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求证“中兴事件”的不等式:创新>合规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自力更新。”

4月22日,甚嚣尘上的“中兴事件”传来消息,中兴通讯发布的《自愿性公告》,再次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正当网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时,这份公告称,“中兴把合规视为公司战略的基石和经营的前提及底线。”一石千浪。因为看不到中兴有一丁点自主研发创新的态度,这份公告引发众多网友吐槽,“膝盖软、软柿子”;“没有底气就把中字去掉”,云云。措词严厉,不在话下。

众所周知,战略就是选择,企业战略决定其发展方向。既然中兴选择了“合规”,就意为着中兴“只为‘合规’而生”。换言之,中兴活着的全部意义也就只有“合规”罢了。

“合规”本身没有错。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个连小企业都懂的制度流程问题,而不应当成为企业统揽一切、至高无上的战略。方向错误,满盘皆输;寄人篱下,在劫难逃。网友认为,“中兴事件”的教训与反思都是深刻的。

求证“中兴事件”的不等式:创新>合规

一家高科技通讯企业,一家著名的品牌企业,竟然轻易就被一次“事件”打回了原形,网友质疑其在技术上没有自己的独门利器,更没有“杀手锏”,并对此十分不解。

当然,“商海险恶,风雨飘摇”。偶等屌丝无法理解中兴“合规”背后的艰难选择。是几十年发展经验造成了今天的心态吗?或者说,是市场惨烈的竞争造成的吗?或许是这样,但不完全是。“中兴事件”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企业在痛苦。它的全部痛苦就在于:创新力衰落了。

求证“中兴事件”的不等式:创新>合规

与中兴的选择完全不同,另一家“中字头”企业,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铁建重工”),则选择做“创新型、服务型”企业,着力提高“敢为人先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场开拓与快速反应能力”等9种能力,并写入《“两型三化九力”发展战略》。

在铁建重工,创新蔚然成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N种创新,正是创新让它饱尝了丰收的甘甜,这一连串数字就是最好的明证:3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硬岩隧道掘进机国内市场占有率85%以上;600余件授权专利;800余名研发人员,平均每周研发出2项新成果……

据报道,铁建重工的创新始于一种气节与情怀——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与国外盾构机制造强国相比,铁建重工在产品技术上,经历了“跟着跑、并着跑、领着跑”的“三级跳”。董事长刘飞香说:“起初我们也考虑过与国外合作,但他们提出的条件,我们无法接受,要是他们来一个工程师,其月工资相当于我自己员工的年薪。”

求证“中兴事件”的不等式:创新>合规

“外国人能干的,咱中国人也能干,而且能干得更好!”刘飞香不止一次这么样。不请国外专家,不买国外图纸,现实留给刘飞香团队的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除了卧薪尝胆,日夜攻关,别无选择。

如今,随着“大国重器”盾构机产业的崛起,欧美等国际制造业巨头的盾构机在中国纷纷降价,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小,而铁建重工研制的盾构机早已出口至伊朗、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两家“中字头”企业,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命运。“生命不息,创新不止”,铁建重工成为全球领先的隧道施工智能装备和高端轨道设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这一切,掌握核心技术的铁建重工只用了10年。

反观中兴通讯,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探究它被美处罚的原因了。仅仅一次被罚“事件”,就被无情的“诺米骨牌效应”致其“休克”,忙于“救火”、股票停牌……这是为什么呢?偌大的中兴通讯为何如此脆弱?我们在询问现实,现实也在诘问我们。

求证“中兴事件”的不等式:创新>合规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人们在每一次失败的痛苦中,好像总需要这副“安魂剂”聊以自慰。希望善良的人们,别再用那些浮云般的荣誉,还有那些泡沫的数据来安慰自己了。过去的辉煌,历史的悠久,毕竟都是昨天的故事。

今天,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摆脱别人的束缚,“秀”出自己的“肌肉”,还得靠真功夫,还得靠自主研发,敢于亮剑。摒弃幻想,刻苦攻关吧!这既是企业立命之本,也是我们深深的祝愿。

“创新>合规”,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一道关于市场竞争的“考题”,它需要我们用行动来作答。痛定思痛之后的中兴通讯,终将书写出满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