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斯大林为啥没有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情感?

asd57362118


斯大林为啥没有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情感?——从造就他政治认同感的少年成长环境来看,是因为格鲁吉亚本来就与俄罗斯结成了长期的命运共同体,民间对俄罗斯的认同足够强固、浓厚;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投身的共产主义运动的长久国际性质与作为政治领袖的“大丈夫四海为家”的胸怀。



从历史上看,格鲁吉亚这个古老的东正教国家长期遭受伊斯兰势力的侵略蹂躏,许多格鲁吉亚人在如此持久的蹂躏下皈依了征服者的宗教,有说法称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祖上便是奥斯曼统治时期皈依伊斯兰教的格鲁吉亚人。格鲁吉亚并入俄罗斯,主要不是俄罗斯军事征服强迫格鲁吉亚的结果,而是格鲁吉亚各公国统治者和人民在奥斯曼、波斯两大伊斯兰教异族帝国拉锯争夺铁蹄蹂躏下作出的选择,求助于俄罗斯这个同一宗教认同的新兴强国。而且,格鲁吉亚人才也在俄罗斯帝国内部得到了远远大于小小格鲁吉亚所能提供的发展空间,并在两百多年时间里成长起了相当强烈的认同感。无论一些人如何渲染格鲁吉亚人的独立民族主义感情,这些历史事实是无法抹煞的。如1812年俄罗斯卫国战争中殉国的名将巴格拉季昂就是格鲁吉亚人。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共有30万格鲁吉亚军人阵亡,90名格鲁吉亚军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也是格鲁吉亚社会对俄罗斯认同传统的发扬光大。成长在这一环境中的斯大林,从小继承、发扬光大了格鲁吉亚民族感情中亲近俄罗斯的这个部分,实不足为奇。


巴格拉季昂元帅


从那时的现实生活和革命、建设需要来看,斯大林投身的共产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是高度国际主义的,在俄罗斯帝国境内也是高度跨越民族界限的。布尔什维克党内高级领导人中有大批成员是非俄罗斯族,包括那些一战之后脱离了俄罗斯的民族,如红军名将伏龙芝是罗马尼亚人,肃反委员会创始人捷尔任斯基是波兰人,托洛茨基是犹太人,……在这样一个奉行超越国家民族界限意识形态、成员构成高度跨民族的布尔什维克党内,如果抱有浓厚地方民族主义感情,那就根本没有可能成长为领袖。

同时,作为才干卓越、壮志凌云的伟大政治领袖,他从来就抱有“大丈夫四海为家”的胸怀,小小格鲁吉亚根本容不下他的才干与雄心。他没有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情感,正如拿破仑没有科西嘉民族主义感情一样。



最后,作为曾经的民族工作领导,他深深体会到了狭隘地方民族主义对一个大国的潜在毁灭性影响;所以,在筹建苏联国家体制时,他设计的方案是各民族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方案,而不是其它民族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并列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梅新育


斯大林1878年诞生于格鲁吉亚的哥里市。当时距离格鲁吉亚成为沙皇俄国的保护国已经过去了100年,距离被沙皇俄国吞并格鲁吉亚已经过去了77年。

沙俄吞并格鲁吉亚初期,沙俄实行了军事统治。格鲁吉亚处于沙俄和土耳其、波斯的战争前线地带,俄军总司令兼任格鲁吉亚民政长官。随着战事的推进,格鲁吉亚的辖区也逐渐扩大,从而奠定了今日格鲁吉亚的版图。在军管的同时,沙俄也在试图让格鲁吉亚真正融入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有很多共同点,促进了二者的融合。首先,格鲁吉亚人和俄罗斯人都信阳东正教。其次,两国都是大贵族土地所有制,大量农奴为地主服务。俄罗斯还使用强力手段让格鲁吉亚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例如,1811年,格鲁吉亚东正教堂的自治地位被取消,格鲁吉亚成为俄罗斯东正教会的一部分。1865年沙俄的农奴制改革也覆盖了格鲁吉亚,并一直持续到1870年代。

格鲁吉亚作为沙俄的边疆地区,经常成为战场前线。格鲁吉亚人也被征召入伍与俄罗斯人、亚美尼亚人等一起和土耳其人作战,从而塑造了他们的共同身份。与此同时,随着俄语的普及、人口流动的加快,沙俄境内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国民身份。这表现在沙俄各民族之间没有硬性的优劣高低之分,真正的差别从民族差别变成了阶层和财富差别。

到斯大林出生的时候,他虽然在家庭生活中讲格鲁吉亚语,但是学校教育让他掌握了娴熟标准的俄语。在公共场合,斯大林和其他俄国人没有任何差别。或者说,斯大林自认是一个俄罗斯的格鲁吉亚人。这里的格鲁吉亚是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民族。在他的头脑中,格鲁吉亚是俄罗斯的格鲁吉亚,而不是格鲁吉亚人的格鲁吉亚。因此,如果说斯大林有什么民族主义的话,那也是俄罗斯的民族主义。

需要注意的是,苏联建立前夕,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的“民族自决”刚刚出现。沙俄民众对民族自决还相当陌生。中亚的游牧居民还没有分化出当前的五个“斯坦”,而是统一自称为“穆斯林”,概言之,他们只有穆斯林这个宗教身份,而没有什么民族身份。而恰恰是在斯大林担任苏联领导人后,才领导建立了民族识别和分类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斯大林是创造民族理论和民族主义的人,而不是被民族主义所左右的人。


布莱克怀特


到现在了,谁还在用一种固定化的标签去看待历史人物呢?非要把一个人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和永远标榜的历史光荣榜上。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多面体,同时每一个历史人物所作出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同的考虑,尤其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考量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

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在统治苏联时期,却积极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并非因为斯大林讨厌自己的国家,讨厌自己的民族,而是斯大林作为苏联的最高统治者,本应该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倒不是说这样做一点问题也没有,而是对斯大林这个人的秉性而言,他很难像列宁一样尊重各民族,真正平等相待。他的基本理念便是推行大俄罗斯主义下的苏联帝国。

斯大林确实是一个十足的格鲁吉亚人,他也很崇拜自己的民族英雄,但是斯大林登上权力顶峰之后他却以俄罗斯人自居,而且非常警惕他的民族同胞,斯大林可以说对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偏激理解,使得在未来的执政生涯当中出现了很多令人费解的概念。在他的学生时期受到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不再强调民族成分,而强调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但这其实是要建立在各民族平等共存,解决各民族的根本发展矛盾而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各个民族联合起来宣扬布尔什维克主义,不强调民族成分而强调无产者对于资产者的革命彻底解放这个世界。

但最后斯大林不能说他当时的理解是偏激的,但至少他掌权以后的苏联其做法是强而偏激的。

因为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他无法做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民族问题,真正得以解决。但是他却强行想要到达一种没有民族概念的效果,所以一直想要独立的民族包括自己的民族格鲁吉亚,斯大林都采取极其警惕和压制的政策,强行依靠俄罗斯和布什维克党的执政,去消灭民族成分,以达到在苏联国内除了工人阶级就只有工人阶级的敌人。

在斯大林执政之前在列宁生前,苏联的民族政策是采取自觉权原则,被压迫的民族有摆脱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

在苏联制度之下,采取以区域自治形式确保少数民族的权利,以及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但是苏大林掌权以后这一政策被推翻,对斯大林来讲,基本逻辑是这样的,首先作为一个格鲁吉亚人斯大林深知自己的这个民族,以及很多少数民族具有彪悍的本性。

他们很难全心全意的去支持苏联帝国的建设,而且这些少数民族在封建时代被压迫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获得独立和民族自觉,谁又愿意加入另一个团体?大家更愿意的是有自己的一个摊子,成立自己的国家。列宁时期的苏联,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却多次要求活得独立,斯大林不能容忍。尤其是格鲁吉亚,沙俄用了60年和大量的心血才征服这一地区和民族,而且这一民族在沙俄征服以后有参加了游击战争数十年,自己的民族并不喜欢这个大家庭。

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各路,其他人就会寻求独立,更何况苏联以及布尔什维克主义和列宁承认这一点。这就让斯大林很难办,因为如果真要执行列宁的民族自决权原则,那么就意味着周边少数民族都会寻求独立,一旦这个头被自己的民族开头,那么之后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整个国家也会因此而解体。

这时候最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历史上也有很多人这么做,那就是讲血缘民族的划分概念变成地域的划分概念

一个民族主体成立自治区,转变成按一个地区行政划分来代替。古希腊的斯巴达,雅典和罗马城邦建设的开始阶段,都有这一做法。而且在东方的很多封建大国之中这种做法也屡见不鲜,可以进行移民,形成民族杂居。通过国家行政的概念去代替各个民族独立的概念。可以说东西方的两种文化对于民族问题的解决都有自己的方法,不能说苏联的斯大林非得要学其中的任何一个,哪怕在其中获得灵感也不至于之后苏联解体的如此迅速。

但是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并没有在东西方文明之中获得更好的灵感,而是选择了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并对民族独立现象进行残酷镇压,将俄罗斯作为核心的领导统治整个苏联。所谓主义的根本就是不分民族不分阶级,无产者进行世界革命获得世界解放。但是到了斯大林统治时期,这一切概念全部变了味儿。不分民族,却坚持大俄罗斯主义,不分阶级,却在政权初步稳定以后大搞阶级斗争,流放数百万人。进行世界革命解放全人类,演变成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争霸。

不仅如此,还让自己的小兄弟们苦不堪言,国家内部发生动乱冲突和政变

列宁最初所希望建立的稳定的政治秩序和各个国家民族的联合,都成为了斯大林个人权利与欲望的工具。按照他的逻辑,俄罗斯族是苏联的主体民族,而且更具强大的力量。对于其他民族,斯大林所做出的罪行罄竹难书。

  • 第一,在乌克兰饥荒当中,乌克兰人死了四分之一多,民族大受打击。乌克兰一直认为这是斯大林古义实施的种族灭绝。具体情况怎样?尚不得而知。

  • 第二,在1937年的斯大林以日本可能侵犯远东地区为由将18万朝鲜人从远东迁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让他们成为日本的代理人。巩固了自己在中亚地区的民族压迫。

  • 第三,在远东地区驱赶当地的游牧民族,大量当地的人口,尤其是华人。驱赶和屠杀。有一些侥幸回国,有一些则被流放,一扫而光。

  • 第四,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斯大林借此机会把境内的近40万日耳曼人迁到了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死伤无算。

  • 第五,在1943年收复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地区以后,当地的独立民族约100万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在东方的封建国家当中,进行民族移民是为了控制这些人,各个民族的人穿插在一起,其独立的可能就会大大减弱。但是斯大林进行民族移民就是为了彻底消灭它们。在短期内斯大林这么做确实把苏联的政权稳定了下来,因为除了俄罗斯族,其他的民族甚至无法在这一政权当中分享一丁点的残羹剩饭。

换一个层面,这种极其严重的民族压迫也直接导致各个民族对苏联的仇恨。当苏联面临内外交困的一系列问题时,各个民族的领导人以及自由主义者迅速崛起,纷纷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奔走呼嚎,倾刻间帝国崩塌苏联解体。而解体以后独立的国家和民族也都是按照原有的民族界限划分的国家领土。这便是对斯大林政策最大的失败和最大的讽刺。


世界史图鉴



最本质的原因是斯大林与列宁关于民族主义同共产主义关系的不同理解。

在列宁看来,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虽然俄国可以首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但要最终建成社会主义,要靠西欧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人革命。所以,他把苏联只视为一个工人革命的产物,至多就是推动世界革命的工具,使用加盟共和国形式,目的是以后法国、德国革命后,也可以作为加盟共和国参与进来。

同时,民族主义在他看来,只有弱小民族的民族主义才有积极意义。原因是,根据他的帝国主义论,发达国家是依靠殖民地维持的,因此,通过煽动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浪潮,推动他们独立,西方列强失去殖民地就无法维持统治,就会爆发工人革命,最后加入苏联。

说的很有道理吧。

但斯大林不是这么看的。列宁和各种民族主义分子打交道少,而斯大林很多。他知道高加索南北的这些民族主义者是什么货色,也被波兰的民族主义者教过做人,他知道以上这些其实是行不通的。

因此,他反过来,认为只有先建设好苏联,才有共产主义运动。等到苏联建设好了,以后红军打到哪里,哪里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而言建设稳固的苏联,就必须转而镇压苏联内部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否则,民族主义到了哪里,哪里的资本主义就会复辟了。

而无论是苏联政府,还是沙俄政府,只要是俄罗斯地区的中央政府,为了维持国家统一完整,都是有相通之处的,首要的就是俄罗斯化,推行俄语,边缘化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各种移民手段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进而构建一个新的,以大俄罗斯民族为基底的“苏维埃民族”。

至于说他本人的少数民族身份,在其中的作用不是很大。更多的,是由于他来自边疆地区,眼光是盯着整个俄罗斯看的,国际视野虽然有,但他的海外经历是在伊朗工作的海外经济。相反,列宁这样的贵族革命家,长期流亡海外,是盯着欧洲乃至世界看的,对俄国的情况反而不怎么了解。

深度解说家


斯大林没有格鲁吉亚民族主义情感也很正常。历史上,这种现象也非常多。

比如拿破仑当年是科西嘉人,此时的科西嘉是个独立的国家。他父亲就曾经带着科西嘉居民反抗过法国的入侵。战斗失败以后,他父亲没有办法才接受了法国的统治。那个时候的拿破仑可是立志要让科西嘉独立,赶走那些该死的法国佬。谁能想到,拿破仑成为了法国人皇帝,是法国人世世代代的骄傲。

希特勒在当时是奥地利人。

秦国的芈月还是楚国人。

大多数的政治家都是很现实的,必须基于现实来考量。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自然对格鲁吉亚有感情。但是如果他以格鲁吉亚为口号,那么他只能是一个格鲁吉亚的领袖,而不是苏联的领袖。从这一点来看,苏联时期,很大一部分的领导人都不是正宗的俄罗斯人。

斯大林——格鲁吉亚人;

赫鲁晓夫——乌克兰人;

勃列日涅夫——乌克兰裔俄罗斯人;

最后的三任领导人都是俄罗斯族人,但是他们执政一共才9年。苏联69年的历史中,非俄罗斯人执政时期达到了54年之久。

斯大林和列宁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斯大林更加的务实。列宁时期的苏联是非常理想化的。那个时候他们是真心想要解放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全世界是没有民族的分别,无产阶级国家也是不分利害关系。无产阶级是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是世界的。这一点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比如当时的共产国际在全世界范围内积极促进革命传播。

其实,我们建国初期也走过类似的道路,比如当时无偿援助亚非拉的很多国家。后来慢慢明白了,还是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还是要以现实为根本。

所以斯大林时期是把苏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换句话说就是大国沙文主义。比如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帮助蒋介石,完全忽视国内的革命形势。因为斯大林觉得只有苏联强大了,能够打到哪里,哪里便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苏联的强大,他必须借助大俄罗斯主义,想法设法镇压国内的其他少数民族,以免这些民族在西方的支持下复辟成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现在的俄罗斯,斯大林的名声要比列宁好就是这个原因。比如普京就表示有可能把伏尔加格勒恢复为斯大林格勒。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HK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一个合格的国家最高统治者要为这个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的出生地或本民族服务!


2.如果斯大林有狭隘的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情感,他的眼光只停留在格鲁吉亚这个的地方,他就成不了苏联的国家领导人。

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比如,出生于德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女皇)掌权后,就会为了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利益奋斗,而不是为了德国,或德意志民族的利益奋斗!

拿破仑在年轻的时候,还是个科西嘉岛的民族主义者(科西嘉人原来是意大利的民族,在1768年划归法国之前,属于热那亚共和国),等到他在法国军队崛起的时候,他就成长为法国的领袖,而不会将自己局限为科西嘉的地方主义者,最终成为法国皇帝。

3.民族是一种文化概念,地方是一种地理概念,都是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格局越大的人,就不会被小概念的文化或小地方的情感所阻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关注。


HK君


相信问题里所指的“民族主义”情感指是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概念,而这个内涵的概念是由西欧国家特殊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并不适用。

斯大林虽然出生在格鲁吉亚,但那时格鲁吉亚已经被俄国占领,斯大林接受的是俄语教育。且格鲁吉亚这片土地上本来就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人,各种民族,各种职业的人来来往往,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着一个什么认同。

如果非要在这些人里面找些什么相互之间的社群认同分别,那也是以宗教认同为主。沙俄代表的东正教,中亚、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和西欧、中欧的天主教。而格鲁吉亚地处三种文明的交汇地带,宗教的信仰也十分的复杂。对于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我推荐一本书:

再说斯大林本人的机遇,他自从离开格鲁吉亚后,长时间的生活在俄罗斯的各地,特别是几次的流放生涯,让他对俄罗斯人充满的情感上的认同。而作为一个革命家,他有着枭雄一般的气质,他的视野里只有俄罗斯的概念,从没有要为格鲁吉亚的独立而奋斗这种思想。

而且从他执政之后的各种表现来看,他还是个十足的沙俄帝国主义者,对于他来说,格鲁吉亚永远只是俄国的一小部分。所谓“民族主义”是他最讨厌的一种理念。


布鲁科夫


民族主义本来就是一种现代话语,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的世界革命,是要超越民族主义,在这种理论观照下,民族主义其实是一种较为反动的意识形态话语。民国时期国民党不是提倡民族主义文艺吗?看看左翼作家以及自由主义作家是如何批评民族主义文艺的就知道了。在理论上,革命的终极目标都是要消灭国家,阶级的,民族主义话语不过一直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它和种族主义常常会互通,虽然两种有区别。但民族主义也有消极与积极之分,看在什么历史阶段,已经要应对的是什么对象。因为这种话语可以激发情绪,所以常常被统治阶级利用来讨好普通民众,有时还成为转嫁矛盾的工具话语之一。因此,斯大林虽然出生在格鲁吉亚,但在苏联的意识形态上,民族主义话语是表现在对待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以前批评苏联说是red帝国,沙文主义,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问斯大林为何没有格鲁吉亚民族主义感情没有意义,或者说,不是主要问题。

想了解这些历史,推荐阅读一本书,西蒙·蒙蒂菲奥的《青年斯大林》,这本书有不少有意思的记载,读完可以了解青年斯大林的历史与性格,可以窥测以后的一些历史。斯大林出生在高加索地区,这里是宗教冲突常年不断,暴力是家常便饭。因此在很早斯大林就是在暴力,狂热,信仰和革命斗争中成长的,是一个武装斗争者,职业革命家。还曾和同学一起抢劫银行,给列宁输送革命经费等等。这本书挺有意思的,对了解青年时代的斯大林很有帮助。


例外状态


斯大林是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而非被民族主义左右的人。

虽然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但在他心中,格鲁吉亚是苏联人的格鲁吉亚,而非格鲁吉亚人的格鲁吉亚,换言之,格鲁吉亚仅仅是苏联的一个地区而言,甚至连民族也谈不上。

这是由一定历史原因的,格鲁吉亚被俄国吞并初期,格鲁吉亚作为俄国前线,俄国的军队总司令同时兼任格鲁吉亚民政长官。

格鲁吉亚和俄国都信奉东正教,并且实行大贵族土地制。并且随着俄语普及和人口流动,格鲁吉亚人和俄罗斯人有着相同的身份认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倡民族自决,但俄国民众对此是是非陌生的,比如中亚五个穆斯林民族,都是穆斯林身份,而非后来的五个斯坦的身份认同。

苏联的民族认同是斯大林上台后,才建立的民族识别和分类理论,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五味社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斯大林一生致力于共产国际化,希望建立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实际上就是最终消除种族隔阂,国家界限。

所以作为格鲁吉亚人,他是有着格鲁吉亚民族情结的。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苏联领导人,必须让个人情感让位于国家利益和事业理想。


从他在打响卫国战争时,为了遏制德军所向披靡的进攻步伐,提出了“苏联没有俘虏,只有叛国者”的口号后,他的儿子被德军俘虏了,所谓父子连心,斯大林不可能对自己的骨肉落入敌手而毫不动情。但是为了苏联这个国家的大利益,他坚决带头做出表率,践行自己树立的政治纪律,把自己的儿子像对待所有被德军俘虏了的苏联红军一样处理,致使他的儿子死在德军手中。


对待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他采取的是一样的策略,就是谁搞民族主义,破坏苏联团结,谁就是叛国,就要受到无情镇压。无论他是亲人还是朋友,概莫例外。在他的铁腕统治和清洗下,格鲁吉亚人对他也就少了那份乡情之念。只会在调侃时说斯大林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因为只有他可以杀死那么多俄罗斯人俄罗斯还毫无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