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在这个缺少风骨的年代,我们更要追求风骨

在这个缺少风骨的年代,我们更要追求风骨

缺少风骨的年代,更要追求风骨来自京博国学00:0010:21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本文主播音频

1/

台湾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讲,

美国人的挺胸是健康,

英国人的挺胸是矜持,

德国人的挺胸是自信,

中国人的挺胸是风骨。

时常会想,

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人最宝贵的精神品质,

应该用什么词。

考虑过正义、善良和坚强,

却都不如“风骨”二字。

老人跌倒在街不敢去扶,

看到歹徒为非作歹不敢挺身而出,

《人民的名义》中巨额财富能够让一个高官铤而走险

……

很多人不解,

为什么现在人总是缺乏底线,

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道德标准。

可是别忘了,面对大义正气,

中国人素来愿意挺胸相迎,

更显风骨中的风骨。

在这个缺少风骨的年代,我们更要追求风骨

2/

《三国志·陈登传》记载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大致意思是刘备责备许汜国难当头之际却“求田问舍”,有愧国士之名。

与之相反,

1935年12月9日,

黄诚、陈其五同志参与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去居仁堂向国民党大员何应钦请愿。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汉奸卖国贼"、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口号,

声震撼着整个北京城,不绝于耳。

这是国难当头之际的青年人的发声,

震耳欲聋的抗争。

仍记那年青年愤,

至今热血尤殷红。

3/

在一定程度上,

风骨一词总与文人的清正不阿、正气浩然相关。

谈到此,

彭玉麟这个名字不受控制地跳跃出来。

彭玉麟本不愿出山投身军旅,

但看到太平军烧杀掳掠胡作非为,焚书毁庙,

破坏儒生的精神依托,毅然弃笔投戎。

虽然战功屡立,官至高位,

却一生辞官六次,

“不受保举,不受官职”。

看着民族文明根基逐渐崩塌,

是知识分子被触碰底线之后的绝地反击;

被加官进爵却不为之所动,

是一介书生骨子里的清高和坚持

后人谓之曰风骨

我偏爱李鸿章评价“雪帅”彭玉麟的两句话:

不荣官府,不乐室家,

百战功高,此身终以江湖老。

无忝史书,无惭庙食,

千秋名在,余事犹能诗画传。

这大概是对于一个英雄最高的赞扬了。

在这个缺少风骨的年代,我们更要追求风骨

4/

《琅琊榜》我看了有差不多十次。

最使我感动的有两处,

一是梅长苏借恩师玉蝉,

请周老先生出山后所说的这段话:

“恩师当日获罪,只为直言不平,

反被衷肠所累。

他明知有逆龙颜,仍言所欲言,

百折而不悔,

此方是治学大家的风骨。”

另一处是故事临末大梁边境战火又起,

梅长苏道:

“林殊虽死,属于林殊的责任不能死。

但有一丝林氏风骨存世,

便不容大梁北境有失,

不容江山残破,百姓流离。”

前者是文人风骨,

后者是将者风骨。

两者没有丝毫不同,

两者都可以叫中国风骨。

正是这样的文义武气,

铸就了中国千百年的民族气节。

在这个缺少风骨的年代,我们更要追求风骨

5/

王旭明曾在《读者》中谈道:

朝气、傻气、锐气、

骨气、志气,方为青年。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

在大二的时候耗尽各种努力入党。

我问其故,她说,

如果有一天祖国真的遭受了侵略战争,

或许党员会上战场的。

看我一脸迷惑,她笑着说,

当代的青年安逸惯了,

被和平磨灭了血性,

在我心目里,

真正的中国青年应该是和平时期握住笔,

战争期间拿起枪。

而她,

愿意做这样一个人。

听后,感动不已。

天天都听老师家长说,

现在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大学生。

无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处事能力优秀与否,

他们都已经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群体。

而究竟有多少人能够说,

我愿意以生命为代价走上战场,

一腔热血只为国?

太少太少。

这是当代女性青年的热血觉醒,

这同样是如今青年人所缺乏的精神。

毕竟,

风骨一物,平日难窥,

一旦灾难挫折来临,方能彰显。

《伤寒杂病论》有言道:

学业易成,

风骨难得。

此言得之。

在这个缺少风骨的年代,我们更要追求风骨

6/

我有一个长辈,

自幼清高卓然,

十里八村都知道王家有好女。

后来,

大学时期参加学生会时天天抱怨关系户,

毕业考取公务员时抱怨潜规则,

结婚生子后抱怨公婆偏心。

积怨太多,确确实实压倒了她。

曾经单纯的眼睛里多了幽深算计,

不时眼波暗送;

粉嫩的嘴唇涂上了艳冶的大红,

总是言语如刀;

偏爱平底运动鞋的她,

踩上十公分的高跟鞋后顿时盛气凌人。

原本我以为,

外表的改变是步入成熟的象征,

可惜不然。

听爷爷奶奶饭后压低声音的谈论,

才知道她为求升迁和男上司纠缠不清,

为婆媳不和的争吵竟然闹动民警。

曾经的傲骨变成媚骨,

原来的风度成为疯狂。

现在我渐渐想明白,

原来物欲的追求和生活的繁琐,

真的可以把一个人的风骨消磨尽。

那么相比之下,

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却自持风骨的人,

是有多么难能可贵。

正如汪国真先生所说:

英雄的身影像一杆潇洒风神的竹

裁断有笛声

不裁见风骨

在这个缺少风骨的年代,我们更要追求风骨

7/

风骨,

通常意义是指

刚正的气概以及顽强的风度,

是蕴含在相当一部分人内心的隐忍的力量,

也是面对泰山压顶时的担当和坚守。

我们终究会遭遇不同的挫败时刻,

我们终究会被生活打压得抬不起头,

如果能够怀瑾握瑜、自持风骨,

一片赤子之心自然会保持到永久。

骨者,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肉之覈也”。

皮相疲软,风骨铮然。

涧边柔柔草,终究敌不过孤崖劲劲松。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缺少的是底线,

所以面对诱惑如同墙头草,摇摆不定。

其实更多时候我们缺少的风骨,

缺少自始至终埋藏在我们血脉里、

如今却鲜有人去挖掘的风骨。

在这个缺乏风骨的年代,

铭记风骨、

追求风骨、

坚守风骨,

或许才是我们迫切所需要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