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的數學啟蒙也有敏感期?具體是什麼年齡階段,家長能夠如何輔助呢?

wangshuiyiyu


首先,孩子的數學啟蒙是有敏感期的。其實你在0-3歲階段這個敏感期,從孩子會說話,比如我們在教孩子說,“這兒有一個球,這有一個蘋果,這有一臺相機”。能知道1的時候,其實數學的啟蒙就已經開始了。這個時候就要把單位加進去,一個蘋果、一頭豬、一條魚等等,用這樣直接認識的模式,跟孩子數量對應用。第二方面就是從唱數上就已經開始了,何為唱數呢?就是把從一到十,用唱歌的方式數下來。我們很多孩子都會有這個階段,大概應該在兩歲前後。那麼有些孩子就會“1234789”落下兩個數字,這些都沒關係,我們只需要給孩子不斷的重複進行,唱數這一塊兒也是數學的一個過程。



兩歲左右的孩子要分清顏色,分清大小。可以把孩子帶到廚房裡面去,一個碗一個勺一雙筷子。比如說我們數數櫃子裡面都有什麼,還可以讓孩子幫我們晾衣服的過程中教孩子數學,掛上去一件還有幾件?還有兩件,這些都是數學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教育模式。我們不用學校模式的教育,我們更多的要把數學的概念放在家庭當中,放在家庭的互動當中。比如去購物,我們可以帶孩子去超市,帶他去感受買了幾個東西回來,可以讓她去挑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並且讓他去付款,這些都是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我們的家長,只要稍微動下你的腦筋,我們的數學就是把他生活化,未來孩子才能對數學更感興趣。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一、什麼是數學啟蒙?

要聊數學啟蒙對於孩子的重要性,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個概念,數學啟蒙到底是什麼?

很多家長認為,數學啟蒙無非就是提前教孩子數數、教孩子認數字、讓孩子死記硬背加減法。

對於這種觀念,思媽必須明確的告訴大家,這是完全錯誤的。上訴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絕對不能稱之為數學啟蒙教育。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對於孩子多元化數學思維的培養毫無幫助,反而還會影響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真正的數學啟蒙,首先是讓孩子對數字感興趣,然後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邏輯理解能力!

數學啟蒙重視孩子的自我感知,旨在讓孩子在充滿趣味的教學中充分地、積極地思考,同時構建孩子的邏輯思維、分析推理以及創意思考能力。

只有這種孩子自發、自願、主動接受的數學啟蒙教育,才能讓孩子真正領會數學世界的奧妙,打心底愛上數學。


二、為什麼要進行數學啟蒙?

或許很多家長會有疑惑:我家孩子才3、4歲,還在上幼兒園,這樣小的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會不會為時過早?又或是會不會讓孩子揹負沉重的學業壓力?

同樣作為家長,思媽對家長的這些顧慮是完全理解的。但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數學啟蒙必不可少。

首先家長要明白,數學啟蒙並不是採用題海戰術讓孩子去瘋狂做題,而是通過行之有效的趣味教學形式,讓孩子瞭解數學的概念以及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理解能力。

其次3-6歲的孩子正處在邏輯思維萌發及初步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數學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階段。

因此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進行數學啟蒙,不僅能幫助孩子養成數學思維能力,還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升入小學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小學數學知識,讓孩子在數學這門學科上優於同齡人。

明確了數學啟蒙的重要性,接下來思媽就和大家談談,數學啟蒙到底能促進孩子哪些方面的成長?

◆數學啟蒙能培養孩子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

數學啟蒙並不是迫使孩子去數數、去計算,而是通過形象有趣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對於數學的敏感度以及認知度。

比如在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拿1個蘋果或者2根香蕉,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逐漸的明白這些數字代表的概念,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啟蒙不僅能幫助孩子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數量屬性,還能幫助孩子概括地認識事物,獲得對事物之間的關係認識。


◆數學啟蒙能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

思媽看來,數學啟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接受過數學啟蒙教育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第一反應,不是尋求父母的幫助,而是選擇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數學啟蒙能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現實世界

數學的精確性、抽象性和邏輯性可以使人們更加精確地、概括地認識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通過數學啟蒙,孩子能夠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認識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繫,學以致用,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和認知。


三、怎樣進行數學啟蒙?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字啟蒙教育時,應該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用恰當的方式,啟迪孩子天真的心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數學啟蒙將抽象的、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趣味的教學中,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地思考,激發幼兒探索數學的慾望,從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應該怎樣正確的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教育?


◆建立輕鬆、自由的環境

由於數學具有抽象性,故千萬不要在家庭教育中採用對立式的教授形式。

家長應在創設的數學環境中,讓幼兒在自由、自願的條件下,輕鬆自由的動手擺玩,在猜猜想想中吸引孩子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孩子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數學知識的環境中,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伸出小手,比比長短、粗細;看看積木有哪些不同形狀;皮球、蠟筆、娃娃都放在哪裡等等.......

讓孩子在生活中有意無意地重複體驗數、量、形的概念,從而引發他對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思維的積極性。

◆建立孩子對數字的概念

3-6歲孩子的思維以直覺形象為主,他們對數量以及空間關係的認識和理解只能從改變客體的動作中獲得,邏輯推理也要藉助於具體的形象和動作來進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逐漸向孩子灌輸有關於數量的信息。比如讓孩子拿一些糖果平均分給小夥伴等。

通過這些日常訓練,讓孩子學會去感知數字、判斷數字和理解數字,然後將數學的概念深刻的留在腦海裡。


◆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

3-6歲是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重要階段,但是孩子年齡不同,所採用的數學啟蒙方式也有些許不同。

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水平就會越低,學習、理解東西的速度就會越慢。因此對於3、4歲的孩子,數學啟蒙要以引導、啟發為主,主要是引導孩子對數字的感知能力,幫助孩子理解數學概念。

針對5、6歲的孩子,數學啟蒙的重點應該放在邏輯思維的提升上。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於數學的概念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這個階段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讓孩子將數學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數學啟蒙教育不單單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認識和數學邏輯思維,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

數學不像其它的興趣課,孩子不想學就可以不學。數學作為孩子進入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是無法逃避去學習的。

沒有進行數學啟蒙教育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後,由於沒有任何數學基礎,在課堂上會感覺很吃力,聽不懂學不進,從而影響孩子對於數學的積極性,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

因此幼兒數學啟蒙教育刻不容緩,切不可因為家長的疏忽,讓孩子落後於人,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給各位家長推薦邁思星球,邁思星球數學啟蒙,3~7歲寶寶的數學學習樂園。不僅有科學全面的數學思維啟蒙方法,更有幼教專家獨家打造的課程解析資源,還有“明星”父母分享的家庭教育乾貨,從這一刻,讓你不再頭疼孩子的學習,讓孩子愛上數學愛上思考。


思媽育兒


結合一些資料說的關於孩子的數學啟蒙敏感期問題,我簡單說一下我的理解吧。具體來說,孩子的數學啟蒙期有五個階段,學齡前三個:是0-1歲、1-3歲、3-6歲。小學階段有兩個:6-9歲、9-12歲。每個階段的學習節奏不同,深度也不同。

有個專業詞叫做“數感”,類似於我們所說的“手感”、“樂感”等,不同敏感期的孩子五感發育不同,應當受到的數學教學方法也不同。比如0-3歲,孩子最先發育觸覺,配合上視覺;3-6歲則變成了視覺領先,觸覺配合;6-9歲聽覺逐漸變強;9-12歲,則基本穩定為視覺領先,聽覺次之,最後才是觸覺。

0-1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大人眼中也許是什麼都不會的,但其實他們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啦。

1-3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認識數字,必須以實物為基礎,不可以給他看抽象的數字。比如拿他平時玩兒的玩具來當教具。

3-6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視覺已經領先了,需要讓他看到數字,再配合上一些物品當教具就行了。比如我家孩子在幼兒園學數學,用數棒或者手指當教具,孩子很容易就明白了。

6-9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聽力已經開始增強了,所以老師一般會在語言上加以強調。在數字後面加上量詞,更有助於孩子認識數字的變化。

9-12歲

小學高年級的孩子,視覺領先,有的孩子可以看著題目就得出答案。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發育程度,不必過分去苛責,而且這些劃分界限也不是絕對的,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做出有針對性的措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數學小能手”。


艾美麗她媽


孩子數學啟蒙有兩個敏感期:0-3和3-6歲。敏感期的意思是:這個階段大腦發育效率最高。父母可以從聽覺、觸覺和視覺三個感念來進行數感培養:

0-3:

一切觸覺感:摸到,握住(溫度,表層),父母給孩子抱著奶瓶,讓孩子感覺溫度;還可以讓孩子摸涼水或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讓孩子感受到不同溫度的觸感,孩子大腦就會刻錄不同的溫度;儘可能給摸不同的材質物質,比如:玩具、桌子、玻璃杯、石頭和蘋果等等。孩子不會馬上就反應出數感,但是為了日後打下基礎。


一切視覺感:顏色,形狀。這階段父母促進孩子視覺,給孩子看不同顏色的東西;給孩子握不同形狀的東西,也可以從孩子吃輔食後,給孩子提供不同形狀的輔食。


三個概念促進數感:多少,大小,遠近。多少:父母可以給經常給孩子提供幾堆東西,引導孩子區別多少;大小:給孩子玩球的時候,可以放2個大小不一樣的,來幫助孩子認識大小。


3-6歲:

一切活動的物體:主動產生變化,被動產生變化。例如:父母給孩子提供幾堆樂高,孩子碰到一堆其它也跟著到,這就是主動產生變化。被動產生變化是樹被風吹動。這階段孩子更喜歡主動變化。


一切自我活動範圍:視覺控制觸覺。(大腦體驗指揮過程、反饋和處理。)比如:孩子從從魚缸外面摸魚,就是通過視覺控制手的動作。

精細化:搭配、平衡和控制變化。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樂高,孩子能搭建不同形狀的樂高。

3-6歲父母可以指引孩子數量變化、能夠指數數到20、能夠組合物位置變化、能夠判斷多出來的和減少、能夠意識數量次序。

這兩個窗口期很重要,希望父母抓住關鍵期。


小樟樹媽咪


數學也是有敏感期的,但是因為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敏感期也應該有所差異。

意大利兒童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提出,2-6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其中,

1歲10個月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

2歲半左右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3歲半是簡單運算的開始時期;

5歲左右是兒童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數學也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父母平時多多培養孩子的數學概念,例如玩撲克、買東西、上樓梯;還有在遊戲中,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開超市的遊戲⋯


丁媽親子時光


這個問題,我專門去查了很多資料,也查了很久資料,資料很少,大家關注得也不多。

孩子發育敏感期的理論已經很普遍了,大多父母關注的是語言敏感期,音樂敏感期等等,很少有人關注數學,我想可能是因為大家都跟我一樣,對數學都有所誤解。我之前覺得數學離我們生活太遠了,它學術性太強,枯燥無味,沒意思,沒趣味。所以對於小寶寶而言,過早啟蒙數學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但是,經過這幾天資料的查詢,我發現了這一誤區。


孩子的數學敏感期,被分成五個階段,分別是0到1歲,1到3歲,3到6歲、6到9歲、9到12歲。不要驚訝,真的是這麼多,因為數學敏感期是建立在孩子觸覺聽覺視覺和語言敏感期的基礎上的,不同階段,側重的方面是不一樣的。

比如0-3歲,孩子是觸覺領先,基於這個認識,針對三歲以下的孩子,認識數字的時候,必須要有實物在手,比如說給孩子吃數字餅乾,要讓孩子有一種手感。


3-6歲是視覺領先,觸覺漸弱,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你要讓他能夠看到數字概念的呈現,比如一支筆,兩塊橡皮,有實物圖。

6-9歲隨著聽覺和語言的發展,加上聽力,必須在語言上去強調,比如要說出3這個數字,而且後面還得加上不同的單位,比如“3個”、“3斤”、“3把”,這樣他才會認識到3是一個變化的量,它不像咱們的中國字是固定的,3是一個可以用來描述各種東西的量,3兩和3斤,有很多量上的差別。

等到9-12歲,語言能力有了足夠發展,視覺佔據主導地位,聽覺其次觸覺最後,這個時期,數學會有更加廣闊的發揮天地,要讓孩子真心愛上數學的魔力。


十八線mama


孩子的敏感期本來就一個接著一個,特別是六歲內的孩子,家長總能感覺到孩子一段一段時間興趣點都不一樣。比如次序敏感期,空間敏感期,數數敏感期等等,真要劃分具體的時間段然後加以記憶,我覺得沒必要,我們只要信心觀察,抓住孩子的每個興趣點就足夠了,讓孩子來帶領我們前進,而不是我們牽著孩子不斷往前走。



數學思維啟蒙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你吃個飯,還能讓孩子比較不同碗之間的大小;你走個樓梯,還可以順數加倒數;你玩個蹺蹺板,還能讓孩子感知重力與重量問題。所以跟孩子一起,只要有心,那是有講不完的話。


baby的童年足跡


是的,孩子是一定要經歷一個數學敏感期的成長過程的,一般孩子在兩歲左右,就會開啟數字敏感期。

一個完整的數學敏感期,孩子們會展示出來,對數名的興趣,對數字的興趣,對數量的興趣,對數的書寫的興趣,對數的序列的興趣,對數的運算的興趣等等。


在孩子數字敏感期到來之際,父母只能做的是輔助的工作。

  1. 當孩子表現出對數的興趣的時候,就要及時給孩子提供教具,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數字。

  2. 當孩子表現出對數的興趣的時候,家長要不厭其煩地陪伴孩子玩這種數字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繼續推動他的興趣。

  3. 當孩子表現出對數的興趣的時候,家長要在生活中給孩子提供一些機會去運用數,比如,讓孩子幫忙買東西,讓孩子有機會去算一算,十塊錢能買什麼東西?不夠買什麼東西?不夠的話需要再加幾塊錢?


笑容悠然


孩子的數學思維發展肯定具有特定的敏感期,但是我認為按照年齡去劃分太過死板了。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需要家長做的就是真正瞭解數學啟蒙的理論知識,對應自己孩子的能力發展,適時的進行引導。


下面就以認識數這方面談一談。

首先,小嬰兒天生就有一定的數感,能夠感知多個少。在孩子開始會說話時,就要領著孩子去感受生活中數字的用途,比如門牌號,幾路公交車等等。

接著,就要用大量的實例讓孩子知道數字和數量的對應。比如4顆蘋果,5輛汽車。這裡可以引導孩子用點數來實現。

點數的經驗多了,就可以讓孩子多感知小數目的數量,以求不用點數能夠直接看出數量。



最後,當數感和數數都到了一定階段時,才可以開始10以內加減法。這時候還是要注意,要從故事開始,讓孩子領會數量的變化,而不要直接從符號等介入。

我們要做的始終是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蕾蕾老師話數學啟蒙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省聲先生說過:“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時間學數學,但我們其實只是學會了計算,而不是數學。“曾經美國一家機構對哈佛、斯坦福等眾多名校提供的調研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成功孩子的父母所擁有的共同特徵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他們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做數學啟蒙。

中國家長的數學啟蒙是從教孩子數數開始的,孩子剛剛會說話,父母就讓孩子從1數到20了,其實這樣做並沒有什麼意義。對於幾個月大的嬰兒來說,數學能力培養越早越好,數學能力的培養不止數字和計算那麼簡單,數學是認知和思考事物的方法,生活中無處不數學,數學啟蒙的方法也有很多種,和遊戲結合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遊戲的種類非常多,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選擇最適合的。

形狀盒:數學啟蒙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玩具,讓寶寶把不同形狀的玩具放到對應的孔洞裡,既能鍛鍊思維能力,又能練習小手的精細運動能力。

搭積木:用積木或者樂高搭高樓,和寶寶交流高樓有多少層,寶寶住在第幾層,加強寶寶對序數概念的理解。

鞋子配對:把鞋架上的鞋子打亂,然後讓寶寶給每隻鞋子配對,趁這個機會給孩子講解奇數和偶數的分別,配對成功的數字是偶數,配對不成功的是奇數,慢慢讓孩子理解配對的概念後開始對奇數和偶數有個認知。

扣球猜數:這是一個減法的遊戲,準備幾個球,先讓孩子數數有幾個球,然後用杯子扣住其中幾個,讓孩子觀察桌面上還剩幾個,再推算一個杯子裡還剩幾個,這可需要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數獨:針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開始嘗試和孩子一起玩數獨遊戲,從最簡單的9*9玩起。

掃雷:最常見的一種數字遊戲,強化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還能調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好勝心。

你還認為學會1+1=2是最重要的麼?早期數學啟蒙的意義遠不至於為上學後學數學課打下基礎,更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思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