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晚报:65种“传销币”造梦骗人 防范非法集资有妙招

晚报:65种“传销币”造梦骗人 防范非法集资有妙招

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蒙受超出个人承受能力亏损的,往往是忽视了与“回报”伴生的另一面——“风险”。央行行长提醒投资者,要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理念,天上不可能掉馅饼;近期,非法集资套路越来越多,人民日报再次刊文,提示社会公众防范非法集资有妙招;比特币、区块链备受关注,不法分子趁虚而入,滋生了大量披着“虚拟货币”外衣的传销、诈骗犯罪,据统计,近年已有65种“传销币”骗走千万人超百亿元。

第一则:银保监会主席、央行行长先后发声 提醒百姓理财风险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于5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在提到消费者保护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易纲强调,行业要树立“负责任金融”的理念,让消费者知道应该承担的风险和后果。他也告诫投资者,要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理念,“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是不会发生的,如果有人告诉你(一款产品)又保本,又有两位数的收益,你一定要小心。”现任银保监会主席、时任银监会主席的郭树清也曾提出,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要坚决制止。(来源:新浪财经)

第二则:人民日报:非法集资套路多 要"一增强、两问、三查"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发案数量增多,扰乱正常经济秩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非法集资犯罪套路也在不断更新。与早期“发传单—投资—高息—六月付本”的传统集资不同,新型金融集资披着虚拟经济、金融创新的外衣,利用“金融互助”“爱心慈善”“虚拟货币”“电子商务”“微信营销”等名目,组织集资活动,活动范围突破了地域限制,下线发展也超越了熟人圈子,呈现出蔓延广、迷惑强、诱惑大等新特征。识别防范非法集资需要“一增强、两问、三查”。点击【详情】查看(来源:人民日报)

第三则:65种传销币骗千万人超百亿元 多被头目挥霍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大批投资者抱着“快速致富梦”买入马克币、维卡币、百川币等“传销币”,最终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各地判决的141起刑事案件的犯罪套路如出一辙:不法分子在国内或国外注册成立空壳公司并设立网站,大肆宣传虚构某种“虚拟货币”的价值,捏造博彩、娱乐、医疗等实体项目,以多至百倍收益的“高额返利”为噱头,鼓励会员以开拓市场、与人共享等“拉人头”的方式赚取回报,不断吸纳会员会费达到敛财目的。(来源:澎湃新闻)

第四则:现金贷东南亚出海记 2.6亿人商机背后的残酷现实

“现在的东南亚,很像数年前现金贷业务刚起步的中国。你现在不去布局,机会就拱手让人。”一家国内互金平台负责人李凌告诉记者。然而美好愿景背后,是残酷现实。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对现金贷业务的监管日益增强,比如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OJK)对所有P2P贷款机构开启牌照监管模式,中国互金平台在当地直接开展现金贷业务的操作难度骤增,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当地金融机构相对“苛刻”的合作条件,通过“借船出海”掘金当地现金贷业务;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正导致优质借款人大量分流,整个现金贷业务面临获客成本提高、风控压力增加等运营新难题,稍不留神反而会陷入亏损窘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五则:学生疑陷“套路贷” 借2000元半年滚成20多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进行网络贷款,然而,所谓的网贷公司不乏一些诈骗公司。近日,合肥一大四女学生因轻信无抵押网贷遭遇“套路贷”,借款2000元后,半年时间竟“滚”成20多万元,最终整个家庭倾其所有还是补不上这个“窟窿”,网贷出现逾期,女学生甚至遭遇暴力催收。(来源:中安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