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清朝一支“阎王部队”,不输关宁铁骑,手持一道铜牌,挡路者必死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清朝战场上,躲在一边看两军对阵,突然人群中杀出一群头戴虎帽、身穿虎、手持油浸过藤牌的的清兵,恭喜你,你遇到的是一支清朝的特种部队。

现在清朝戏几乎没有这种形象,其实导演应该加上藤牌兵,一定很好看。

在清朝藤牌兵的历史很悠久,原本是郑成功搞的特色,后来被清朝收编了,为大清服务了。藤牌兵的服装很有特色,他们虎头虎脑的,拿的武器也令人耳目一新。

在平定雅克萨、张格尔之乱,虎衣藤牌军成了骑兵的克星,他们使用的藤牌都是被油浸过的,可防弓箭,还可以防鸟枪。

清朝一支“阎王部队”,不输关宁铁骑,手持一道铜牌,挡路者必死

藤牌兵并非康熙创立的,但是由康熙重新整编的,当时康熙急于寻找能抵挡火器的东西,他与人商议如何防御火器,此人就说对付火枪要以柔克刚,然后召唤六个随从在康熙面前表演。

康熙让神射手朝这六个手持藤牌的人射击,这些人迅速翻滚无一被命中,还滚到射手眼前攻击他们,让康熙看得大呼“过瘾”,回去后冥思苦想,经过筹划设立了自己的虎衣藤牌兵。

这支虎衣藤牌兵曾将俄国人杀得嗷嗷惨叫,俄国人的马一看见藤牌兵就吓得拼命嘶叫,因为藤牌兵砍马腿的技术一流,战马也纷纷嘶叫求饶,希望他们不要砍自己的腿,之后战马纷纷倒地,战争的胜负不言而喻了。

据《清史稿》记载,康熙曾派人到山东、河南等地挑选藤牌兵五百名,又让他们挑选藤牌和片刀一起带上京师,他还亲自检查藤牌兵的装备,让他们加固藤牌。在康熙年间这样的部队战力绝对堪比特种兵,用所向披靡形容也不为过。

清朝一支“阎王部队”,不输关宁铁骑,手持一道铜牌,挡路者必死

“藤牌稍薄,双层者加旧棉一层,单层者加旧棉两层,坚固可用”,命“侯林兴珠与营造司郎中佛保监修,进式后速发”(《清史稿》)。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两百多年前虎头虎脑的藤牌兵什么样子,乾隆时期有个来中国访问的英国人曾经画下他们的样子,除了少画了一条“尾巴”,其余还算挺像的。

清朝一支“阎王部队”,不输关宁铁骑,手持一道铜牌,挡路者必死

藤牌兵没有头盔,因为要在地上打滚,所以衣服轻便而且光溜溜的,没有清兵那么多复杂装备。

在清朝中期藤牌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所以民间禁止私造。很多人写小说,穿越到清朝造藤牌造铁器,其实在清朝中期对民间限制很严,百姓哪怕有一个稍大点的铁锅,都要注册登记,害怕他们打铁器用。

清朝一支“阎王部队”,不输关宁铁骑,手持一道铜牌,挡路者必死

英国人吹嘘说,他们不是靠着坚船利炮打赢中国人,即使近身肉搏,一个英国人能干掉两个藤牌兵,不吹真的能死吗?切莫说藤牌兵是特种兵,他们身手比一般士兵要灵活得多,单说英国人和中国人不用任何兵器徒手搏斗,也未必是当时清兵的对手。

所以对双方的战斗力大家都只是揣摩,只能说各国都有精锐力量,但英国是靠着火炮取胜这话也是不错的。

清朝一支“阎王部队”,不输关宁铁骑,手持一道铜牌,挡路者必死

洋人的枪炮确实是清兵难以抵挡的,即使蒙古骑兵也照样玩完,藤牌兵也不是天兵天将,所以在跟英军对峙时当然吃亏。

在浙东反击战中,藤牌兵奉命与英军一战,在激烈的巷战中英军密集的火力让瞬息收割了虎衣藤牌兵,这些士兵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纷纷倒地死去,一共死了六百多人。

清朝一支“阎王部队”,不输关宁铁骑,手持一道铜牌,挡路者必死

战争的颓势已经无法逆转,属于藤牌兵的时代也已经过去,后来英军在厦门再次碰见虎衣藤牌兵,经过激战藤牌兵又死了不少。

经过与英军交战,清政府也明白肉身不是大炮的对手,所以就将这支特种部队“雪藏”了,后来他们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