荟萃了中国古代政治权术的精华。而其中最动人心弦、最富戏剧性的,竟是以一枚过河小卒的出现,了此残局。”

这里说的“过河小卒子”,指的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何吗?

笔者以为,乾隆时不时的向天下臣民宣示他与爷爷康熙的亲密关系,搞得雍正得位好像主要是他的功劳一样,这个显然是乾隆好大喜功的一贯表现,不足为怪。

就事实而言,康熙晚年确实待见过小弘历。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弘历在承德避暑山庄第一次见到皇爷爷,

次年春天,康熙应邀到弘历家的圆明园牡丹台赏花看戏,之后又把弘历接到自己住的畅春园,聊解年老之闷。这年夏天,康熙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把弘历也带上了,并令其随同读书。

据说,某次打猎时弘历险些被熊所伤,然而却大难不死。事后康熙不仅派人给弘历算命,而且连其母亲钮钴禄氏也一并看相,结果证明弘历的命数贵重,福报可能在康熙之上。

对此,乾隆自己也颇为得意,其曾说:“(皇祖)仰惟付托之重,默契圣心,投艰遗大,似即肇基于此。”

然而,康熙钟爱弘历或许是事实,但与雍正继位基本是两回事。毕竟,老年人喜欢幼年的子孙是人之常情,但弘历与康熙接触的时间大概也就半年,并不能说明问题。

而且,当时在幼年子孙辈中,也不是只有弘历一个人在康熙身边,而还有康熙的幼子胤祕、胤禧等人,也都是康熙所钟爱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孙辈里面,最受康熙喜欢而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并不是弘历,而是废太子胤礽的第二子弘晳。

弘晳从小就被康熙养在宫中,时已年近三十。如果康熙真是选择孙辈的话,弘晳作为康熙的嫡长孙自然更受重视,哪里轮得到小弘历呢?

从这个角度上说,弘历的出现或许给雍正夺储有些加分,但说是有了弘历,雍正才能继位,显然是主次颠倒。

事实上,雍正是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获得康熙的重视,康熙也绝不会以选孙的原则去确定皇位继承人,这是极显然的事实。

从这点而言,乾隆一再夸大自己与康熙的亲密关系而造成“雍正继位是他的功劳”的错觉,无非是其自高自大的一贯体现罢了。


坑爹史册


首先得说明得是康熙帝很喜欢去当时雍亲王的赐园去游玩,总共去了11次。这是其他的皇子没有得到的恩宠,四阿哥得到康熙帝的眷顾可谓是很深呀!

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当时的康熙帝再次去了雍亲王的府中,这次他见到了雍亲王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弘昼,一个是弘历。但是这次这个弘历表现的非常不错,在康熙帝面前显得大方得体,康熙帝询问弘历的学业,弘历甚至还背诵了几篇经文,老年人一般都会喜欢小孙子,尤其是这个孙子还很聪明的情况下,可以说弘历十分深得康熙帝的口味。

康熙帝带弘历进入宫里居住的时候,每当康熙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弘历也在一旁听,但是他很乖巧的侍立在一边。最为重要的是弘历虽然年轻但是他学习能力很强。康熙帝教导他射箭后,他第一次射箭就连中好几次,让康熙帝十分欢喜。第一次让弘历试射火枪的时候,在百步之外,弘历一击必中,射杀了一只羊。老年人看见自己的孙子这么优秀,想必心里肯定是是十分开心的。


人者仁义也


由于康熙皇帝之死和康熙到底想传位给谁至今还是清史重大谜团之一,因此,乾隆皇帝极力渲染的祖父康熙对他的宠爱程度还是要打一定折扣的,标榜自己是康熙属意的继承人,这自然也是乾隆神话自己的一部分。不过康熙晚年确实喜欢弘历这个孙子,因此给了他一些特殊恩宠,所以乾隆也对和祖父相伴的亲情感念不已。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弘历出生于雍王府邸,在皇四子雍亲王的子嗣中排行第四,生母为格格钮祜禄氏。弘历从小聪明伶俐,雍正对他教导严格,从六岁开始就延请名师教导儿子读《诗经》《尚书》等经典作品,为弘历打下了很好的经史和文学基础。

弘历的祖父康熙一生风流好色子女众多,因此他到了古稀之年时,早已有了孙辈甚至重孙辈数百人。当时康熙诸子纷纷结党夺嫡,雍亲王虽然同样觊觎大宝,但他却表现得对权力毫不在意,甚至作出吃斋礼佛一副置身事外的退隐之象,因此他的儿子弘历在康熙孙辈中并不突出,甚至一直不为祖父康熙所知。

康熙六十一年春,雍正的私宅圆明园处的牡丹盛开,有天康熙突然来了兴致,来到了圆明园赏花。在这里,十二岁的弘历才有机会亲自目睹祖父圣颜。此时的弘历文武兼修,又生得眉清目秀、风度翩翩,康熙一看到这个孙子就特别喜欢,因此马上就提出要把弘历带到宫中抚养教导。从此弘历经常陪在祖父身边,受到儿子们夺嫡困扰而导致内心痛苦的康熙也因孙子的陪伴而享受了不少天伦之乐。

弘历到了宫里,不仅继续进行自己的文学学业,并且得到了康熙的褒奖,他在骑射方面的表现也很让康熙满意。康熙让弘历向贝勒允禧学习射箭,向庄亲王允禄学习火器,这两人都是皇族之中的佼佼者。弘历在他们的教导下,本领日渐增长,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赞叹。

当年秋天,康熙带着弘历去避暑山庄消夏,有天康熙召唤远处的弘历来陪伴自己,少年心性未泯的弘历在山上听到后,于是一路蹦跳着跑下山,康熙看到后,急忙喊道:慢点跑!小心摔跤!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到康熙比较人性化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他对孙子弘历的关爱之情。

避暑山庄附近的狮子园是康熙赏赐给雍正的私园,有天康熙来到了狮子园,接见了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爱屋及乌的康熙大夸她是“有福之人”。就在这年的秋猎活动中,康熙带着弘历一起去打猎,当时康熙射倒了一只熊,命弘历再射,谁知弘历上前时,倒地的熊突然猛扑过来,弘历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地脱离险境,康熙非常高兴,对着负责照顾抚养弘历的温惠皇贵妃说,这孩子聪明贵重,福气比我还深。

乾隆各种浓墨重彩渲染康熙对自己的爱重,自然是在变相标榜雍正一系和自己得以上位掌握至高权力的权威,但其中也确实包含着康熙对孙辈的亲情和爱护的客观事实。不过要以此为据说康熙这是在指定弘历为皇位继承人,还是欠缺肯定信服的说服力。


春和九如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春,“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恭请上幸王园,进宴”,康熙幸临胤禛的赐园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不到12岁的孙子弘历,“见而惊爱,令读书宫中”,亲授书课,并请名师教他文化、骑射和火器,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还连声称弘历生母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正的恩宠。

这段文字,是不是雍正为了给自己上位正名,不得而知。毕竟前朝皇帝的实录是后世之君弄出来的。

康熙帝

但有一条,雍正在为弘历日后继承大统,制造了一个前兆。此前兆,后来很多文学作品、影视制作,都对此津津乐道。当然,也有电视剧宣传,弘历远比雍正阴鸷狠毒。

弘历被康熙的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祖父对聪明睿智的孙儿的疼爱,康熙不但对弘历疼爱有加,而且对废太子胤礽之子弘皙也是亲自抚养,给了人们错觉:“皇长孙颇贤”,胤礽可能再次被复立。

我认为康熙帝有寻觅好圣孙的可能,但不可能完全因为一个12岁的娃娃聪明,就选择了胤禛为后继之君。不然的话,就像明万历帝临终前,就给皇太子(泰昌帝)指定了皇太孙(天启帝)。

即便雍正登基后的第一年,便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但这是个秘密,对于还只十来岁的弘历而言,即便天纵英才,被雍正委以重任,但其是否能平稳地继位还是一个未知数。他的二伯胤礽还是周岁时就被康熙立为皇太子,前后两度被立储在位达36年,但最后还是被父皇和兄弟们合力拿掉,圈禁至死。弘历的阿玛继位,也是到了康熙弥留时才揭晓。况弘历既未被立为太子,到了雍正临死前两年(雍正十一年)还被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继位时还是真正的春秋鼎盛,虽也不知道历史只给他安排了13年天命。

《雍正王朝》雍正与弘历

虽然对于雍正而言,弘历继位不存在多少悬念,但对于弘历而言,还是一个惊奇。最后,25岁时弘历还是成为了乾隆帝。

这也给了金庸等小说家一个虚构的史料,称雍正继位,是因为康熙看中了弘历,甚至编造出弘历是胤禛从陈世倌那里用女儿强换过来的,故后来有了红花会陈家洛找哥哥要改回汉人天下的闹剧。

雍正有那么傻吗?把汉人的儿子立为储君,荒唐加笑话,不足为证。在弘历之前,雍正已有一个儿子弘时,活得好好的。小说为小说,历史为历史。


以礼观书


考究满清康、雍、乾爷孙三代的王业接替历程从《清实录》着手最为详实。

《清实录》载,康熙晚年颇受吏治腐败,大清国库空虚的困扰,时常恨自己不能向天再请十年以扫清吏治。晚年的康熙见到自己的儿子们深困于九子夺嫡的权欲漩涡中,兄弟相悖,骨肉离心,苦恼不已。

(康熙)

但是在这关键时刻,唯有皇四子胤禛堪称大清朝的一股清流,不结党羽,不涉党争,行事稳重堪当大任,静得从容一心为国。最主要的是还难能可贵地时时为诸事烦扰的皇阿玛聊以宽慰,这让晚年的康熙马上喜欢上了这个四儿子,政务之余,便偶尔到胤禛的圆明园去散心,毕竟皇宫周遭聒噪早已经没有了安静的去处,唯有老四那儿能让自己静下心来。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的傍晚,康熙处理完政务便再次到胤禛的圆明园散心。夕阳西下,父子两在牡丹亭下把酒小酌,一抒胸中烦闷,快意得很。胤禛于是借机对康熙说“皇阿玛,您的两个孙子都还没有拜见过您,他们私下里都尊您为大清第一巴图鲁,都嚷嚷着要见他们的皇爷爷一面。”

康熙闻之大喜“第一巴图鲁?是嘛?上次离开后我就听侍卫说我这两个孙子中有一位读书特别厉害,心里正想着见一见,快叫他们来见我!”

于是,两位皇孙弘昼和弘历便来拜见了他们的皇爷爷,只一眼,康熙便看上了弘历。


(影视弘历)

只见弘历长得清秀俊朗,眼神里曳曳泛光,透着股灵秀与静气,康熙要的就是这股子静气。拜见自己的时候弘历显得举止端庄,从容有序,隐隐约约透着一股大淡定之气。康熙打心眼里便断定,他就是侍卫所说自己想见的孙子弘历了。相比之下,一起拜见自己的弘昼就显得有点窘迫愚讷。

于是,康熙特宠弘历到自己身边考问其功课,结果不论是祖宗实录还是四书五经,弘历答得都堪称完美且言语不急不躁,有条不紊,涉及时务,还能稍微联系当下分析,区区十二岁的娃娃,竟就有如此见地,天资之聪颖更甚自己年幼同岁时期,实在是让康熙大吃一惊,当下不由得心中默地一句“我大清后继有人啦!”


(弘历.乾隆)

此次康熙乘兴而来,本就想着散散心而已,却没想到却有意外天大收获,满载而归。

回到宫里,康熙来来去去琢磨了好几天便又差太监去要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分别让通晓周易命理的大师解之,皆以为乃大吉王者之命。

于是康熙又琢磨了几天,索性便下诏给了雍正,自己要养育弘历于宫中将弘历接到了宫里与自己同住。

要知道,养育宫中只有作为皇储的皇长孙才有的特权,康熙此举,让纷纷扰扰的王公大臣顿时觉得江山去向大势已定。因为将弘历作为皇储培养就意味着默认雍正是自己皇位的接班人了,自古以来皇位除却谋朝篡位都是父传子的,要让弘历当皇帝,那他父亲胤禛就必须是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的夏、秋,将近六个月的时间,康熙与弘历爷孙两几乎如影随形,出同车,入同座,食同桌,寝同床。此外,康熙还手把手教弘历念书写字且传以君王之道。


(影视康熙将弘历养育宫中)

等到自己与一班军机大臣商量军政要务的时候也让弘历随侍左右,众臣也心领神会对胤禛乃至弘历变得越发恭敬起来,因为随侍左右在大家看来自废太子胤礽之后便是弘历了,帝王之位,花落四爷。

康熙六十一年八月,康熙最后一次秋后围猎在永安莽喀围场举行,弘历伴驾。期间,康熙射中一只熊瞎子,熊瞎子应声而倒便没了动静,康熙想着熊瞎子概是奄奄一息了便有意偷偷让弘历近前去射杀以建威名于群臣。结果弘历近前,熊瞎子突然将弘历扑倒在地,众人闻声未见弘历在下深恐其伤到康熙纷纷乱箭齐发射向熊瞎子。康熙此时内心可谓翻江倒海,肝肠寸断,待走近前一看只见弘历居然双手死死握着熊瞎子,安然无恙。熊口脱生已是吉人天相,乱箭逃生真乃天人之气啊!

于是,秋猎回京不久,康熙又马上起身悄悄去了热河老家胤禛的狮子园见了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观之天庭饱满双颊有肉红润泛光,体态独有满清女人的丰腴结实,真是大福大贵之人啊。

经此一相,康熙再无顾虑,再过了三个月既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崩逝畅春园,着皇四子胤禛继位。



(雍正)

不得不说,从《清实录》记载来看,雍正堪称上下五千年父凭子贵第一人。他的那番思量、绸缪实在令人佩服不已,有人说雍正窃国,这或许也可作为佐证以止谣言。


不书


康熙晚年与乾隆相处的大概经过可以见于乾隆撰写的御制诗文,包括《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避暑山庄百韵诗序》《游狮子园》等篇章,可以说乾隆对祖父的敬佩和追忆贯穿了他的一生。

以甲寅《游狮子园》为例,这首诗歌出自《高宗御制诗集五集》卷九十一。诗歌小注记载了乾隆与康熙相遇的过程:

康熙六十年,予年十一,随皇考至山庄内观莲所廊下,皇考命予背诵所读经书,不遗一字,皇祖近侍皆在旁环听,咸惊颖异。皇考始有心奏皇祖令予随侍学习。

予十二岁蒙皇祖于圆明园之牡丹台召见,即命养育宫中。是年,随侍来热河,居山庄内之万壑松风。

康熙六十年(1721),当时还是亲王的雍正就安排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在避暑山庄的观莲所背诵经书,当时乾隆表现的非常出色,故而雍正便升起想把他推送到康熙身边的念头。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驾临圆明园牡丹台(即镂月开云),见到孙子弘历后非常喜爱,决定把他养育宫中。

在接下来半年的相处中,乾隆被祖父带到了避暑山庄。在《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一文中,乾隆详细追忆了他与康熙相处的经过:

夙兴夜寐,日觐天颜;绨几翻书,或示章句;玉筳传膳,每赐芳饴;批阅章奏,屏息侍傍;引见官吏,承颜立侧;或命步射,以示众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动。至于钓鱼而得,则令持去,以给皇考。若隔旬余半月,则遣往狮子园。以谒圣母。

入木兰初,围场曰“永安莽喀”。围中有一熊,皇祖御火枪,中之,熊伏不动。久之,皇祖谓其已毙,命御前侍卫引予去射之。意欲使予于初围,得猎熊之名也。其时,予甫欲上马,而熊突起奔前。皇祖御虎枪,殪之;事毕,入武帐,皇祖顾温惠皇贵太妃,指予曰:“伊命贵重。”乃以射熊事告之曰:“使伊至熊所,而熊起马惊,成何事体。”

又一日,虞者告:“有虎。”皇祖命二十一叔父,后封慎郡王者往。予跽奏:“愿去!”皇祖曰:“汝不可去,俟朕往之日,携汝去耳。”似此深思,彼时不知,至于今,每一念及,即欲堕泪。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对祖父康熙的情感,以及康熙对这个孙子的看重。


HuiNanHistory


康熙一生有近百名孙子,但见过的估计不到一半,一来帝王家不比寻常百姓,亲情从来就淡薄,二来作为日理万机的皇帝,康熙实在没有时间关心所有孙辈。孙子乾隆到了12岁时,才仰仗康熙爷爷心情不错见上了第一面,这一面,决定了乾隆后面七十多年的人生轨迹。

对于康熙对乾隆过分的喜爱,很多人表示出不同看法,其中最奇葩的有两种:

一种是报复说:这些人认为康熙一生未能承欢父母膝下,父亲为人没有担当,康熙深恶之。而康熙看到乾隆时,认为这是孙子个汉人,故而特意将其培养,又立之前不大喜欢的雍正为储君,意欲将江山易手汉人,以报复顺治。



另一种是私生子说:这些人称乾隆生母进雍亲王府前曾在宫中做了几年侍女,后进雍亲王府莫名生下四子弘厉,而这个孩子实则康熙亲生儿子,康熙初见便认得骨肉,所以刻意让其进宫亲自培养。而乾隆易有所察觉,后来的拟定的“康乾盛世”可见端倪。

个人觉得这些说法都很扯,首先在几千年的文化熏陶下,古人对民族、血缘的拥护和传承有着近乎疯狂的执念,康熙再恨顺治,也不会有把江山易手汉人的想法。其次如果弘历是其儿子,不可能流落雍亲王府,因为清朝皇帝临幸任何人都有记载,皇帝临幸过的女人不会再出宫。

那么初次见面,康熙为何如此喜爱12岁弘历呢?小编掐指一算,大抵以下缘故:



弘历面相举止深得圣心。

史书记载弘历年少时身形倾长,面容清秀。弘历和弘昼被同时叫到康熙面前时,康熙看到弘历,手中发酒杯就放下了,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后来经过一系列的问话,弘历都能对答如流,且镇定自若,毫无忸怩。对比旁边战战兢兢的弘昼,弘历可谓大方得体,贵气逼人。

而且,据见过康熙的人所论述其相貌,与乾隆多少有些相似,比如法国传教士猜晋曾道:“他高大雄壮,仪表堂堂,五官端正,双眼炯炯有神……”,而弘历当时双眼黑白分明,目光清澈,炯炯有神。

见到神似自己的孙子,康熙自然开怀。兼之人品举动流露出超凡贵气,康熙决定将其带在身边亲自培养。



在弘历之前,只有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才有此殊荣,几十年后乾隆百般刁难弘皙致死,不知是否因恨其受祖父之爱超过自己?

弘历命相贵不可言:

据后来康熙找人为弘历算命,算出的结果令其龙颜大悦,更深爱乾隆,经后来故宫博物馆展示的乾隆八字和批语,可知乾隆命中不仅富贵福禄深厚,亦为长寿之人。

批语:此命贵富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

考虑到江山的稳定,大多帝王都想找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继承人,乾隆明显符合这些要求。故而,康熙才会此孙另眼相待。


微影悼红


若放在平常百姓家,爷爷喜欢自己的孙子,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一旦将此事放到帝王家,那就不一样了,毕竟这背后牵扯着权利与利益的关系,而皇帝之所以被称为寡人,在这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不说后宫三千佳丽,就说着儿子,女儿,儿子的儿子和女儿,少说也有十几个人,可偏偏作为权利的最高统治者,在面对这些孩子们时,不能表露出一丁点的喜爱,克制自己的感情,是当时皇帝们做擅长做的事情。


康熙,作为大清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肯定懂的帝王之术,明白不能无缘无故的对一个晚辈好,可偏偏历史上,就有记载康熙对乾隆的喜爱,其好感度不仅超过了其他几位孙子,关键还在于,康熙对乾隆的举措有一种“破格”的感觉。

话说当乾隆还在12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爷爷,就是晚年的康熙,原本非常平常的一次见面,谁曾想,这无形中对大清的未来起到了一些改变。


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康熙来到自己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的府邸,晚年时期的康熙,已经被儿子们的夺嫡以及国家日渐衰落,可谓操碎了心,偶尔的放松心情,也就是来到四子的府邸,因为在当时众多孩子当中,只有四阿哥胤禛,还在实心办事儿。这一天,当康熙来到胤禛的府邸时,胤禛无意间和康熙说到,自己的儿子们非常想见到自己的爷爷,因为在儿子们心中,都将自己的爷爷比喻为大清的第一巴图鲁,康熙听后非常高兴,于是,胤禛就将儿子们叫出来见见康熙,当胤禛的孩子们来到康熙面前时,康熙立刻就被其中一个孩子所吸引,这个孩子身材欣长,容貌清秀,眉宇间充满了灵气和淡定,不仅相貌上与众不同,更为关键的是,当这个孩子见到康熙后,表现的落落大方,没有一丁点的害怕,与自己的其他弟兄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就这简短的一面,康熙立马觉得这个孩子将来了不得,必能成就一番大事,而这个人就是胤禛的四子弘历,康熙将弘历叫到自己的身边,开始询问他的情况,以及询问他的功课,并借机对弘历的功课进行了检查,没曾想,弘历对四书五经非常清楚,全部讲出来了,这让康熙更加高兴。

事后不久,康熙就安排人将弘历的生辰八字请人给测算了下,发现果不其然,弘历的生辰八字果然与众不同,对于弘历的生辰八字,目前在故宫博物院有留存,当时康熙对弘历的生辰八字有过批语:此命贵富天然,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


紧随着没几天,康熙就宣布一个惊人的消息:将弘历带进宫中养育,亲自教他四书五经,以及传以君王之道。就连与军机大臣商量军政要务时,也会让弘历随侍左右,由此可见,康熙对弘历的喜爱,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


在后来的小说或者各种野史中,都有一种描述,胤禛能够即位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康熙对弘历的喜欢,康熙想让弘历当皇帝,但若想让弘历当皇帝,那就必须得立胤禛为皇帝,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弘历顺理成章的当上皇帝。但这只能说是野史,经不起任何的考究。但这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康熙对弘历是有多喜爱。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稀罕~


寒舍阅独


大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由于各种原因,大清300年的历史悬案就从没有断过,比如顺治驾崩之谜,雍正即位之谜,雍正驾崩之谜,乾隆身世之谜等等。今天抛开这些不谈,我们来说说康熙子嗣众多,皇孙更是有数十个,为什么他却独宠自己的皇孙乾隆,甚至于为了乾隆能当皇帝,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原本不受待见的四爷雍正?

先看看史料怎么记载的

依据《清史稿。高宗本纪》里说的:乾隆,在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第。从小就相貌非凡,圣祖见而锺爱。而且这个小孩文武兼备。先说文的方面:令读书宫中,受学于庶吉士福敏,目即成诵。然后说武的方面:复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数年后,乾隆的弓马骑射底子都很足,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康熙觉得乾隆福气大,所以才选他即位

据说康熙有一年夏天在木兰围场打猎,看见一头熊,于是康熙命令乾隆用火器去猎杀熊,结果那头黑熊突然暴起发难,乾隆不紧不慢,非常冷静,控制马匹就像无事相同,一枪就干掉了黑熊,康熙非常惊讶,自此之后,乾隆在他心里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康熙在第一次见到10岁的弘历的时候,就喜欢上了他,把他带进宫中亲自抚养。并且最后,康熙还因为弘历的命“贵重”,因此才确立四子胤禛(雍正)为皇位继承人,希望通过胤禛,把皇位传给弘历。

这件事在《清史稿》中有记载,而且后来弘历当了皇帝以后,还多次提到这件事。那么,弘历那时候不过是个10岁的孩子,康熙为什么就一眼看中了他呢?康熙究竟看上了弘历什么呢?

(康熙像)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弘历优秀不张扬。

康熙当时去胤禛的府邸看牡丹,才第一次见到10岁的弘历。当时康熙和弘历聊了一下,又考了他一些学问。弘历当时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弘历的这个表现,让康熙大为惊奇。孙子中有这么优秀的人才,让他有意外的惊喜。

说康熙有意外的惊喜,不仅仅是弘历很优秀。而是弘历这么优秀,竟然一点儿也不张扬。这个孙子都长到10岁了,康熙才第一次知道。这样有才华而不外露,正符合古代那些谦谦君子的优秀品质,所以康熙对他刮目相看。

(雍正像)

二、胤禛教子有办法。

弘历表现优秀,而且还不外露,有谦谦君子的作风。这一点在康熙看来,是胤禛教子有方的表现。而这一表现,正是康熙非常看重的。

为什么说这个表现是康熙非常看重的呢?

因为康熙自己在教育儿子上,是比较失败的。自己非常重视的太子胤礽,不但性格乖张,还多次试图提前夺位。其他的儿子们,更是为了当太子,你争我夺。或阴险残忍,或虚伪狡诈,这些都让康熙伤透了脑筋。

而胤禛教育出来的儿子,不但兄弟和睦,同时还有那么多优秀品质。这让康熙对胤禛父子一下重视起来,所以也就特别喜爱弘历。

三、弘历有大贵之命。

康熙虽然很喜欢弘历,但是并不是马上就决定把弘历领进宫里自己养。而是把弘历的八字要了去,找算命先生算了一下。算命先生告诉康熙,此人有“大贵之相”,这样让康熙更惊喜,康熙才决定把弘历带进宫中,亲自养育的。

其实,康熙找算命先生算弘历之命的时候,算命先生肯定已经知道这个人不同凡响了。虽然说肯定不是康熙亲自去找的人,但只要是宫里的人出去找,那一定不会那么简单。因此,那算命先生一定不会说坏话。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康熙找人给弘历算命这个行为,就已经表明弘历的命“很好”了。

(乾隆像)

四、弘历有大将之风。

说弘历有大将之风,《清史稿》上曾有一个记载: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上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熊。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就是说在打猎的时候,有一头熊向年幼的弘历冲过来,但弘历一点儿也不慌张,“控辔自若”,吓得康熙赶紧用枪射杀老熊。

这件事后,康熙对弘历更加刮目相看,更加肯定他“是命贵重”。

当然了,关于康熙为什么那么喜欢弘历,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话是弘历当了皇帝以后,有意编造出来的。目的是体现他爹雍正当皇帝的合法性。弘历的意思是,正因为康熙看上了他,才让雍正当皇帝,好把皇位通过雍正传到他手里。

这种说法,也不是不可能。真相究竟是什么,现在看来已经说不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