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徐州屬於江蘇,為什麼徐州話和山東,河南,皖北話都很相似,卻和江蘇大都不同?

老張說甲醇汽車


方言和區劃沒有任何關係,大連和煙臺隔著海都是一個口音,而煙臺和青島挨著卻是不同的口音。

徐州不論屬於哪個省,口音都是中原官話當中的一個分支,這個區域口音都是大致相似的。不過向北向西千里口音都相同,這個就太誇張了,徐州向北二百多公里就進入了冀魯官話片區,就是以濟南口音為主的山東話區域,而向西200多公里則屬於純正中原官話片區,也就是鄭州開封一帶的標準河南話口音,雖然這也是中原官話,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分支。而河南的濮陽和山東的聊城則是又一分支。中原官話很多口音有相似的地方,但實際上還是有著明顯的發音區別,以及土話特有詞彙的區別。

跟淮安等地口音不同,這個就太正常了,徐州屬於北方城市,而淮安大部分區域都屬於南方,淮南以南更是完全屬於南方地界,方言語種是江淮官話,不僅口音和徐州不同,習性和口味也都有所區別。


城市發展報告


五十年代初期徐州還歸山東省管轄,即山東省徐州市以吃粗糧為主,語言和生活習慣基夲上和山東相同。大約一九五五年左右徐州劃到江蘇省為江蘇省徐州市因此山東口音至會仍然遺傳下來!


王叟人


準確地講江蘇省不只是徐州,連雲港一部分、宿遷一部分的人文特徵、方言體系、飲食習慣更加接近於河南、山東、安徽,因為這三個城市要麼處在蘇魯皖交界,要麼處在處在蘇魯交界,而徐州更是處在四省交界的地方,方言體系更加趨向於中原官話,而中原官話的發源地便是河南,而蘇中、蘇南地區的語言基本是“淮語”“吳語”。

從地圖上便可以直觀的看出,徐州處在蘇北西北角與山東、安徽直接交界,這一地區當年是中原官話的輻射範圍。當年中原官話形成於現今河南省的中原地區,而中原地區向四周擴散融合周邊文化,徐州以及山東魯西南、皖北當時都屬於中原的一部分,所以語言也是如出一轍。

而蘇南地區的語言是吳語,說吳語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有一個詞語叫做“吳儂軟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意思就是比較細軟的聲音,而吳語就是蘇州、上海一帶的方言,與蘇北地區的中原官話完全是兩個概念。當年蘇州一帶屬於吳、越的勢力範圍,與中原根本就不是一個體系。

我國在劃分省份的時候,可不不是根於語言來劃分,比如我們熟知的廣東客家話、廣府話、潮汕話也完全是兩個概念,客家話主要分佈在粵東北區域,與福建、江西很大一部分相似,但是這一部分也沒有單獨成為一個省。總之我國方言體系眾多,不管方言一不一樣,都是華夏兒女一份子。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古代徐州是楚文化區,說楚語。史記貨殖列傳中有記載,當時的三楚地區,除了連雲港的贛榆保留了一些齊文化,浙江地區保留了一些越文化,其餘楚地文化風俗基本相同。今天的吳語不是春秋時期吳國語言的後代,而是楚語的後代。楚國作為南方大國,文化影響力遠大於吳國,楚國統一南方後,這些地方都被楚文化同化了。

今天漢語中楚語的後代是吳、湘、客、贛四種南方方言,加上大理白族的白語(楚將莊蹻入滇帶過去的語言)。

現在的徐州話屬於北方話,這和歷史上的戰亂有關,元明時期的影響尤其大,元末邳縣芝麻李起義反元,攻克徐州城。元丞相脫脫率重兵來攻,徐州城破後,全城被屠殺。元亡後,徐州一帶已形成了人口空洞,明朝建立後,明政府開始從人口較密集的地區組織移民,填補人口空洞,徐州地區的遷入的移民以北方移民為主,大量填入的移民改變了當地的語言文化。


孫澈虛


我只從邳州說起,邳州隸屬徐州,人員組成大致相當,但邳州方言與徐州還是有所不同。徐州為“五省通衢”,蘇魯豫皖搭界,語言相對靠近皖北多些。邳州與魯南接壤,以運河為界,邳北山東味足,邳南就不明顯。邳州歷史上頗遭水患,經常被淹,人民流離失所,元末邳州“芝麻李”起義,又遭屠城。在明中期由山西洪洞縣遷徙百姓,加上山東的乞討丐幫等組成如今社會結構,故而方言屬於北方語系。



江蘇阿洋


這個太正常了,中原官話屬北方語系,徐州本就是北方地區,又是四省交界,人口流動大,自然是不帶入聲字的北方語系。

江淮官話的組成就比較複雜了,江淮官話這個稱呼是建國後才被定義的,什麼泰如片、淮揚片、洪巢片、黃孝片等都是後來強拉硬扯在一起的,具體硬扯到什麼程度呢?硬扯到把蘇北方言和湖北話歸為一個語系…

江淮地區的定義是指長江北至淮河南地區,安徽屬上游地區,俗稱淮右,江蘇屬下游地區,俗稱淮左。

淮左方言在建國前是被定義為南方語系的下江話,特點是古漢語的濁音清化、保留入聲字、平翹音不分等,地區不同,聲母數量也不同,比如淮安的下江話有18個調、揚州17個調、南京21個、南通24個……

雖然沒閩、粵語系十里聽不懂那麼誇張,但也是貨真價實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調。

傳統意義的蘇北是指淮揚通泰鹽江淮五市,徐州話是中原官話,代表不了蘇北話,這點要分清楚。

至於有宿遷以北地區的人說能聽懂下江話的一般兩種可能,要麼那個人是故意讓你懂,比如淮安的淮普、揚州的揚普、鹽城的鹽普…🤣🤣,要麼這個人就是在外地太久了。

我上學的時候,宿舍裡蘇南和江淮地區的人打電話基本不用避諱,宿遷以北的打電話都要找個沒人的地方,但現在我即使自己感覺是在說淮安話,旁邊的人也能聽懂一部分,就是因為在外地太久,不僅發音接近普通話,很多的市井俚語也想不起來用了,而從江淮往南開始,所謂南方語系讓人聽不懂最大原因正是因為語速快、發音怪和俚語多這三個特點。


騎士十五世


哦(


愛在深秋147475345


因為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好多地方在沒有這四個省的時候都屬於徐州!


天之無語1


口音是地理位置決定的,並不是行政決定的!


鞏簡公


因為任何事情都是經濟強的地方向經濟弱的地方輻射,蘇南經濟太強太遠輻射不了,蘇南各個地區的經濟也都很強所以互相影響也比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