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三块广告牌》:至少我们还有能力保持愤怒

《三块广告牌》:至少我们还有能力保持愤怒

我相信,大多数国内观众都没看过这部今年奥斯卡封后之作《三块广告牌》。

因为,多数院线在悄然排了几天片后就下线了。在北京大通州,犀牛君甚至没能找到适合走进电影院的时段。

最近,《三块广告牌》在某视频平台上线了,不过前提你得是平台会员,还要用券才能观看。

之前因为不堪忍受漫长的片前广告,在这个平台半价促销时充了会员并获赠观影券的犀牛君才有幸看到了这部电影。

《三块广告牌》:至少我们还有能力保持愤怒

《三块广告牌》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

中年女屌丝米尔德雷德的女儿在外出时惨遭奸杀,一年过去了,警察局仍然没有破案。米尔德雷德发现事发经过的高速公路旁三块广告牌一直处于废置状态,她租下这三块巨大的广告牌,在上面写了三句话: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

“强奸致死”

因为之前案件早已闹得沸沸扬扬,所以这个镇上的人们都很同情女主,广告公司的负责人韦尔比爽快地把广告牌租给了她。警察局的人看到后当然炸开了锅,他们不敢惹女主,就去找韦尔比算账,韦尔比轻蔑地回应了警察的挑衅。

警察局长威洛比也有苦衷,案件的确找不到任何线索。他去找米尔德雷德,告诉她自己得了癌症,已经活不了多久了。但女主没有谅解他。

随后镇上的神父又来了,不知是不是警察局派他来游说女主,反正他说是代表着民意来找女主商量的。看,民意就这样从他口里被代表了,可是看之前的情节,很多群众分明都是站在女主这边的。

这时女主给神父讲了一件事: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洛杉矶街头出现了两个帮派,无恶不作,为了对付这两个帮派,就新颁布了一项法律,只要一个人加入了这两个帮派,那么即使你没做坏事,只要帮派里有人做了恶,那新的法律也会判定你是有罪的。

女主的意思很明白,有人犯了罪,你反而劝受害者息事宁人,那你不就是罪犯的同伙吗?神父灰溜溜地走了。

实际上,米尔德雷德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威洛比警长不是个坏人,在案件发生之前,镇人很多人都爱戴他。比如镇上的牙医就是警长的朋友,女主去修牙,就差点被牙医报复。

儿子也不支持她的行为,因为每当在路上看到那三块广告牌,就会提醒他姐姐是如何惨死的。

女主的前夫正和一个19岁的女孩打得火热。他也来火上浇油,告诉米尔德雷德女儿和她关系不和,之前对他说想要搬出女主的家,还说如果女儿早搬走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事实上,女主的女儿是个叛逆少女,还抽大麻。事发当天,母女俩发生了激烈争吵。米尔德雷德不肯将车借给女儿,女儿负气地诅咒自己在路上被强奸,米尔德雷德也随声附和,结果当晚就发生了悲剧。在房间里默默回忆当天的情景,米尔德雷德心碎了。

一天深夜,威洛比警长突然饮弹自杀,这改变了剧情的走向,也让人们的心理天平发生倾斜。

从威洛比事先写好的长信中,我们知道他选择自杀,主因是不想在病魔的折磨和家人的痛苦中度过剩下的日子,但很难考量奸杀案的压力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多大影响。

威洛比的同事迪克逊就将他的自杀归咎于那三块广告牌。他冲进广告公司,敲碎窗户,将韦而比直接扔出窗外,为此被警局开除。迪克逊是GAY,是内心深处对威洛比警长的爱幕之情令他行为失控。(这里要感谢弹幕君的英明分析,看到这条弹幕之前犀牛君一直对迪克逊的过激行为难以理解。)

至此,迪克逊这个人物开始一点点侵占女主的戏份,成为影片中的关键人物。失去了精神支柱之后,他也同样需要救赎。在这一过程中,他也与女主互相达成谅解。

某天夜里,迪克逊在酒吧偶然发现一名嫌犯,在得意地跟同伴讲述他之前的暴行。迪克逊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取得了嫌犯的DNA。然而警方告诉他,那人有当时不在美国的证据,而且由于特殊身份,即便他在其他地方同样有过奸杀罪行,这里的警察也无权将他绳之以法。于是,迪克逊在自己的车中放了一杆枪,并给米尔德雷德打了一个电话,他们决定第二天去寻找嫌犯,以自己的方式维护正义。

出发前,二人显然并没有完全做好与那个恶人同归于尽的准备,因为他们在这世上都还有难以割舍的东西——迪克逊的老母亲、女主的儿子。但他们还是毅然踏上了复仇之路,影片就在这一开放式的结局中戛然而止。

《三块广告牌》:至少我们还有能力保持愤怒

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现实冷酷、残忍的一面?

影片中,威洛比选择了死亡,就像他因为对那个奸杀案一筹莫展而放弃了努力,他也同样放弃了面对冰冷现实的勇气。

威洛比警长原本有一个蛮圆满的人生,他拥有深爱自己的娇妻、两个可爱的孩子,还有值得尊敬的职业和地位。他也正直、善良,多年来将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但那个该死的奸杀案发生了,他当然也想让真相水落石出,但这一次显然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于是他选择将案件冷处理,寄望于有一天凶手在另一次案发后落网,可能这个棘手的案宗也就解决了。

更要命的是,病魔也来袭击他,这让他已经无法面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了。颇具意味的是,他在自杀前替女主支付了她本已无力负担的广告费,也就将自己的死因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女主,这说明了他对女主购买广告牌的行为是有怨念的,他认为女主不该把心中的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

痛失爱女之后,米尔德雷德也是有能力选择忘记这一切,努力让自己继续平静地生活下去的。也许这不算太困难,尽管生活一团糟,但她毕竟还有个英俊懂事的儿子,她只是需要更多的岁月,让自己慢慢愈合伤口。

迪克逊也同样可以在威洛比去世后,选择擦干眼泪,去做个威洛比式的警察,就像威洛比在信中告诫他的那样,放弃愤怒,找回内心的平静。毕竟,这一事件于他而言,本就不存在太多瓜葛。

愤怒一度让米尔德雷德和迪克逊丧失理智。米尔德雷德在盛怒之下放火烧了警察局,迪克逊则将戾气发泄在无辜者的身上。但当他们发现了那个嫌犯,并确认他同样犯下了导致自己精神崩塌的暴行,他们知道,与自己愤怒的根源鱼死网破,是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的惟一依据。

有些事情发生了,如果视而不见,那它们就会一而再地继续发生;有些人,原谅也绝不可能令他们中止犯错。

这就像另一部电影的台词:过去如果就让它那么过去了,那未来只会变得更糟。


犀牛窝窝

财经|社会|旅行|电影|人物|心情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犀牛拥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