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旅长牺牲前留下一份遗嘱,其中的两个愿望让人心痛

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无数英雄男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用血肉筑起了不屈的长城。

滇军旅长陈钟书就是这样的人。

旅长牺牲前留下一份遗嘱,其中的两个愿望让人心痛

陈钟书

1938年3月初,中国第五战区与日军第5师团、第10师团血战于台儿庄地区。激战一个多月后,日军被赶出台儿庄。

不久后,日军又得到了第114师团的增援,鬼子还裹挟了伪军七八千人总兵力为3万多,大举向台儿庄进行反扑。

为阻击日寇,中国守军开始调集大军与鬼子决战。滇军第60军在军长卢汉的率领下,于4月21日乘火车赶赴台儿庄,支援台儿庄战役。

旅长牺牲前留下一份遗嘱,其中的两个愿望让人心痛

抵达台儿庄之后,60军下辖的第182师、183师、184师在凤凰集、蒲旺、五圣堂等禹王山一线集结待命。

4月22日,第183师在耿庄一带搜索前进时,与日军坂原征四郎师团主力遭遇,双方随即爆发激战。

激战一天一夜之后,183师抵挡不住日军进攻,不得不撤往火石埠、五圣堂一带。

旅长牺牲前留下一份遗嘱,其中的两个愿望让人心痛

此时,第183师第542旅旅长陈钟书奉命带队退到五圣堂坚守,配合全师各部奋勇杀敌。

陈钟书生于1891年,是云南安宁县人。他素来是滇军猛将,曾跟随唐继尧大帅举起护国大旗,打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

在滇军出征之前,陈旅长曾对部下说:“数十年来,日本人欺我太甚,此次出征抗日,誓以必死决心报效国家。”

旅长牺牲前留下一份遗嘱,其中的两个愿望让人心痛

滇军60军

日军攻下耿庄之后,继续向火石埠、五圣堂发起猛攻。此时,日军坂原师团一部来援,日军总兵力达到了5万余人,第60军三个师的各线阵地倍感压力。


日寇以各式山炮、野炮数十门和飞机12架对火石埠进行覆盖式轰炸,整个火石埠和五圣堂阵地落下炮弹1000多发,阵地的工事几乎被炸毁。

旅长牺牲前留下一份遗嘱,其中的两个愿望让人心痛

陈钟书率领部下躲在战壕之中,待日寇炮火停息后再冲出杀敌。全旅与日寇激战一天一夜滴水未进,杀得五圣堂前面的麦地里到处都是鬼子的尸体,全旅也伤亡惨重,渐渐不支。

由于友军汤恩伯部主动放弃第一线阵地,导致第60军在空旷平原上与日军3万主力对战。第60军各部虽然拼死抵抗,打退日军数十次进攻,但阵地渐渐被日军突破,伤亡惨重。

旅长牺牲前留下一份遗嘱,其中的两个愿望让人心痛

在五圣堂阵地,陈钟书全旅抵御不住日寇的进攻,阵地被鬼子突破。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陈旅长亲自带队冲锋,打退了3倍于己的日军。

最后在与日军进行肉搏的时候,陈旅长不幸被鬼子开枪击中面部。陈旅长被当场抢下阵地,在转送到徐州后方医院的过程中,由于伤势过重,不幸壮烈殉国。

临终前,陈旅长用尽最后一口气口述了遗嘱,由上尉参谋宋永庆代为笔录。陈旅长在遗嘱中说出了他此生的最后两个遗愿:

旅长牺牲前留下一份遗嘱,其中的两个愿望让人心痛

旅长遗嘱

予从戎开余年,志在保国卫民。往昔曾经大小百余战,而有意义达其使命者甚少。此次侨寇彼猖,国势危殆,莫过于斯。蒙长官知遇,予以重任,自知力图报效,成仁取义。现志虽未竟,中途催危,牺牲亦无遗恨。旅长职务由马副旅长指挥处理。

惟予身后最重要而须办到者,一、请求上峰将予体速运滇安葬于圆通山麓;二、予奔走一生,两领清风,未治家产,生计艰窘,并遗正待教养之幼儿男四女六。希转报师长要求卢军长、龙司令长官替予设法,伴免孤寡无依,流于惨境。是所至嘱。

旅长牺牲前留下一份遗嘱,其中的两个愿望让人心痛

滇军头盔

陈旅长临终前的两个遗愿,一个是希望死后能够回到老家圆通山安葬,叶落归根;二是自己战斗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希望在自己死后卢汉军长和龙云司令能够帮自己照顾好10个子女,免得孤寡无所依靠,流于惨境。

陈旅长的这两个遗愿,充分彰显了抗日英雄视死如归、杀身报国的英雄情怀。人们仰慕他杀敌报国的英雄壮举,却也心痛英雄的壮烈牺牲。他的英雄事迹,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