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甘肅在歷史上屬於什麼國家?

李哥講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甘肅為什麼叫甘肅。

甘肅省,中國的省級行政區之一,簡稱甘或隴,位於黃河上游,省會蘭州。

甘肅溝通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東接陝西,南通巴蜀、青海,西達新疆,北扼內蒙古、寧夏,西北與蒙古國接壤,可通達中亞。

甘肅建省可追溯到省制開端的元朝,元朝時期設甘肅行中書省,簡稱甘肅省,其名沿襲於西夏的甘肅軍司,得名於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各取首字。元朝的甘肅省與現在的轄區差別很大,此後經數朝變化,直到1929年才基本形成今日的模樣,後來又幾經變動,1958年轄區固定。

甘肅省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地形區域劃分具有很大差異性,由隴西、甘南和河西走廊等多個部分組成,由於古代的甘肅與今天差異極大,所以這些地區並不一定屬於同一個政權。

今天的甘肅這片土地在上古時期可謂輝煌,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相傳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都誕生在這片土地。

其後天下分九州,甘肅大部分屬於雍、涼二州,故稱“雍涼之地”。秦人的祖先在今天水地區定居下來,開始由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過渡。

不過後來秦國的封國並不在甘肅,秦國重新回到這片“故土”,是在數百年以後,在公元前688年,秦國在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區設邽縣(在今天水)和冀縣(在今天水),這兩個縣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縣。到了戰國時期,秦國的疆域擴大至今甘肅東南部秦國先後在此設置了隴西郡和北地郡,這兩郡也是秦朝三十六郡之二。

然而河西走廊並未被納入秦的版圖,先秦時期此地被月氏人、烏孫人和羌人等諸多部族控制,這些部族互相爭鬥,最終月氏人擊敗烏孫人成為勝者,幾乎佔據了整個河西走廊。

秦漢時期北邊有什麼大家也清楚,強盛起來的匈奴強勢入場,把月氏人摁在地上摩擦,連月氏王的頭蓋骨都被製成酒杯,無奈之下月氏人西遷。這就是後來漢武帝為什麼派人去找他們想要夾擊匈奴的原因,畢竟血海深仇。

然而大月氏沒有漢武帝的雄心壯志,過慣了舒服日子,不想回老家了,於是歷盡千辛萬苦趕來的張騫只能無功而返,但是他這一出國門,絲綢之路的故事開始了。

漢武帝最終還是跟匈奴開戰了,在霍去病的帶領下,漢朝取得了兩次河西之戰的勝利,成功佔據河西走廊,打通前往西域的咽喉,絲綢之路得以開通。

此後河西走廊就長期掌控在漢朝手中,雖然有時會被匈奴等少數民族佔領,但也能奪回。

三國和西晉也掌控著甘肅的大部分疆域。

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亂成一鍋粥,各方政權說沒就沒,甘肅則基本屬於五涼政權(即前涼、後涼、西涼、北涼和南涼),前秦曾一度統一北方,隨後分崩離析,最後北魏統一北方,甘肅也為北魏控制,一直延續到隋朝。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武威郡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立大涼國,後來歸附東突厥,被唐朝所滅。

唐朝時期吐蕃興盛起來,在安史之亂唐朝抽調河西兵團等回援造成河西兵力空虛的時候,吐蕃趁機出兵,最終吞併了河西走廊等地,截斷了唐朝與西域的聯繫。

吐蕃在河西推行奴化教育,仕途磨滅漢族的痕跡,這種高壓統治使得當地漢人極其不滿,起義此起彼伏,不過大多都被吐蕃鎮壓,直到被佔領近百年以後,張議潮率領起義軍擺脫了吐蕃的控制歸附唐朝。

然而,到了唐朝後期,歸附唐朝的党項族不斷壯大,河西走廊最後落入黨項族之手,在北宋時期党項族立國,是為西夏,西夏建立甘肅軍司,這是甘肅之名第一次出現。

西夏被蒙古(元)消滅以後,元朝在此建立甘肅行省。

明朝改省設司,甘肅屬陝西布政司(相當於省)管轄。

清朝則分離,設陝西右布政司,後改名為甘肅布政司。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句話,甘肅在歷史上屬於中國。

至於它的名稱,有很多,因為現在的甘肅省在以前是一大片地方,如隴西郡、北地郡只是其一部分,酒泉郡、武威郡等也是一部分,涼州還是一部分。


平沙趣說歷史


甘肅簡稱隴,得名於唐隴右道。

歷史順序大致是:

一、燧人弇茲氏(據說月氏即弇茲)。

二、伏羲女媧(天水隴西成紀)。

三、子午嶺黃帝陵(慶陽隴東地區)。

四、周祖陵。

(慶陽隴東馬蓮河流域。與此同時,匈奴侵入河西走廊)

五、秦非子;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六、雍州(兩漢三國南北朝時期)

1、霍去病收復河西走廊。

2、同時,西安關中平原,不屬於西北黃土高原。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西漢時期,西安就隸屬於河南司隸州;東漢稱司隸校尉部,由洛陽統領;三國時期歸許昌管轄;直到西晉才從河南劃出,劃入雍州邊緣。

七、隴右道(唐朝);

八、秦鳳路(宋朝,轄地包括寶雞地區,治所天水秦州)。

西夏(李元昊,治所寧夏銀川興慶府)。

九、甘肅行省(元朝)。

十、甘肅陝西明朝“布政使司”(明朝不叫省,叫布政使司)短暫合併。

十一、甘肅省(清朝、民國)。


用戶67724358697


甘肅是由隴西、甘南和河西走廊等多個部分組成,而隴西和甘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秦國納入版圖,至於河西走廊等地則經歷了諸多勢力控制的歷史變遷。

首先在秦朝以前這裡由月氏人、烏孫人和羌人都諸多部族控制,後來月氏人擊敗烏孫人使得他們被迫西遷,這樣月氏人幾乎佔據了整個河西走廊,後來匈奴人又擊敗了月氏人並把月氏王的頭蓋骨製成酒杯,因此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遷變成大月氏,而留下來的則被稱為小月氏繼續存在了一段時間。

就這樣河西走廊又變成了匈奴帝國的領地被休屠王和渾邪王統治,後來漢武帝時期霍去病發動兩次河西之戰佔據了河西走廊,使得匈奴人哀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後來在五胡亂華時期河西走廊等甘肅地區又被五涼政權控制,其中前涼和西涼為漢族建立而後涼為氐族建立南涼為鮮卑禿髮部建立北涼為匈奴盧水胡建立,但這些都屬於中國歷史上的的地方政權。後來北魏控制河西走廊後直到唐朝都一直為中國正統王朝所控制。

直到吐蕃帝國不斷擴張並最終吞併了河西走廊等地,不過後來張議潮又率領歸義軍起義擺脫吐蕃帝國的控制歸附唐朝。不過隨著歸附唐朝的党項族勢力不斷壯大該地區又逐漸落入其手中,最終在宋朝時期党項族驅逐了宋朝和回鶻人的勢力建立起了大白高國,也就是歷史書上的西夏地方政權。



最後西夏被蒙元帝國消滅後河西走廊等甘肅地區就一直被中原王朝所統治,所以從歷史上來看甘肅至少在秦朝後就一直為我們少數民族政權和漢族政權所統治,因此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聖神不可分割的領土。


執斧談史說事


甘肅省位於我國西北部,與陝西、四川、新疆、寧夏、內蒙古等多個省份(自治區)相鄰,面積為45.4萬平方公里,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省份。歷史上,“甘肅”一名最早出現於11世紀(宋代)。當時割據西北地區的西夏王朝(党項族政權)為了防禦宋軍的進攻,於是在甘州和肅州設立了甘肅軍司,“甘肅”之名即由此而來。不過,甘肅的歷史可要此“甘肅”這個名字久得多。


(漢代甘肅)

在歷史上,甘肅先後經歷過諸多王朝的統治,一直是西北的門戶和連接西域的通道。在距離宋朝1千1百多年前的周朝時期,甘肅大體上是西戎等民族的遊牧地區。而秦朝在統一六國後,也僅僅才擴展到今天的甘肅東南部而已。

西漢時期,為了聯絡西域(新疆)抗擊匈奴,漢軍終於打通了河西走廊,佔領了甘肅全境。漢朝在甘肅一共有過10個郡,分別是隴西郡、北地郡、武威郡、酒泉郡、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張掖郡、敦煌郡、金城郡。而後,甘肅又先後經歷過東漢、曹魏(三國時期)、西晉三個王朝的統治。



直到西晉末年五胡入侵,中原大亂。當時中原地區的漢人為了逃避戰亂,一支往江東、荊襄等南方地區遷移,另一支往甘肅等西北地區遷移。由於大量中原漢人遷移定居,所以甘肅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一時期(五胡16國),後趙(羯族)、前秦(氐族)、後秦(羌族)、前涼(漢族)、西秦(鮮卑)、後涼(氐族)、南涼(鮮卑族)、北涼(匈奴)、西涼(漢族)等政權都曾統治過甘肅部分地區。


此後,甘肅又經歷了北朝、隋、唐、西夏、元、明、清這些朝代的統治。值得一提的是,元代首創行省制,設立“甘肅行中書省”,而明清兩朝又沿襲其制度,最後逐漸發展為了後世所知的甘肅省。


世界人文通史


說起甘肅省,想必很多人關於它聽說的很少,唯一記憶深刻的就是酒泉衛星發射場。甘肅位於我國的西北地區, 與陝西、四川、內蒙古、新疆等省份接壤。甘肅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都誕生在甘肅。古代的時候,甘肅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那麼甘肅在歷史上是什麼國家呢?



秦朝時,秦始皇多次出兵西部,最後平定西部諸戎。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設置36郡,甘肅就屬於隴西郡和北地郡。



西漢時,在秦朝隴西郡和北地郡基礎上,又增設武威郡和酒泉郡,統轄甘肅西北部。後又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甘肅在西漢時期共設置十個郡。



隋朝時,甘肅屬於省內共設16郡,76縣。但是隋煬帝荒淫無道導致天下大亂,後來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後來歸附於東突厥。



唐朝時,甘肅在內的河西、隴右被吐蕃佔據。後來漢人張議潮佔據包括甘肅在內的河西、隴右,歸附於唐朝,唐朝再次佔據甘肅。



北宋時,甘肅屬於西夏統治,設有甘肅軍司。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元朝時期,甘肅設行中書省,轄黃河以西七路二州,黃河以東地區為陝西興遠路。



明朝時期,改省設司,省境屬陝西布政司。



清朝時期,設陝西右布政司,後改甘肅布政司。


李哥講史


甘肅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領土!

甘肅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領土!

甘肅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領土!

這裡必須重申三遍,的確,在甘肅的土地上曾經出現了一些古國,比如秦國、前秦、後秦、西夏等,但總體上還是屬於中原王朝的實力範圍。有句話叫“八千年歷史看天水,五千年曆史看西安,一千年歷史看北京,一百年曆史看上海,十年的歷史看深圳”,甘肅在歷史上的地位可見一斑。

甘肅的特殊性不在於其經濟實力,而是其戰略地位,甘肅溝通了西藏、新疆、寧夏、內蒙古等四個民族區,湟水谷地、河西走廊、寧夏平原三大產糧區,所以之前的蘭州軍區在甘肅,而不是在陝西。甘肅的湟水谷地是重要的產糧區,河西走廊是主要的軍馬產區,甘肅一亂,祖國的西北和整個西部就根本動搖。

因此發展甘肅,不能靠傳統的資源性產業,而必須搭乘一帶一路的東風。根本把握好河西和隴東兩個大局,依據蘭州、天水、敦煌、白銀等不同的特色實現內涵發展。


青年史學家


古代沒有現代國家概念,但從歷史傳承角度看,甘肅毫無疑問一直屬於中國。

秦朝統一六國,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政權,秦朝的統治中心在關中,臨近甘肅,多次出兵平定西部諸戎,在甘肅一帶設隴西郡和北地郡,將甘肅納入版圖,成為無可辯駁的中國領土。

西漢時,甘肅成為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的戰略要地,朝廷繼續加強對西北的控制,先後增設武威、酒泉、天水、安定、武都等郡,甘肅的郡達到整整10個郡。

以後如隋、唐、明、清等大一統王朝,都不斷強化對西北特別是甘肅的控制,充分彰顯了甘肅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明確甘肅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過在漢末、晉末南北朝、隋末、唐末等著名亂世,諸侯爭霸,群雄割據,包括甘肅在內的很多邊疆地區產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有的稱王稱霸,但名義上仍服從中央政府;有的則是建國稱帝,不隸屬中原正統政權,情況比較複雜。

但這些都是短暫現象,論何種形式,建立於甘肅的割據政權並未以外族自居,也沒有投靠外族勢力,實質上還是中國領土,不過是暫時陷入分裂,最終還是被後續中原正統政權所統一,始終沒有脫離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三國時期,甘肅大部屬魏,部分屬蜀,這屬於大家庭內部問題。

晉末到十六國,曾在甘肅境內建立或佔有部分土地的割據政權先後有:後趙、前秦、後秦、前涼、西秦、後涼、南涼、北涼、西涼,雖然都是西北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他們並未以外國自居,從宏觀來看,他們都是秦漢時期中國版圖內的民族。

隋末唐初,突厥強大時曾佔領甘肅,吐蕃強大時也控制甘肅,但唐朝最終都奪了過來,而且突厥和吐蕃首領都沒有稱帝,充其量只是中國版圖內的少數民族割據政權。

宋朝積貧積弱,甘肅大部被西夏長期佔據,成為西夏的重要統治核心,但西夏的整個版圖實際上也在隋唐的廣闊將於之內,甘肅仍然是中國的領土。

元、明、清以及其後,甘肅毫無爭議、無可辯駁的屬於中國。

綜上所述,甘肅在歷史上始終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因為即便在甘肅建立的割據政權也被寫入中國歷史而不是外國曆史,這個問題是無可辯駁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甘肅在歷史上屬於什麼國家?這題答案很明顯就是中華!題主的問題,聽著有些彆扭,大概想問的是——“歷史上有哪些政權在甘肅境內建立?”吧!福垊先說甘肅的古代稱號!

甘肅在古代號稱雍涼之地!

為什麼叫雍涼之地?因為該地歸屬於九州的雍州,而“雍”即“壅”,乃邊塞之意。福垊多說一句,“雍正”不只是年號,更早的意思是負責筵席的官員。那麼為什麼叫“涼”呢?“涼”就是涼州。西漢元朔三年(前126年)漢武帝將雍州改為涼州。原因就是此地地處西邊,五行屬金。溫度上的五行是水寒火熱土宜(適宜)木溫金涼,故而改為涼州。甘肅也就有了這雍涼之地的稱號。

甘肅境內歷史上有哪些政權?

☆【先秦】義渠。

提到義渠,我們都能想到《羋月傳》裡的羋月太后,為了吞併義渠國,她竟然使用美人計。跟義渠王私通了30來年,並且還有了兩個孩子,從而使義渠王麻痺大意。秦國這樣的太后,您說不強能行嗎?義渠國不滅,可能嗎?福垊為太后寫上一個大大的服字。

☆東晉十六國時期

此時,甘肅境內先後建立了羌族姚氏的後秦、漢族張氏的前涼、鮮卑族乞伏氏的西秦、氐族呂氏的後涼、鮮卑族禿髮氏的南涼、匈奴族沮渠氏北涼、漢族李氏的西涼。此時甘肅境內的政權曇花一現地變換不斷前涼、西涼是漢族張氏、李氏第一個稱帝的皇朝。其中開國者李暠(hao)乃李廣的後裔,李世民的祖先!禿髮氏其實就是拓跋氏,福垊猜測西夏國的開國者李元昊應該是他的後代。此外前秦、後趙的疆域也曾伸入甘肅境內。

☆東晉南北朝時期

這個時期是氐族楊氏在隴南先後建立了五個政權,這是楊氏第一次建國稱王。其中楊茂搜建立的是前仇池國,而楊定建立的是後仇池國。

☆隋末群雄時期

隋末群雄在甘肅境內建國的有兩位。第一位叫薛舉,他這個人您熟悉嗎?什麼?不熟悉?617年薛舉在蘭州稱帝,他可是唯一的戰勝李世民的梟雄,正當他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時,卻突染重病,兒子薛仁杲繼位。如果不是天嫉英才,估計歷史上就沒有唐朝而有秦朝。對,他所建立的國號為秦,史稱西秦。第二位是李軌,不是李鬼。福垊認為巧合的是,涼國第一位漢族國王是張軌,而他叫李軌。李軌投靠了北方政權,用以發展自我。稱帝建元,年號安樂,是為安樂帝。然而他卻沒有安樂死,從起事到兵敗身亡只有短短三年。

☆甘肅在西夏及其以後的發展

西夏統治者取甘州、肅州(張掖)各一字而建立甘肅都司。元朝設立甘肅等處行中書省,簡稱甘肅行省或甘肅省。此為甘肅省得名之始。


福垊


甘肅大地上有過悠遠漫長的輝煌歷史,也有過遠古先民灑汗水拋熱血的奮發熱情。正因為如此,在這裡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比如人類始祖伏羲氏、煉石補天的女媧等等。。

在甘肅天水秦安縣發現八千年前的大地灣遺址,隨後發現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進一步的解開了彩陶王國的秘密。

商代,還處於氏族部落階段的周朝先祖 周部落居住在涇河、渭河流域,他們進一步完善了耕作技術,開拓了我國早期的農業。周文王滅商以前,把境域擴展到現在的靈臺縣。

這一時期,甘肅境內有 羌、共(今涇川縣北)。密(靈臺縣西)等方國部落。

西周時期,秦人先祖非子善於養馬,收到周孝王的賞識,封為附庸,邑之秦,後來非子子秦仲被封為大夫。秦襄公在平定叛亂中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因功被封諸侯,正式立國。

秦漢都是統一的國家,完整的版圖。秦統一之後,設立隴西郡。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的轄區比較混亂。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大部分地區是屬於魏國的,南部的部分地區屬於蜀國。

進入東晉,社會動亂不安,北方政權形成分割據的局面,從西晉末都十六國時期,跨境或在甘肅境內建立的割據政權有:

後趙、前秦、後秦、前涼、西秦、後梁、南涼、北涼、西涼。

相對穩定的割據政權是河西經濟文化得到較大發展。

隋唐都是統一國家,完整版圖。在唐朝,隴右地區更是繁華富庶之地,有這樣的說法“天下稱富者無如隴右”。

兩宋時期,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設立了甘肅軍司,這是最早出現甘肅這兩個字。元代設立的行省制度,甘肅省正式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正式設立甘肅布政使司,行署駐地遷到蘭州。

甘肅省的行政區域奠基於兩漢,成名於元朝,形成於清朝。


遠方的阿廣


上次答了個青海在古代屬於什麼國家,很多人說有分裂嫌疑,大家要理解好,是說他們的歷史,也就是說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建立過的政權叫什麼名字,就好比中國以前有唐朝、宋朝清朝之類的。

那麼甘肅在歷史上是屬於什麼國家?甘肅這片土地上建立的政權又有哪些?

一:先秦時期甘肅建立的政權

義渠國

先秦時代,地點主要在慶陽寧縣,以西戎族人居多。早在商、周兩代的千餘年間,慶陽就居住著義渠民族。春秋戰國時期,他們在這裡建立了強大的義渠國,並與秦國、魏國抗衡,還參與中原縱橫爭奪之戰,成為當時雄據一方的少數民族強國。後被秦國吞併,融入了華夏族。




豳國

還是先秦時期,準確來說是夏末商初的時候,秦隴間有一古國豳國,地點就是今天甘肅寧縣廟咀坪。豳國是周人公劉所建,作為周人的首領,他的祖先都是夏朝貴族,從事後稷職務(也就是農耕之類),世代為夏朝廷負責五穀棉麻,秋收冬藏之類農事。


二:五胡十六國時期在甘肅地區分別建立以下政權

蒙遜建立的北涼

氐族呂光建立的後涼

鮮卑族乞伏國仁建立的西秦

前涼

鮮卑族禿髮烏孤建立的南涼

李廣後裔李暠建立的西涼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甘肅建立的政權

武都國

公元443年,楊文德在葭蘆(今武都外納鄉)建武都政權,公元477年楊文度時期被北魏滅國,經歷34年,是隴南幾個政權中歷時最短的政權。

陰平國


清水氐族建立的政權,在武都國被北魏滅掉的時候,楊文香在北魏支持下,佔據陰平建立政權,這個政權被叫著陰平國。

宕昌國

宕昌國是羌族所建立的政權,其疆域應該是甘肅省南部,都城宕昌城(今中國甘肅省宕昌縣西)。羌人梁勤建宕昌國,南北八百里,東西千里,有人口10萬餘。後歸附北魏,公元566年,北周大將田弘滅宕昌國。


四:隋朝末期的大涼國

公元617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歸附於東突厥。

北宋時期,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這個名稱。

元朝時期設甘肅行中書省

明朝時期改省設司,分別是陝西布政司、陝西都司、陝西行都指揮使司。

清朝時期設陝西右布政司,後來改成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遷至蘭州市。

也就是說從北宋後就不存在國家了,都是被管轄的一個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