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考研複試:面試老師談複試成功之道

考研複試:面試老師談複試成功之道

這周研究生複試一直持續了 3 天。前兩天是專業課和英語筆試,第三天從早到晚地面試了 30 個研究生,平均每個考生 20 分鐘。基本上每年我都作為秘書參加複試,純粹地為人民服務(無其他利益相關),但今年的複試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想談談我對複試和麵試的一點體會。

關於考研方面的知識點和乾貨大家可以加下群來獲取185343470

2018 年報考我們科的研究生依然比較多,即使按 1:1.5 的錄取和麵試名額比例也全部報滿。相比之下,樓下的兒科就相當慘淡了,只有 1 個同學報名。

首先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參加面試的同學的初試成績,從 310~370 分,英語基本在 60 分以上,政治平均在 70 分,西醫綜合最低的都 199 分。

從初試成績來看參加複試的這些同學都是非常優秀的。

複試公平

第二點就是複試一年比一年規範,已經很大程度上杜絕了人情分等不公平因素。

拿今年面試來說,不僅每個考生要錄像錄音(一個攝像機 + 一個錄音筆),秘書還要做筆錄,由 5 個副高級職稱以上的老師擔任評委打分。

在面試之前,評委和秘書還專門做了集中培訓,除了三大記錄八項注意之外,還有一些非常細緻的要求,比如不允許問與專業考核內容不相關的問題,不允許啟發性提問等,力求複試的客觀性。在最後的合分階段,還需算出 5 個評委給分的標準差,如果標準差太大說明有個別評委給分過低或過高。

總的來說,參加了這麼多年的複試,我個人感覺,現階段的研究生複試已經在儘可能的範圍內做到了客觀和公平,保證了每個考生的公平和利益。

複試英語

今年面試增加了英語聽說能力的考核。在接到教務部的通知之後,考慮到複試考生英語成績都很高,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準備口語考試題,希望能讓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口語能力。最後我選擇了託福口語和新概念第二冊的課文。

聽力和口語是兩個相關聯的能力。英語和中文不同,英語口語的重點習慣放在前面,而漢語口語的重點習慣放在後面。這就造成了很多同學聽英語問題時只聽到了後面,最重要的部分沒有聽到。雖然我提醒每個考生開頭一定要好好聽,但結果卻差強人意,只有兩個考生能大體回答上來。

考研複試:面試老師談複試成功之道

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缺乏基本的面試技巧。比如口語考試即使你沒有聽懂,就算是複述你聽到的內容,你也能得到一定的分數,而不是向評委說:Sorry, I didn’t heard, or I can’t. 中國孩子太容易說 sorry,你並沒有做錯什麼事情,你不需要說 sorry,而是需要 say something to show yourself.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同學提前準備了英語自我介紹,作為多年考官,這些套路我們都很熟,只讓考生用兩句話介紹一下自己,不需要英語自我介紹,然後就開始英語提問,結果一提問就說 Sorry 沒聽懂,我當時就暗自好笑,你哪怕把你的自我介紹說出來也比說 sorry 強啊。

還有就是新概念選題的事兒,之前我心裡也比較忐忑,因為新概念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讀物,像 A Private conversation,Percy buttons(這哥們兒太有名了,就像中學課本里的孔乙己一樣) 這些課文我們小時候都是倒背如流的。

但選擇新概念一考慮是比較短,二是語速慢,符合四六級水平,而且主要目的是為了考核同學的口語能力,用這些內容也未嘗不可,或許還能緩解同學的緊張情緒。結果,事實證明我錯了。能大體複述課文和回答出課文開頭的問題的同學很少。

專業問題

這一批覆試的同學全是報考專業技能型的研究生。對這些同學,評委老師看中的主要還是實習經歷和臨床知識。所提的問題都是圍繞臨床常見問題展開的。很多同學大四大五該正兒八經實習的時候卻去複習考研,或者實習的時候不上心,很多臨床基本問題都不會。

比如考一個心肺復甦的問題,大部分同學回答得很不好,一眼就看出來沒在臨床實習過。還有些考生第一年在臨床認真實習了,可能那一年沒考上,然後接下來的一年全在家裡複習考研。我認為這種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如果你以後想從事臨床工作,就該積極投入到臨床的生產實習活動中,積累臨床經驗,而不是閉門造車,只研究課本上的內容。

對於想報考學術型的研究生,我建議在大四大五實習期間就該多在實驗室待著,瞭解基本的生物學技術和科研統計方法,掌握文獻閱讀方法,對複試肯定是有極大幫助的。

以上就是今年作為考官參加面試的一些體會,希望對同學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