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溧阳打造“如意小食堂”“文化小礼堂”“幼童小学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将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改善民生,落脚点均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上。为了让百姓老有所依,幼有所教,同时享受“文化大餐”,溧阳市去年把如意小食堂、文化小礼堂、幼童小学堂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打造成最响亮的民生品牌。当地财政一年投入超2.6亿元,今年还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溧阳市市长徐华勤认为,小事麻烦事,一件接着一件办,才能让民生小事发挥利民大作用。从“如意小食堂”“文化小礼堂”到“幼童小学堂”,家门口的“三堂”从细小之处发力,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如意小食堂 创新“舌尖养老”模式

前几日,记者一进入昆仑街道小圩新村如意小食堂,就闻到一股饭菜香。正是午餐时间,老人们陆续赶来排队打菜。当天的菜品有油面筋塞肉、红烧鸡蛋、绿豆芽炒韭菜、炒青菜和紫菜蛋汤。 “政府给我们老年人在家门口建了经济实惠的小食堂,还补贴餐费,只要6元就能吃到四菜一汤。”66岁的管金弟退休在家多年,原先中午一个人在家吃得非常简单,得等孩子晚上回来才会多做几道菜。

据统计,溧阳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6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2.3%,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同年龄段比例约2.3和6.4个百分点,其中80周岁以上老人约2.58万人。高龄独居、空巢孤寡的特点明显,解决老年人“吃饭难”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课题。为此,当地去年一次性投入建设510万元,打造了10家如意小食堂,开启“舌尖养老”试点。目前10家均已开业,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2018年将继续投建5家。

昆仑街道民政办公室主任赵忠平告诉记者,如意小食堂每人每餐标准为8元(一大荤、一小荤、二素、一汤),个人支出6元,财政补贴2元,补贴对象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目前街道两家小食堂办卡人数达230人。小圩新村如意小食堂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点,除提供日常助餐服务,还组织老年人读书听讲座,同时利用各时间节点,开展中秋送月饼、端午送粽子、重阳送糕点、爱心生日宴、爱心年夜饭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进一步提升如意小食堂温度。“如意小食堂是惠民工程,不以营利为目的,财政除了建设和餐费补贴外,每年还补贴20万元运营费用,这给了我们继续办好小食堂的信心,努力实现社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文化小礼堂 充实百姓“精神粮仓”

在五里亭文化小礼堂里,传来阵阵轻柔、婉转、悠扬、充满傣族风情的乐曲,一群人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习奏葫芦丝。周洁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每周都会来小礼堂感受一下艺术氛围。“我家到这里15分钟路程,非常方便。我非常喜欢音乐,在外面培训班学个乐器至少要五六千块钱,而这里所有艺术培训都是免费的,乐器种类定期更换,上个学期我学会了萨克斯。老师们也是文广局的专业人员,非常认真负责。”她开心地表示。

记者留意到,在五里亭文化小礼堂里,健身房、图书室、中老年活动室……样样俱全。溧阳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朱平表示,文化小礼堂服务大众,将艺术免费普及,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让艺术在社会上开花结果。“我们组建了一个60多人的合唱团,成员均是非专业人士,今年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合唱大赛,获得常州赛区第一名,大家都非常激动,这个月底将赶到省里参加复赛。”

溧阳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抓手,去年精选打造71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小礼堂”,坚持“建管用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建设管理机制。目前,共培育文体团队115支,仅2018年春节期间,就配送文化活动300余项,极大丰富了基层百姓文化生活,实现了服务供需有机结合。据统计,2017年全市11个镇(街道)累计投入7800万元,市财政设立专项奖补资金1000万元用于文化小礼堂建设。今年,财政将进一步投入4600万元,再建成59个文化小礼堂,提升影响力,扩大辐射圈,让文化小礼堂切实成为溧阳百姓的“精神粮仓”。

幼童小学堂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幼童小学堂给当地新老市民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溧阳市实验幼儿园阳光园区,孩子们正和老师们做益智游戏,张张小脸绽放动人的笑容。这是幼儿园每天不少于3小时的游戏时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作为当地最优质的幼儿园之一,很多市民都希望能将孩子送来。园长吴彩萍称,实验幼儿园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目前已有4个园区,可以合理分配教师资源,也可以把规范、成功的办学经验快速移植,从而共同办好幼儿园。

总投资4500万元、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的南渡中心幼儿园新校区,作为小学配套将在今年秋季入学季正式启用,这里配备了空调、钢琴和可触摸教学一体机等全新教学设备,智能化、可操作化得到大大提升。“我们幼儿园是中心镇幼儿园,老校区标配12个班,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学校场地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不影响孩子上学,幼儿园不得已把活动室等场所改造,增加了4间教室,而现今老校区实在是无法扩班了。”园长崔桂英介绍,新校区教室增加至30间,能够接纳更多幼童就学。

“学前教育一直是短板,在溧阳整个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为让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我们启动了幼童小学堂,将学前教育与城市开发建设同步规划, 按‘1万左右常住人口设置1所幼儿园’原则进行布局,满足适龄幼童学前教育需求,保证一个孩子都不被落下。”据溧阳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谢少波介绍,去年财政出资1.83亿元,新建8所幼儿园,总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在强化硬件配备的基础上,采取集团化运营方式完善师资力量配备,计划配备骨干教师50余名,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每生每年资助3000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幼童小学堂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今年财政将继续投入1.05亿元,新建幼童小学堂2个、改造1个、续建4个。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梦笛 实习记者 俞 航

通讯员 王小东 蔡善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