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永乐大帝三大雄图(三):组舰队远赴西洋,宣扬国威

明成祖第三大雄图壮举是命郑和率舰远赴西洋,明令是宣扬国威。许多史家都说朱棣此举是暗中追查建文帝下落。成祖最初亦有此意,惟恐非主要原因。成祖既定鼎天下,建文帝再无力抗拒,是否寻到侄儿皇帝除满足好奇心外,无关要旨。而前后出洋多次耗时达二十多年,应有更强烈理由促使他不厌其烦、不惜巨资一访再访异域。

永乐大帝三大雄图(三):组舰队远赴西洋,宣扬国威

朱棣有种武唐太宗为天可汗之野心,要万国来朝,展视自己能力。向父亲朱元璋表示自己确有伟大帝王禀赋,借此说父亲选错继承者。近年亦有一种新说法,可资佐谈。说朱棣得位不正,恐死后在阴间无面目见父亲,要探索世上各种宗教对死后幽冥世界的描述,故派郑和到各地采纳不同宗教观,以纾解心结。

郑和(1371–1433)云南回族人,本姓马,洪武时部族为明军所败被俘,入燕王府,后为太监被赐姓郑,随朱棣起兵而为朱棣宠信。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通使西洋,随员二万七千多人,出洋大小船只达二百余艘,其中艨艟巨舰船长四十四丈,可容千人。哥伦布到美洲之船舰与之相比,犹如一小救生艇。可以想像郑和舰队其实是整个浮在海洋的城市,缓缓在水天相接,在一望无际滔天巨浪中破浪而行。怒海浮城,何等壮观?

永乐大帝三大雄图(三):组舰队远赴西洋,宣扬国威

尽毁皇家远航纪录事出可疑

郑和于成祖在生之日出海六次,前后相距二十二年。郑和曾在福建长乐天妃宫立碑,记载此六次航海经历。之后第七次是朱棣孙子宣帝朱瞻基所命,距第一次出海廿八年,据说其中一队舰队却永远没有回来。他在第七次回国途中病逝,终年六十五。郑和随员马欢着有《瀛崖胜览》,费信着《星槎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述所到各地风土人情。

舰队出洋之前,筹办周密。先搜集一切与出海有关知识史料,如探索到印尼原始森林,伐二百多株参天巨树回来,以原木做巨舰桅杆。用大木排上铺泥土,漂浮海上种蔬菜,又发豆芽,解决长期在海上有新鲜蔬菜吃问题,避免水手患败血病。更有有完备星图,航海图志。郑和为回教徒,懂外语,征得当时阿拉伯航海家协助。又得益前朝元代建立旷古庞大蒙古帝国,取得积累域外知识为前代所无。郑和在启航前培训不少各地各国语言人才,以为沿途各地翻译。舰上有各类文士、画师及科学人才随行。除了驾船水手,还有生活上所需各种佣工,木工、厨司等下人,当然尚有雄壮军队随行。

永乐大帝三大雄图(三):组舰队远赴西洋,宣扬国威

一般远洋者都不带同女子,但郑和的舰队有说还带有官妓,用作伺候沿途各地愿随舰回南京的异地国王和王公大臣。一说这批女子后来不少怀孕,舰队到了当时商贸发达富有的威尼斯,卖给当地贵族富人做女佣,使她们重过陆上生活。据说二万多人出海,只有万多人回国,报称他们都遇上巨浪葬身鱼腹,或途中染上瘟疫而死。但近人考据却另有故事,原来不少随行人员拍岸取水或与当地土著交往后,逃离舰队,再不上船回航,与土女结婚生育子女,落地生根。所以此后无远弗届,世界各地都有华人足迹。

郑和下西洋之意义重大,但当时几乎全部大臣反对,认为虚耗大量金钱人命而国家无所得益,出海绝无意义应予禁止。郑和舰队载有史官,有极详细的航海日志,原存于皇宫,后来兵部侍郎刘大夏下令烧毁全部纪录,使后人无可查阅。事实上明朝随即颁下海禁令,严惩国民私自出海,违者斩;并毁坏全国所有可以出洋大船巨舰,把出海远洋视为国家瘟疫。

今日,有学者认为郑和舰队事实上已回航整个地球,远到南北美洲、非洲、甚而南极,已绘出完整的世界地图和前赴各地的航线(注)。当时若把这消息公诸于世,对国家有什么影响?当有大量百姓逃离大明,四散世界七洲三洋各地。明朝将失去大批耕作农民,无人完粮纳税,亦无充足人口当军队保卫国家,会迅即亡国。烧档案、毁巨舰、禁出洋,当时莫名其妙,现在可知大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