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礦山“華佗”李傑

礦山“華佗”李傑

礦山“華佗”李傑

他是煤礦綜採電氣設備正常運轉的底氣和保障。

他的領導胡愛保這樣評價:有他在,“天空飄來六個字——那都不是事兒”。每年井下大大小小近百起電氣設備事故,他總能最快找出原因,手到“病”除。

他是個認準了就不肯輕易改變的“倔強人”。同事劉哲“吐槽”:我們溝通無障礙,私下是好兄弟,但工作中爭執起來他能把人氣暈。

他是個耐心細緻的“好師父”。徒弟劉玉軍稱道:師父看見我不會比我還著急,恨不得把他會的全部教給我。

他就是人稱礦山“華佗”的李傑,陽煤集團三礦機電動力部綜採維修電工高級技師,被評為2018年全國“最美職工”。獲此殊榮者,全國僅有10名個人、1個集體。

敢於堅持己見的“土專家”

一次,一臺用了七八年的採煤機突然“趴窩”,所在工作面停產30多個小時。對煤礦來說,停產是大事。礦上請來德國廠商的技術專家搶修故障。

李傑和同事們在井下一個個元器件摸排,認為可能是電氣設備中的控制線路出了問題。而在會議室分析的專家卻堅持認為是模塊的問題,並提出更換模塊。模塊是控制系統的中樞,更換一次需要五六十萬元。

李傑不認同專家的判斷,他又下了井,接著和同事們梳理線路。50釐米寬的電控箱,只能容納瘦小的人側著操作,李傑和大家輪流鑽進去一根一根檢查,許多線路連線號都磨損得看不清了,只能憑經驗操作。

40分鐘後,找到了那根出了問題的線路,用舊線進行了更換。

在陽煤三礦礦長劉興和的眼裡,好礦工的標準是:“吃得了苦,辦得了事,有進取精神”。劉興和和李傑的父親曾是同事,他說,作為礦二代的李傑很有吃苦精神,既誠實樸實,又很有靈性。

“敢於堅持己見是他的優點,凡是他認準的問題,十有八九都是對的。但他固執的口氣,能把你氣暈。”同事劉哲談起李傑來,就像談起上鋪的兄弟。他們有著“工科男”相似的“脾性”,說話直,音調高,哪怕假期朋友聚會,都是在談“變頻器”“電氣”,爭執起來別人以為他們在吵架。

多年來,李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有186條,被採納應用的有116條,創造經濟價值3000餘萬元,其中一個革新項目獲得陽泉市總工會“五小競賽”三等獎。兩年來處理井下電氣設備事故164起,為安全生產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求知慾很強的“好學生”

電氣運行類技術問答200例;變頻器35問;這個電氣知識只有2%的人知道……這是李傑朋友圈裡的內容。

妻子趙永梅打開衣櫃,除了衣服,滿滿的都是李傑的筆記本、書。“週末鑽在書房裡一天都不出來,看電腦看手機,也是看維修小技巧、發明、電,明星八卦不看。”

陽煤三礦所用的採煤機既有國內生產的,也有進口的,要掌握各個型號採煤機電氣設備原理,需要電氣、編程、英語等各方面的綜合知識。技校畢業的李傑利用班餘自學,工作3年就取得集團公司比武綜採電工工種第三名。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一萬小時定律”。

從1997年技校畢業到現在,李傑的學習遠遠超過了“一萬個小時”。僅設備說明書他就抄了12本,自費參加機電維修班學習,自費買的書和電氣元件不計其數;集團培訓的教學採掘設備,他一臺臺練,追著廠商專業人員“求指導”,直到全部通曉。

隨著時代變化,採掘機自動控制越來越先進,用胡愛保的話說,“過去拿個鐵絲就能辦了的事,現在要會編程序了”。李傑想買檯筆記本電腦更系統地練習。那還是3年前,筆記本電腦價格不菲。週末,李傑和妻子去了市裡,給妻子買了一條項鍊,趁妻子高興,商量著也給自己買了一個大點的筆記本電腦。趙永梅說,筆記本電腦花了一個月工資,我早知道他的心思,我支持他,儘量多為家裡做點事,給他騰出學習的時間。

妻子有個朋友的電腦上不了網,知道李傑是個熱心的“家電維修通”,電話請教他。李傑電話指點朋友半天還是不行,徑直出門打上車去了朋友家,從城西到城東,一趟就得四五十分鐘。趙永梅一點也不奇怪。但凡有類似“明明我懂的東西,為啥修不好呢”的情況,李傑一定到現場看,修好了才肯回來。

“他是求知慾很強的好學生”,技校同學孔令劍很佩服李傑,從上學時候的基礎電氣知識,到現在的PLC編程、互聯網,他都是我們同學圈裡最早懂的。上技校時,李傑就自費買來電子技術方面的書籍、電子元器件,在家練習操作。

李傑的40多個同學中,一大半都已經轉行不幹技術了。這一行“苦也大、罪也大”,工作狀態是上午五六點下井,下午六七點上井,“兩頭不見太陽”。而且,要隨叫隨到,電話不能關機。

從技校畢業到勝任工作,再到成為技術大拿,每一道坎兒,都要靠自己勤學苦練,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孔令劍的印象裡,20多年了,李傑求知慾強、愛鑽研、真誠善良的性格特徵一點兒也沒變。

2015年,李傑在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綜採維修電工組第三名,並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和“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正上六年級的女兒小敏在一篇作文中,用5個詞形容爸爸:一絲不苟、認真負責、專心致志、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她寫道:“我最想對爸爸說的是:有這樣的爸爸我自豪。”

耐心細緻的“好師父”

“做他的徒弟很幸福,一點架子也沒有,從來不發火。”徒弟劉玉軍對師父脾氣“固執”的說法並不認可。讓他感到很幸福的,還有師父的耐心講解——別的師父說,壓接線“壓上抽不動就行了”,我師父會教“距離多寬、縫隙多大”,理論也教,操作也教,很容易一下子就記住了。

一次,電控箱有了問題,採煤機“趴窩”了。劉玉軍仔細查了一遍,把鬆了的線緊了緊,沒發現其他問題,蓋箱之後,試運行沒問題。劉玉軍拿上工具準備出工作面,李傑進來了,說:“沒有找到毛病就不能走。”劉玉軍雖然不情願,但還是按照師父的要求,又打開電控箱,把操作迴路“跟”(檢查)了一遍,發現是變頻器的問題。

變頻器不屬於隊組維修範圍,直接彙報給礦上就可以。李傑不管這些,一定要徒弟打開,最終發現是光纜口鬆了,處理之後,採煤機就運行正常了。

在劉玉軍印象裡,師父脾氣很隨和。有時候夜班遇上難題,儘管很不好意思,劉玉軍半夜給師父打電話請求幫助,師父都會耐心一一指點。

2015年6月,陽煤三礦成立李傑勞模創新工作室,李傑開始培訓井下電鉗工,5期共培訓103人,24人成為礦技術骨幹,75人取得高級工技術職稱。2017年,集團認命李傑為技術指導,帶隊參加全省和全國煤炭行業技能競賽,他兩次帶的徒弟,一個摘得全國綜採維修電工組桂冠,一個取得全國第八和全省第六的好成績。雖然煤礦效益不好,但在李傑等一批技術大拿的帶動下,學技術、愛技術目前在三礦已蔚然成風。

【編後】

長期以來,煤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能源,山西煤炭外調量最高時佔全國總外調量的3/4,最低時也有1/3。卻很少有人知道,被譽為黑金的煤炭是怎樣從幾百米乃至幾千米的地下滾滾湧出的。

李傑和父親、哥哥都是礦工,每天工作“兩頭不見太陽”。李傑母親第一次見李傑妻子,就對她說,我每天五點起來給他做飯,以後交給你了。母親知道礦工的辛苦。

採訪間,正好碰到剛升井的礦工,厚厚的工作衣,除了牙齒,滿身黑漆,大多疲乏地走向餐廳、澡堂。路邊修理場,損壞的掘進頭、廢舊的皮帶,摞在一起,好幾人高。燥熱的空氣裡,飛起的煤灰和塵土有些嗆人。

正是因為這些黑漆漆的礦工,正是因為他們以愛崗敬業、嚴肅認真、鑽研創新、無私奉獻的“工匠精神”日復一日地勞作,才托起了國家工業經濟的能源基礎。

李傑,就是他們中間的一員。

本報記者劉 強 尚慧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