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为了高铁梦圆——记青州北站高铁站片区工作组党员干部

再过几个月,青州人民翘首以盼的济青高铁就要建成通车了。


上午9时许,高铁配套建设工程青州北站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候车大厅古朴而典雅,被密集的钢架挤满,钢架上火光闪闪,金属切割与碰撞声此起彼伏。站前广场四周,数台大型挖掘机共同作业,装载车来回穿梭,激起阵阵黄土。

中铁十局站前广场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原来计划4月8日进来施工,实际是比原计划提前了20多天,片区指挥部为我们工程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18年,站前广场征迁过程中,高铁片区指挥部用5天完成4个村130份协议的签订,提前2个月完成征迁任务,为工程顺利开展扫平障碍,受到青州市领导和工程施工单位的充分肯定。

重任在肩 坚决打赢征迁战

济青高铁青州北站征迁工作从2016年初修建铁路开始,到今年建设站前广场,分了三个阶段,共征用土地400多亩,涉及农户多,时间跨度长,拆迁蔬菜大棚多,青苗补偿多,任务重、难度大。

从当初的一片庄稼地、满目荒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如今的气势恢宏。何官镇人大主席、高铁站片区工作组成员张怀富回忆起征迁初不禁感慨,“我原来没遇到这么大的拆迁任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面对困难,如果不及时完成征迁任务,后续施工队将无法跟进,就影响整个工程建设。”

青州全市动员会结束后,大家憋了一股干劲儿,工作组代表的是整个青州市的形象,即使“双休无休”“节假不假”,也要把这场拆迁硬仗打赢,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工作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政策宣讲会、问题解答会,让大家首先熟悉征迁政策,同时多次深入项目现场,指挥调度。高铁片区工作组从各方抽调有经验的同志增援,全力以赴开展征拆工作。

“一把铁尺子量到底”,是对老百姓的承诺,也是对干部作风的检验。片区工作组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坚持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第一要务,签订协议一律不入户,全部在村委办公室现场签订,征迁全过程公开、透明。

用心用力 破解征迁难题

征地拆迁被喻为“天下第一难”,因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加上被征迁户不理解、不信任,征迁工作往往困难重重,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比比皆是。为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征迁组挨家挨户和群众讲政策、谈道理,用心用力破解征迁难题。

在站前广场的征地拆迁中,担心生计问题的村民不少,杨增刚的两市亩大棚全部被征迁,“拿急啊,老百姓没有地,老百姓民以食为天,咱就指着地吃饭。”

还有的种植户在征迁补偿上有了计较,一户大棚葡萄种植户就对评估十分不满。“因为大棚葡萄上市早,价格好。他的葡萄树正是产果的盛期,他的期望值也挺高,他就接受不了这个补偿标准,老百姓的心情咱也能理解。”张怀富介绍。

标准不能变,口子更不能开,张怀富和工作人员就找来评估人员叫上种植户进棚丈量。“去了四五趟,结果还是不满意,没有办法,有标准框着,只能去做工作,有时候工作人员晚上八九点都下不了班,回不了家。”

何官镇辛家村支部书记杨玉书从早上六点到次日凌晨,他每天走村串巷十几次,一段时间下来,他的体重减了十几斤,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

一次次讲政策,一次次算明白账,让群众明白支持征迁工作就是描绘更美好的未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执著韧劲及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这家种植户最终踏踏实实地签订了协议。

解决后顾之忧 赢得百姓信任

高铁片区工作组一方面扎实做好上级交给的拆迁任务,同时为种植户的生产考虑,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修建铁路给村民生产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横亘的铁路线把村里的土地分在南北,北边的大棚电断了,水也断了。村民杨增德说:“当时正是夏天,一天缺了水也不行,大棚需要卷帘机和放风机,天天放风,不然蔬菜会热死,种植户都特别担心着急。”

工作组在采取临时管道输水和人工作业基础上,和中铁十局积极协调,帮助村民打了一眼井,埋设了新的输电线路,水电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很多农民一点地也没有了,只能靠外出打零工挣钱维持生计,土地征迁款有的项目还没有拨下来,老百姓心里感觉一直很不安。为了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工作组尽力协调上级,并认真做好政策的解释,让老百姓悬着的心放下来。

工作组党员干部的辛勤工作,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拆出了大家的感情。一心想搞蔬菜种植的杨增刚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地上附属物的补偿款,在工作组协调帮助下建起了新棚,对高铁片区工作组的工作也更加理解,“当初大棚拆了,对自己肯定有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光考虑自己,咱市里建个项目也不容易,老百姓也理解这个事,更应该支持国家工程建设。”(记者 王化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