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上数学课认真听了,下课还是不会做?

haaooh


我觉得你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几个问题,也许这几个问题你解决了你的数学成绩就会提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上课很认真听了,作业还是不会的做?

针对第一个问题, 你应该问自己这样几个小问题

第一,课前是否有过预习

如果课前没有对要讲的内容进行一下预习,这节课听课的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不管你多么认真的听课,你的听课必然是吃力的,那么你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预习是否走了过场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预习不仅要有而且还不能走过场,不能只是草草读了一遍了事,需要精读,还要把不理解的地方记住,以便课上能够着重听不会的,这样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第三,有没有这样听课

听课只是听吗?听课只是记笔记吗?这都不对,只听有的时候重要的东西忘了记,只记很容易忽略了听,所以说听课时课本上有的没必要记,老师的思路最好当时琢磨清楚,即使当时不清楚,可以快速记几个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这里就是预习时卡住的地方),这样下课了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复习。

第四,下课复习了吗?

下课复习你是及时的吗?是不是还只是停留在模仿?你做题时想过老师讲例题时的思路了吗?如果你复习能够把老师讲课时的思路学会,那么我想做题不是太难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错题本认真的做了,却发现毫无效果?

第一,你确定你用错题本了吗?

不能说做了错题本就得有效果,如果你做了错题本却常常将它束之高阁,那么错题本就失去了它的意义。错题本需要反复的琢磨,认真的研究,需要明白自己到底哪里错了,需要清楚自己的缺陷和疏漏。如果只是简单的记录错题,那只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第二,记错题本的方式对吗?

不是说错题本有一道错题就记一道,需要自己归类,然后统一分析错因,然后再附几道类型题进行检测,最好同类型题放在一起,建议使用活页本进行记录,方便增加删减。


总的来说,如果自己这些都做了,并且自己真的也思考了,还是不会做题,那我想你真的是学不会数学的,不妨把最简单的做会,保证自己应有的得分。


数学老陈


我对这个问题应该是有发言权的。高中数学不比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只要上课认真听讲,除了压轴题,基本都能自己解决是很正常的。但是高中数学,上课认真听了,不会做题是很普遍的情况,当然学霸除外。我分析三点,希望对你有用。


讲一组案例

我去年带的初三,暑假的时候很多同学选择休息,假期没有补课,有一个女生,中考考入重点高中,假期补了5次高一数学的课。开学之后,很多题一做就错,但是另外一个女生,是一做题就直接发呆,无法下手做题。所以题做错,和完全不会做就已经拉开差距了,或许分数都还是比较低。

我一直告诉学生,不怕错,只有基础打好,会做简单的题,可以慢慢来。最后第一个女生年前期末考试考了班级数学第一,第二个女生考了60分。

自身的原因

虽然我完全不倡导补课,但是如果中考后的暑假,你没有提前学习,开学后一般是很难跟上老师的进度,时间越长,积累的问题就会越多,甚至出现简单题会做一些,中等题就完全搞不定。

我建议你,网上多看一些教学视频,反复看直到把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完全搞懂,从一个点上树立信心,才有可能学更多的知识,高一的课程除了集合比较简单,函数的性质都很抽象,题目多变,基础还没打好,很难做到举一反三。

高中的学习最大的难点就在于,需要充分理解的太深入,简单知道一点,对做题基本没帮助。

其他的原因

主要是教材讲得简单,但是考试和教材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让很多同学无从适应,为了高三复习,老师又快速拉进度,导致一个章节没掌握好,马上就进入下一个章节了。

针对做题,市面上太缺少把题目分成简单题给同学们上手,专门练习的。辅导资料往往是简单题,中等题和难题混编,导致同学一看题就没信心了。

自己多找一些资料,专门把简单题练熟练,对基础知识点理解透彻,只有拼命跟上进度,不求高分,熬到高三再来搞定中等题,挑战难题。


希望同学,不急不躁,明白只要打好基础,不怕做错,只要有思路,就要有信心。


凌南2019


数学学习应步步为营

高中生上数学课认真听了,下课还是不会做题,这样的现象可不是少数高一学生存在的,好多刚上高一的都反映有这问题。上课认真听了≠听懂了,听懂了≠掌握了。要想会做题,认真听才算知识掌握过程中的一步。只有会做题才算掌握了知识,进而融汇贯通。

我朋友家的孩子上高中时也有这种现象,和我诉说上课认真听了,也听懂了,下课就不会做题。面对高考,数学可是必考课,刚高一就不会做题,家长孩子都非常着急。他们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我以我的经验给了她几个建议:

一、课后先复习。

课后先别急于做题,要把老师上课内容复习好,把课堂上涉及到定理、定律、定义重新推一遍,一遍不会两遍,两遍还不会就来三遍,直到做到理解,知道这些是怎么推出来的,弄懂,弄透。

把课本上的例题要会做:可以先用纸把解题遮起来。自己做例题。做完以后,把心沉下来,踏踏心心对照课本解题步骤,发现问题,解决后再做,达到会做。这样复习步骤就完成了。


二、做课后练习题。

复习完做练习题。看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难点,能不能顺利做题。有问题再回到课本和例题,梳理知识点,发现学习漏洞。直到把练习题会做,做完为止。

三、做课外典型习题。

花时间找些典型习题做,检查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融汇贯通。数学必须做适量的题,这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付出,哪有收获哦。



过了一段时间,我朋友反馈说效果不错,孩子原来看到数学题就无从下手,现在已经感觉做题能找到用劲儿的地方了。我感到很欣慰。

我的建议啊。希望能帮到你。


水乡毛豆


首先我想说上数学课听了,到了下课还是不会做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数学不是一个学习一次就可以学会的学科,在老师的上课中你很认真的听了,而且在课堂上你也觉得你能听懂,但,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等到你真正自己自己实施起来就会发现还是缺了什么,这道题还是解不出来,这是因为你的知识还在理论层面上,知识装进了你的脑袋却没有进你的心。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才能下课也会做呢?

首先,认真听课是前提条件,在课堂上把老师的解题思路弄懂,跟着老师引导你的去走。能问出一个问题的,这个前提条件想必也已经做到了吧。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下课要练习,刷题永远是最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把老师的东西练习成自己的,也许第一次练习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哪里不懂,现在就可以看题目的解析或者去找老师解说了,这样你练习了之后就会发现你上课所忽略的一些细节,从而真正弄懂老师教的东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油条学姐


这位亲爱的同学,首先欣赏你主动能够提出这样子的问题,这问题也确实是很多同学存在的。上数学课,我明明很认真听课了啊,但是课后作业就是不会做,这是为什么?

首先,听懂了没有?数学知识点连贯起来听懂了没有?一般来说,很多同学存在,上课听得懂,课后作业不会做,然后就没有管了,考试就是不及格,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是初中数学老师,对于你的高中提问来说,方老师本也不够资格回答,但是,所有的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一下几点进攻参考:

1、认真听课,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多问几个为什么?把内容都搞懂。然后通过作业,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巩固。作业不是任务,作为是巩固学习的唯一办法。如果不作业,那是肯定学不好数学的。

2、作业怎么做?课堂作业,跟着老师的思路顺利完成。课后的作业,所学内容不外乎就是今天所学的知识,包括公式或者定理,直接套用今天所学知识。

3、做作业前,先还是要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多看几遍教材或者全解辅导书,遇到暂时不会做的题,回头再来把例题看懂,一定把例题看懂,仿照例题做题,把之前所学的所有知识连贯起来,开阔思路,一定要及时的把遇见的问题解决好。遇见之前不懂得知识点,一定要回头去翻阅相关资料,一定要弄懂这一块的内容。或者多请教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把相关的知识点弄懂。

4、学习要主动,数学的学习,自学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能够看得懂例题,看得懂概念定义。一个数学公式是怎么来的,一定能够自己家独立推导出来。一个几何定理,一定能够独立的推理证明出来。这个自学能力必须要勤学苦练,必须具备。

我是初中数学老师,班主任,学校中考科普专员。现在今日头条开通~~方老师数学课堂,专门讲解初中数学题和中考科普,欢迎大家关注。


方老师数学课堂


根据你的问题,估计你是就读初一或者初二,有句话说的好,初中数学学习在初一变化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我认为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中考,高考都是必考的基础学科,即便不上大学,走上社会,这门学科的用处也是很大的。

很多学生学不好,不是因为脑袋笨,而是从内心里根本不想学好数学,从内心里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学习的时间就在你彷徨和犹豫的时候溜走了。

不可否认人的智商有差异,有自己的擅长领域,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可是对于初中高中知识来说,基础性比较强,远远到不了比拼智商的程度,关键还是你的努力程度。

这位同学,反思一下自己,在态度上,是否有学好数学的决心,是否有认为自己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态度正确,再看方法,按照你的说法“课上认真听讲,课下练习不会做”,我的分析,你所谓的认真只是一种“假勤奋”,上课没有跟上老师的思路,甚至出现走神,整节课处于一种没有效率的状态之中。

我的建议是上课前先把上节课内容做好复习和练习巩固,再把本节课的知识做好预习,保证上课的质量。课后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不耻下问!

数学学习有句顺口溜:听一听不如看一看,看一看不如练一练,练一练不如讲一讲,讲一讲不如辩一辩。

我个人见解,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一个写头条的初中数学老师。


师路斑斓


听懂与会做还有3com的距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难度上发生了很大的跳跃,主要体现在题目本身承载的知识量比较大、步骤比较好、思维难度大;所以当你跟着老师讲解题目时,你是顺着老师的正确思路往下走,而没有自己对这个题目的思考、还有很多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处理、我怎么想到.....等一系列的,是你课后整理错题时需要思考的;


怎样听课?

听原理、听思路、听步骤;一个题目考察是建立在知识点基础上的,看到题目一定要看到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联想到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分析决定出路,多问问为什么,思考过程和思考方向,这个可能是你缺乏的,就是分析能力,题目会变化,但分析能力到位都可以解决问题.分析题目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条件到问题综合分析.

怎样整理错题

不是抄一遍了事,整理错题的根本导向是学会此类题型,着重点在于重要的处理方法、结论与变换技巧等.


学霸数学


作为一名致力于学法研究的高中班主任,我想从以下角度来解答,供大家参考。

1、重新定位认真,弄清学好数学最需要什么素养。

在初中你也是这样努力的,成绩不错,为何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内容难度增加了,而且是大幅度的增加。

以往那种记住公式,再随便做几道题就可以学好的日子一去不返。现在需要深入的思考,所以高中课堂上的认真指的应该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把问题清楚,把本质看透,还要把当堂所学和以往所学建立联系。

凡此种种,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只是带着耳朵听,那算不上认真的。思维,主动思考,乐于探究,这是高中数学最需要的素养。

2、你解决了多少问题,决定了你达到的高度。

你学得很苦,但你可能学得不够深入,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实际上的收获,因为你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学习不扎实。

比如课堂上的疑问有没有及时解决,而在课堂和平时发现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

请问何为进步?进步就是在现有基础上解决有难度的问题,你解决了,高质量的解决了,便是进步。若天天如此,就是快速进步。

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发现不了问题,因为不愿动脑;发现了也不及时解决,因为没有好的执行力。

3、你在怎么做题,做什么样的题决定了你的学习效果。

自我感觉水平不错,可是考试就是出错太多,而且很多是万万没想到的那种。这是你怎么做题的问题,你可能做了好多题,但是却体现不了独立自主,都是借助于参考答案,也可能很少体会过百思不得其解的感受。

做题不注重过程,所谓的思路至上,结果导致过程性失误太多。基础题被忽视,导致低级失误频发。一味的钻研难题,却收获甚微,而且基础题也被忽视。

高质量的做题,做适合自己的题,而且必须认识到,你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你的数学能力。

学好数学需要真正的认真,需要远离假学习,把思维凸显出来,你的水平就一定能提高,解题就不再是难事。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为追梦学子制定专属学习方案。更多原创学法类文章,欢迎在公众号 优学优考策略 中阅读。如有其他问题,欢迎交流,微 找到 “优学优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为好友,有问必回。


优学优考策略


高一都是这样的,我当初也是特别怀疑自己,数学就考个70来分,但是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这个阶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都能考到140多,作为一个刚经历了高考的过来人,这么跟你说吧。高一最开始学的的数学高三回头再看是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部分了,我们是从集合开始学的。刚升高中的这个时期,时期比较特殊,是从初中到高中的一个过渡。

所以即使时候来看起来最简单的部分,在当时我也是特别难理解的,根本听不懂,上课我也特别认真的听讲,但是做题就是真的不会,我甚至连概念都搞不清。但是身边的人“看起来”是没有这样的问题的,其实在我高一的时候,我身边的一大部分人在初三的暑期就已经补过课了,这是他们学的第二遍。

高中的数学就是给你一种,突然变得特别难,课后做题都做不出来,想完成作业都挺难的感觉。不过没关系,大家其实都是这么过来的,并不是说你不是学数学的料,等到你高三回头再看的时候你就知道我说这话的意思了。你现在是得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我当初那段时间心情挺不好的,但是千万别放弃,因为这个阶段是确实存在的。现在就还是多做题,好好学,补补课。高中的数学就是这个特点。


杳兆


我来说一下我以前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上课从来不听,要么做作业要么睡觉,要么看小说,因为我提前预习了整本书,也就是说我花两天的时间把整本数学书全看了,遇到有点麻烦的就自己思考,仔细琢磨,数学课上你就会发现老师讲的实在太浅,听着都没意思,所以我自己找习题集做,在自己预习过后,习题集最好找难度偏大一点的,那样你会遇到很多你没接触过的题目,做不到的就问老师,凡是做不到的题目就用错题本记下来,以后再做,强化这个知识点,你会发现,你的数学成绩在班上肯定名列前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