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054年北宋人如何看待那次超新星爆发?

五分音


题主说的是如今的蟹状星云的前身恒星爆发时发生的超新星爆发,这是1000年来人类目睹的最重要的天文学事件之一,这次超新星爆发事件发现于中国宋朝时期,为公元1054年7月4日(宋仁宗至和元年的五月己丑),当然,超新星爆发的时刻要远离这个时期早,蟹状星云距离地球大约6300光年,也就是说,蟹状星云前身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时刻是在近7300年前,它爆发之后经过了6300多年的时间,其光亮才传到地球,当时的时间正是中国宋朝时期,所以宋朝时的人们发现夜晚在金牛座方向突然出现一颗明亮的大星,亮度竟然比金星还亮几倍,最亮的时间长达23天,比金星还亮的亮度是可以在夜晚看清书上的字的,之后亮度变弱,但是有一年半的时间都很亮,之后再次变弱,三年多之后才消失看不见,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天文现象,所以宋朝人很关注这次事件,称这颗星为天关客星,一些史学家将其记录到史书中,一个叫杨惟德的天文官员曾经向皇帝汇报这件事,比如宋史,宋会要、续资治通鉴等等书籍都有记载,另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史书或者天文学书籍中也有记载,比如阿拉伯、印度以及日本,并非像网上有些人说的只有中国宋朝人有记载,但是欧洲却没有关于它的记载。

这里就不再说历史上的记载了,说一下天关客星和蟹状星云是怎么对接上的。


天文望远镜出现之后,天文学研究迅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8世纪的时候,西方天文学家对于星空已经有了系统的认识,1771年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在制作著名的“星云星团(M)表”时,把第一号的位置,留给了蟹状星云,编号为M1,当时并不知道它就是曾经出现的天关客星。

1892年,美国的天文学家首先拍下了蟹状星云的第一张照片,30年后,别的天文学家又拍了蟹状星云的照片,在对比蟹状星云30年前的照片时,发现它规模变大了,形状也是不断扩张的趋势,于是就计算了一下,发现其扩张速度高达1100公里/秒,经过反向推算,认为在900多年前,蟹状星云其实只有一颗恒星的大小,到了192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认为蟹状星云是超新星爆发之后形成的,并且认为爆发之后其光亮传到地球的时间在1054年左右,这样蟹状星云才和天关客星有了联系,然后到了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证明了蟹状星云就是宋朝人1054年看到的超新星爆发形成的,这个爆发的超新星也就是中国宋朝人看到的天关客星。


科普大世界


查了一下,发现这个问题是某乎搬运过来的。

不过既然我这边资料也查的差不多了,那就再来比较详细的答一下。


首先,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排个序。

1、公元1054年7月4日(宋仁宗至和元年的五月己丑),在金牛座ζ星东北面,距地球约6500光年远的地方,有一颗超新星爆发。

2、当时中国一位名叫杨惟德的天文官员,向皇帝奏报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客星”。

3、1771年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在制作著名的“星云星团(M)表”时,把第一号的位置,留给了蟹状星云,编号为M1。

4、1892年美国天文学家拍下了蟹状星云的第一张照片,30年后天文学家在对比蟹状星云以往的照片时,发现它在不断扩张,速度高达1100公里/秒。于是科学家推测:在900多年前,蟹状星云很可能只有一颗恒星的大小。

5、192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首次把它与超新星拉上了关系,认为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遗迹。

6、在西方的史料中,没有找到相关的任何记录

7、但在中国的史料中,却找到了很多有关1054年曾有过超新星剧烈爆发的珍贵记录资料。

8、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以其令人信服的论证,确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


那当年直接观测到超新星爆发的宋朝人民是如何记录这次事件的呢?

《宋史·天文志-第九》记载:“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宋史·仁宗本纪》中记载: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中记载: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客星晨出天关之东南可数寸(嘉祐元年三月乃没)。
《宋会要》卷五十二中记载:
至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守将作监致仕杨维德言:伏睹客星出现,其星上微有光彩,黄色。谨案《黄帝掌握占》云:客星不犯毕,明盛者,主国有大贤。乞付史馆,容百官称贺。诏送史馆。
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SN1054峰值亮度达到了-6等,比最亮时的金星还要亮几倍。

《宋会要》里面的描述最详细,大致意思是: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公元1054年7月4日)早上发现一颗客星从东方出现,白天就能看到,亮度和金星差不多,颜色是赤白色,光芒还有芒角出来,足足出现了23天。

致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一名叫做杨维德的天文学家解释说:在伏天看到一颗黄色的客星出现,根据《黄帝掌握占》一书的记载:客星没有出现在二十四宿的毕宿,客星光芒还很亮,意味着国家会有大贤人出现。

于是皇帝很开心的把这个记录记载在史书里,百官都出来祝贺这一个好消息。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北宋人是如何看待公元1054年的那次超新星爆发的?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是世界所有文明中最详细的,对于现代天文研究也是重要的参考,那么当时的宋朝人是如何看待那次超新星爆发的呢?

中国古人如何看“客星”

在中国古代,对于天空中突然出现的星体,很早就有一种专门的称呼,叫“客星”。而关于什么是客星,中国古人也根据自己对天象固有的认识有着自己的理解。

超新星爆发模拟图

在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中,天地是相通的,天象是人间所发生的各种事物的反映,甚至是预兆。所以中国古人才如此重视夜观天象,几千年如一日的有专人去观测各种天象,希望从中能找到未来重大事件的蛛丝马迹。而在古人所观测的天象里,客星因为属于一种异常天象,所以更加受到重视,被认为是重大的吉兆或者凶兆。比如在《宋史·天文志》里,就对客星做了下面的定义:

客星者,非其常有,偶见于天,此天皇大帝之使,以告休咎也。

这意思是客星非常罕见,偶尔才能在天上看见;并认为客星是玉皇大帝的使者,目的是向人间宣告即将来临的重大喜事或者灾祸。这段话其实就非常明白地说明了客星在中国古人心中所具有的意义。但有一点石头君要给大家说明白,中国古籍里的客星,却不仅限于超新星爆发,还包括新星乃至彗星,所以虽然超新星爆发在人类历史上都非常罕见,但中国古籍中关于客星的记载却并不少见,其中多数都应该是各种运行到地球附近的彗星,真正的超新星和新星其实是非常少见的。

突如其来的天关客星

公元1054年的这次白昼可见的超新星爆发,在中国古代根据其在天空中的位置被称为“天关客星”。按照现代天文学所掌握的知识,这颗超新星被命名为SN1054,其中SN是英文超新星(SuperNova)的缩写,而1054则是在地球上观测到它爆发的年份,即公元1054年。

“天关客星”的模拟图

这颗超新星实际发生的时间其实大约是7400年前,但因为它的位置距离地球有6500光年左右,所以地球人在事件发生后6500年左右才观测到了这个事件,也就是公元1054年,大宋仁宗至和元年。关于这颗超新星爆发之后宋朝人的反应,记载最为详细的是宋朝本朝史官所编纂的《宋会要》,其中说道:

至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守将作监致仕杨维德言:伏睹客星出现,其星上微有光彩,黄色。谨案《黄帝掌握占》云:客星不犯毕,明盛者,主国有大贤。乞付史馆,容百官称贺。诏送史馆。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公元1054年七月二十二日(农历),一位已经退休的官员杨维德说看到了黄色有光彩的客星,按古占卜书的说法,这颗星的位置没有侵犯到天空中大星毕宿五的位置,而且亮度超高,意味着国家将出现大贤者。请求皇帝把这件事写入官史。然后百官都向宋仁宗赵祯道贺,仁宗也准许将此事写入官史之中。

(《宋史·天文志》里对“天关客星”的记载)

所以当时宋朝对此事的官方解读是国家有大贤者,是天大的喜事。但这个预示了国有大贤的客星虽然有超强的亮度,以至于在23天的时间里白天都能看到,但在642天之后,却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而当时的人们似乎也没发现有什么贤者出现,于是《宋会要》里紧接着又记载说:

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

就是说公元1056年三月,专门观测天象的司天监汇报说,天关客星没了,代表着它对应的那个人也要走了……也就是说百官朝贺了半天的结果却是,这贤人谁也没见着,一年多之后又走了。

你说这贤者就是仁宗皇帝吧,他当时当皇上已经32年了,你说这客星代表他要离世吧,他又是在客星消失之后七年才驾崩的。所以在人世间没有任何对应,但这个天象又确实太奇怪,古人实在是搞不明白,时间长了也就在史书里留下了几行记载,没人再提起了。

“天关客星”的今生——蟹状星云

直到近代天文学诞生之后,十八世纪开始,一些科学家陆续在银河系内观测到了一个巨型星云,即现代非常有名的蟹状星云,后来根据其变化规律,推算出它的前身应该是在公元1054年爆发的一颗超新星,然后又去翻世界各地的史料,发现在中国确实在公元1054年记录了一颗超级明亮的“天关客星”,到这时这个客星的前世今生的谜底才算彻底揭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