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女兒怒甩作業本到媽媽臉上,媽媽這樣應對,結果皆大歡喜

女兒怒甩作業本到媽媽臉上,媽媽這樣應對,結果皆大歡喜

昨天,女兒給我上了一課。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女兒做完數學家作,我問她:“你檢查了嗎?”

女兒沒好眼色看了我一眼,說:”我不想檢查。“

我內心受到一點傷害,這孩子怎麼能這樣?

但我還是溫和而堅定地說:”做完作業要檢查一遍。”

女兒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打開作業本,開始檢查。

沒檢查幾分鐘,女兒發出不滿的叫聲,“好煩,我不想檢查。”

我沒有說話,靜靜地看著她。

女兒把作業本一合,然後順手把作業本摔到我臉上。

換作以前,我肯定是咆哮大怒,維護作母親的威嚴。

這次,我忍了。

我平靜地說:“你再扔一次試試看。"

女兒在我的激怒下,又一次把書本甩過來,但明顯力度輕了很多,也沒有摔到我的臉上。

接著,女兒開始“表演”。

她把她的玩具狗“扔到地上,大聲說”以後我再也不跟玩了。“

我假扮小狗,發出哭泣的聲音。

”別哭了,再哭我就走了。你還哭呀,還哭我就打你了哈。“

女兒怒氣衝衝,摔門而去,踹門而回。

女兒怒甩作業本到媽媽臉上,媽媽這樣應對,結果皆大歡喜

看著她,我突然意識到,孩子這是在扮演”生氣的媽媽”。

當我生氣的時候,面對哭泣不止的女兒,就是這個樣子。

我不禁動情地對女兒說:“寶貝,原來你是在扮演生氣的媽媽呀。謝謝你,讓我知道原來生氣的時候,媽媽的行為很不好,我也更能理解你當時哭泣時的感受了。”

女兒聽了,嘴角露出一笑,但很快又收回,繼續她的”表演“。

我也配合女兒,繼續把這場戲演下去。

戲演完了,女兒坐在我腿上,我再次感謝女兒,感覺到當時氣氛相當融洽。

於是,我趁機對女兒說:”寶貝,我們身體有兩個精靈。一個是好精靈,一個是壞精靈。好精靈知道做完作業,應該檢查一遍,這樣正確率就會更高。壞精靈呢,總想拉著我們去休息,不讓我們好好學習,學不到新知識。我們啊,要和好精靈做朋友,不和壞精靈做朋友。“

女兒先前的不快早就一掃而光:”原來是壞精靈在我身體裡搗蛋。媽媽,我這就來檢查作業。”

女兒怒甩作業本到媽媽臉上,媽媽這樣應對,結果皆大歡喜

看著女兒認真檢查作業的神情,我回憶起剛才發生的事情。

這場衝突裡,如果我當時沒有忍住女兒的挑釁,必然又是一番大吵大鬧。

有時候,父母需要向孩子“妥協”。對孩子妥協,意味著去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在合理的空間裡賦予孩子權力,讓孩子做主。

檢查作業是孩子份內的事,我希望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就不能採取逼迫或難堪的手段。

相反,在雙方情緒都安全的情況下,我用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去強調檢查作業的重要性,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

換句話,不要讓孩子恐懼學習,而是讓孩子愛上學習,這才是家長與孩子關鍵對話中明確的首要目的。

因為牢記這個目的,我沒有選擇生氣,儘量壓住怒火,結果,女兒給我上了一堂課。

生氣時的媽媽真的很嚇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