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那些北大畢業的人,現在都過怎麼樣?清華學子看完默默不出聲

網友一:

在我們那邊的小縣城,能考上好大學的並不多,住我家對街的大哥哥,考上了北大,但在我們那邊的小縣城居然沒引起任何的轟動!因為那家人實在太低調了,也不太愛交際,很少與人來往。

所以,知道那位哥哥考上了北大的人很少,知道了後願意傳播的人更少。

以上是前話。

那位大哥找了個北大的女朋友,工作一年後又讀了研考了博,偶爾回趟老家總是拖著行李箱拽著老婆和娃,風塵僕僕的樣子,畢竟要轉一路的公交。

“他在外面一定過得很辛苦吧,到現在車子都沒買,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才買的起深圳的房子”小鎮的人喜歡在背後這麼議論“還不如老張家高中畢業的兒子,通過開淘寶店住上了洋房、開上了汽車,還在城裡買了房。”

大家都以為他們在深圳過的很苦。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們兩口子早就在深圳擁有了自己的房,不買車只是因為在那座擁擠的城市裡,靠交通出行比開車方便多了,車子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來說聊勝於無,他們無須,特地買輛車以向同鄉人炫耀自己的成功。

對了,同鄉人也常議論他們倆又要工作又要拉扯娃娃,太辛苦,畢竟大哥的媽媽一直沒過去給他們帶孩子,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人家家裡是請了保姆的,生活的愜意程度是絕不低於他們所說的老張家的兒子的,畢竟在不算上國家補貼給人才的獎金的基礎上,人家兩口子的年薪還有個二百來萬。

大哥小時候經常會輔導我的功課,現在也一直跟我保持著聯繫,所以我知道這些。

所以啊,別說大學生要給高中同學打工、考上北大清華還不是賣糖葫蘆和豬肉這樣的話。

要知道,念過大學的人的平均生活質量肯定是高於只念到高中的,而那些北大畢業的人所過的生活,雖然不一定都如我所提到的那位大哥的順暢,但絕不會比一般人差就是了。

那些北大畢業的人,現在都過怎麼樣?清華學子看完默默不出聲

網友二:

我2004年進入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讀本科,四年後繼續讀碩士,2010年從北大畢業。

離開北大之後,我到《南方週末》做了3年記者,後來到美國讀博士,目前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傳播學博士候選人,預計明年畢業。

我當年的同學裡面,有少數幾個也在美國。有一位已經是德州大學的助理教授,有一位在一家醫藥公司做市場方面的工作,還有一位在一家華人媒體做主播。

絕大部分同學還是在國內。不過做媒體的並不多,做記者的寥寥無幾,做公關、廣告的有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媒體行業不景氣的緣故。實際上,北大畢業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在就業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一群人,他們往往會進入當時最火的行業。

但我想,單純比較大家生活過得怎樣,對於北大人來說有點沒意思。北大的傳統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我在這裡舉幾個例子,都是我們學院畢業的校友。

一個是民謠歌手邵小毛(邵夷貝),她寫了不少歌。如果說她的歌有什麼特點,我覺得就是其中的“新聞感”,也就是對世事的關切,比如《致老去的我》《天空夢》《灰色的孩子》等等。

另一個是畢業後去了某金融機構工作的師弟,他幹了兩年之後突然辭職回家,當一個純正的無業遊民,因為他要重新追求人生的意義,去尋找創造更多東西的可能性。

還有一個是我的同班同學,前兩天剛聽到她的近況。她畢業後去了某部委下屬單位,在旁人看來也是豔羨的工作。但是前兩年她逐漸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那裡的環境,於是辭職,一半時間做特約撰稿人,一半時間經營一家餐廳,過著更加自由的生活。

我想,北大這塊招牌確實能幫助人獲得更好的生活。但更重要的是,在北大校園裡“燻”了幾年之後,北大人應該更懂得自由的取捨。不論是在事業上奮勇前進,還是退一步換一種活法,都可以做得更加灑脫自如。

網友三:

一轉眼從北大畢業13年了。畢業之後參與創辦了一份財經日報。全身心做了幾年公益。後來連續創辦了兩家公司:一家是諮詢公司(在北京),一家農業公司(在江蘇)。目前兩家公司都在順利運轉。

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努力的人,並不比我笨,只是他們可能缺少平等的機會,沒能去北大或其他大學讀書。希望未來每個人都能通過努力得到公平的機會。 北大教給我很多,尤其重要的是,努力的遵循自己內心的召喚,做一個正直誠實的公民。用自己或多或少的行動與力量擔負起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對我的選擇不後悔。熱愛旅行的我有機會走了20多個國家和中國每一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也讀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書,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 這是一個鉅變的時代。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容、快樂。

那些北大畢業的人,現在都過怎麼樣?清華學子看完默默不出聲

網友四:

我04年進入北大某老牌文科系攻讀碩士,11年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去北京某研究院做科研,迄今已經7年了。

北大學生中流行一句話,叫做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意思是說,本科就上北大的學生是一流的,碩士才到北大是二流的,博士才考取北大,那隻能算是三流的了。找工作也是這個情況,如果本科就是北大的,工作會相對好一些。

一般來說,北大的本科畢業生有三種去向:一是留學,二是就業,三是繼續留下來讀研究生。

我們這種老牌文科專業,系主任說了,要說建世界一流大學,我們系早就是世界一流了,所以出去留學的相對不多,一般來說不到10%。這些留學生一般來說出路都比較好,極個別博士畢業留在美國,絕大部分回北京的科研單位工作了,有些就在北大任教。

選擇留下來讀研究生的,在04年的時候也不是很多,我們班大概有七個同學的本科就是北大的。當然,本科畢業去外校讀研究生的,那算是特例,少之又少。

剩下的70%的本科畢業都就業了,工作各式各樣,有去報社的,有去中學教書的,有做公務員的。因為接觸不多,不便多說。但我知道有些學生畢業一兩年或者三五年又考回來了。

總之,感覺同學們經過奮鬥,現在都比較穩定了,而且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但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夠累的,而且要是沒個好爸爸,都得一步步幹起,所以挺不容易的。

我碩士班的同學,雖然很多在北京,但都沒空聚啊。博士班留京的大都在搞科研,時間自由點兒,聚會就多一些。但有些住在郊區(北京能在郊區買房感覺都比較難),每次聚會晚上9點來鍾就散了。

希望以後大家能更好吧。

網友五:

北大出了很多名人,其中比較奇葩的是賣豬肉的陸步軒。

從早年經歷來看,他以文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北大中文系,畢業後又被分配到一個柴油機廠,最後下海經商。他其實做過很多職業,不過最著名的是眼睛肉店老闆。

從2016年9月開始,陸步軒帶著自己團隊收購了一家陝西的食品公司,現在以這家食品公司已經入駐天貓商城,並開設了自己的直營店。

從當年敢於下海經商,到現在經營自己的豬肉網店,可以說陸步軒一直都在與時俱進。

另外一個比較勵志的北大畢業生,是新東方英語的創始人俞敏洪。

可以說,如果不是機緣巧合,也許俞敏洪當年就在南部的大學,結束自己的大學生涯。

但就算俞敏洪幸運的進入北大,也過著對他自己來說有點暗無天日的生活。

經過了生病復學,努力學習英語,然後創辦新東方英語。

俞敏洪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但總的來說是成功的。

不過更多的北大畢業生,可能會有一份相對安穩的工作,但不一定有輝煌的人生。

這句話可以,讓同為北大畢業生的王文良來詮釋。

他曾著有一本書,名字就叫《北大畢業等於0》。

他也經歷了從政府部門到下海經商,再到北大客座教授的歷程。

其實所謂北大畢業生只是一個共同的身份,一段共同的經歷,至於他們從北大畢業之後究竟能幹什麼,最主要的還是看個人的心性與能力。

那些北大畢業的人,現在都過怎麼樣?清華學子看完默默不出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