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澳大利亚的许多动物有“袋”?

干国祥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需要实力解答呀!在下不才也算略知一二,就在这里倾囊相告吧。

说起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最有趣的就是很多动物的肚子上自然生长着一个袋子,可不是人造革,那可是真皮啊!如果你先前不知道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那么当你听说有动物的肚皮上天生长了一个装东西的口袋,一定会非常惊奇,因为我们平时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动物呀!然而据统计,澳大利亚竟然有240多种有袋类哺乳动物,包括负鼠科,袋鼹科,袋鼬科,袋狸科,袋鼠科,袋貂科,袋熊科等等十多种科类。


那么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这种有袋类动物呢?其实这样认为是不对的,澳大利亚属于大洋洲,有袋类动物在大洋洲,南美洲以及东南亚东部的一些地区都是存在的。有袋类是哺乳类动物中的一种,属于哺乳动物出现早期就产生的一个科目,其特征是母体孕育胎体时子宫内不会像其他种类哺乳动物那样形成发育完全的胎盘,因此胎体会早产,之后幼体会待在母体之育儿袋里吸奶长大,所谓的育儿袋,就是一层包裹乳头的皮肤,这类动物就是以其口袋状之育儿袋得名。


那么有袋类动物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恐龙于6500万年前大规模灭绝之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在哺乳动物的一支中出现了有袋类动物,这只动物在如今大洋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地方繁衍进化,那个时候的大洋洲和南美洲以及南极洲还连在一起,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这几个大周开始分开, 中间渐渐出现了辽阔的海洋,从此有袋类动物踏上了隔离演化的道路。

但是古生物学家认为在白垩纪晚期及第三纪早期的时候,有袋类动物可能遍布于世界各地,但是随着更高等级的真兽类,哺乳动物的崛起,有袋类哺乳动物在生存竞争上开始处于劣势,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成为真兽类食肉哺乳动物的捕食对象,这样就逐渐导致有袋类动物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大陆相继绝迹了。

但是由于大洋洲在这之前就已经与其他大陆分离开来了,真兽类哺乳动物没有能够踏上澳洲大陆和岛屿,于是导致了大洋洲成为有袋类哺乳动物的世外桃源,这一事件使得有袋类动物终于幸运地生存至今。


孤立的生态环境也导致澳洲有袋类哺乳动物发展进化出类似于高等哺乳动物的各种生态类群,如生活方式类似于狼、鼬、猫等食肉类动物的袋狼、袋鼬、袋猫,生活方式类似于鹿、羊和羚羊等食草类动物的多种袋鼠,以及类似于旱獭、松鼠、野兔等啮齿类或兔类的袋熊、袋貂和袋兔等等,所以澳洲哺乳动物虽然是完全迥异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然而在生物形态上来看却是大致趋同的。


人类的方向


地球上只有澳大利亚还存活着古老的原始哺乳类动物,尤其袋类动物比较多。澳大利亚的袋鼠、袋獾 、袋貂、袋熊、袋狸等,它们都属于有袋类动物。早在2亿年前澳大利亚是与大陆相连的,当时的环境很适合有袋类动物生存,于是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有袋类动物不断的增多,后来这片大陆逐渐被移动、分裂,导致它与大陆完全分离开,成为一块独立的个体,其它地区的大陆随着时间都开始慢慢发生改变,动物也随着时间和环境开始进化或灭绝,只有澳大利亚地理纬度与气候基本没有发生太多改变,有袋类动物进化的过程比较慢,所以至今澳大利亚还可以看到很多有袋动物与古老的植物。

有袋类动物在澳大利亚不断生息繁衍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澳大利亚与其它大陆分裂的时候,这块独立出来的大陆上没有大型猛兽类,有袋类动物生存环境上并没有遭受到大型猛兽类的威胁,所以有袋类动物在澳大利亚逐渐增多。


春笑


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最早是单孔目动物,现存的有鸭嘴兽和针鼹,这类动物还有很多爬行动物的特征,比如卵生。但是已经进化出乳腺。比较早的就是犬腭兽

和三尖齿兽。后来哺乳动物进化出两种形态,一种是后兽亚纲,代表就是有带目动物。另一种是真兽亚纲,就是胎盘类哺乳动物。在恐龙刚刚灭绝的时候,哺乳动物分布十分广泛,各个大陆都有哺乳动物存在,不过大洋洲和南美洲是与其他大洲分开的。因此这两个地方的动物进化也不同于其他大洲。



(袋剑虎)

在这里,我们要补充一个知识。就是胎盘动物比有带动物的优势,虽然胎盘动物的孕期长,但通常情况下母亲是有能力保护腹中的宝宝的。另外由于胎盘动物的孕期长,所以胎儿的脑发育比较完善,而有带目动物的妊娠期太短,胎儿脑发育不完全,后期发育全在母亲的育儿带里,所以智商平均是要比大多数胎盘动物低的,不能小看动物的智商,人类成功的根据就在于无与伦比的智商。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大洲的有带目动物都消失了,因为竞争不过胎盘动物。而非常有趣的是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当时连在一起,所以这些大洲都有有带目动物,而因为与其他大洲分离,同时胎盘动物不存在在这些大洲,因此这三个地方成了有带动物的天堂。



(剑齿虎)

然而命运不总是美好的,三个大洲又进行了分离。其中大洋洲保留了渐新世的光景,南极洲飘到了南极然后……都冻死了(海豹是非洲游过去的)。南美洲就比较惨了,我们都知道,动物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竞争,智力会不断进化。旧大陆的胎盘哺乳动物原本就有优势,后天又不断练级,在这种压倒性优势下,胎盘动物毫无优势可言,远了我们可以比较剑齿虎和袋剑虎,颅腔占头骨比例有明显差距。近了我们可以看看澳大利亚带狼的悲惨命运-被澳洲野犬团灭了。



(澳洲野犬)

问澳大利亚为啥有这么多有带动物,通过我上面的介绍,恐怕您已经知道答案了吧。

(带狼)


火器工坊


科学疑惑篇@澳大利亚哪些动物是有"袋"的动物?

一提到澳大利亚,恐怕袋鼠,考拉等等动物的形象就会印入眼帘!最有趣的是很多动物的肚子上都有一个毛皮的袋子,看起来很有趣也似乎很新鲜!因为有袋子的动物确实不多,但是澳大利亚却有特别多这类动物!据统计,澳大利亚还存活着有240多种这类有袋子的动物!就连那里的狼都有一个袋子!实在是活见久哈!

而这240中有袋动物主要是负鼠科,袋鼹科,袋鼬科,袋狸科,袋鼠科,袋貂科,袋熊科等等十多种科类动物!可以说在澳大利亚遇见有袋动物的机率是非常大的,也可以算是一大特色与亮点!




科学解疑篇@为何澳大利亚有这么多动物有"袋"?

确实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等地有许多的这类动物,而在其他国家几乎是没有的,有也是人为迁移过去较多!比如我国,这类动物更是少得可怜了,所以对我们而言,确实是一大看点!



言归正传,澳大利亚之所以这么多有"袋"动物,主要是板块漂移的原因!

在白垩纪早期的时候,这种动物可能是遍历全世界的,它们是哺乳动物中古老的一类类群,随着高等哺乳动物一起兴起,但是处于生存的劣势,常常遭受更为强大的动物(比如一些有胎盘的哺乳动物)捕食,慢慢地走向了灭绝之路!现在澳大利亚也少有有胎盘的哺乳动物!

而在几千万年前,各大洲板块开始发生分裂与漂移,澳大利亚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大洋洲板块中,开始与各大大洲分离!而这些有袋类的哺乳动物便有幸的生存了下来!并没有完全灭绝!

也有说法是大约8000多万年前,澳洲的有袋类动物是由南美洲迁移而来,途经南极洲到达澳洲!

但是目前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有袋类动物化石距今只有5500多万年,所以具体迁移原因有待进一步考察!但是由于板块漂移而没有导致其灭绝的说法还是站得住脚的!



科学科普篇@关于有袋类动物的知识:

  • 有袋类动物的一种特征是没有发育完全的胎盘!
  • 澳洲的动植物由于长期独立发展,没有外来种族的干扰与来往,基于适应环境的原因,慢慢发展为有育儿袋的特征!
  • 有袋类动物主要分布于澳洲以及南美洲地区!



最后,望采纳!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或者关注我哟!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区留言,让更多人知道你!谢谢!


科学无处不在


有袋类动物,学名Marsupialia,是哺乳动物的一种,确实如提问者所说主要分布在澳洲及周边岛屿,此外还有部分物种生存在美洲(新袋鼠科在南美洲,负鼠科在南美和北美),看似相当集中,不过根据考古发现,目前已知最早的有袋类化石是中国的沙氏中国袋兽(Sinodelphys szalayi),据推测生存于约1亿2500万年前,有袋类动物也曾存在于欧洲、非洲等地,只是如今只存在于大洋洲和美洲。
▲百度百科里的中国袋兽图片
之后大概是通过欧亚大陆传播至美洲再传播至南极洲最后到澳洲的路线,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现在了澳洲,推断有袋类动物出现在澳洲的时间应该是5000万年前。早期理论曾认为有袋类是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原始形态,不过1982年M.J. Spechttn发布的花式证据显示,有袋类应该是与胎盘类分别演化成型,所以应该问的问题不是为什么澳洲的许多动物有“袋”,而是为什么其他地区的有袋类动物消失了?
对澳洲有袋类动物得以留存的猜想一般与澳洲“世外桃源”般的地理位置相关,有猜测称白垩纪时期,胎盘类哺乳动物还没有来得及侵入澳洲,澳洲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大陆,因此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澳洲的有袋类动物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进化出食草动物习性相似的袋鼠和与啮齿类动物相似的袋熊等。
有袋类哺乳动物和胎盘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幼儿期的时间,胎盘类妊娠期更长,有袋类妊娠期则很短,但哺乳期非常漫长,虽然从结果上来看,有袋类动物很难在与胎盘类的竞争中胜利,因此即使进化出了掠食动物也逐渐被淘汰,不过缺乏在缺乏竞争者的澳洲,它们就是支配性动物(澳洲原生胎盘类哺乳动物只有啮齿类和蝙蝠)。
▲ 传闻中已灭绝80年但仍不时有目击情报的袋狼。(图/澳新网)
其实在18世纪欧洲人大量移民至澳洲时,也给澳洲带来了很多新的物种,破坏了原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并间接导致多种有袋类动物灭绝或濒危(野生袋狼的传说至今仍只是个传说),就先说这么多吧,最后给提问者看几张澳洲萌萌的有袋类动物好了。
▲ 墨尔本Ballarat野生动物园的小袋熊。(图/《先驱太阳报》)
▲ 又名树袋熊的考拉。(图/《每日邮报》)
▲ “小恶魔”塔州袋貛(Tasmanian devils)(图/澳广网):-D

澳洲网


有袋动物以前是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的,那时候大陆还是一个整体,后来板块漂移,澳洲和其他洲是完全分离,而进化过程中只有澳洲的有袋动物得以保留。

它们是哺乳类中一个古老的类群,随着高等哺乳动特别是成为食肉类动物的捕食对象,使其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大陆相继绝迹。

而在此之前,澳大利亚就已经与其他大陆分离开来,孤立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食肉类等高等哺乳动物未能侵入,气候环境等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样就使得有袋动物得以幸存在大洋洲,例外南美也有有袋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