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江西宁都黎氏家训析义

江西宁都黎氏家训析义

淳孝悌

正明分

输国税

劝作养

勤生业

谨嫁娶

第一条“淳孝悌”,说的是“父母兄弟固当尽敬尽爱,由父母以至诸父母,由兄弟以至诸兄弟,亦当尽敬爱”。这就是说,我们黎家人不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及与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好,而且对别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即对外人)也要好;此外,“凡我族姓,毋复倚势位富厚睥睨一切”,这就是告诫后人,如果有权有势,也不要仗势欺人。这条所强调的,就是要将“忠孝”扩展到对待一切长辈和长者。

第二条“正明分”,强调的是我们黎姓人要“以名分为重”,不得“以富欺贫,以强凌弱”,“有名位者”不得“蔑视贫弱”。而且还要求“凡我子姓,务宜互相扶植,启佑后人”,即家族内部的人要互相督促和教育后代子孙,对贫弱者要尊重而不得欺凌或轻慢。这一条,强调的是平等待人,即使自己再“富”再“强”,也不得看不起穷人和弱者。

第三条“输国税”,内容是:“夏税秋粮乃国家重务”,“故每年粮差,务依期早输,庶上免官司之忧,下称良善之家”,开头先是说了缴纳公粮赋税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接着是要求我们黎家人每年都要按时、及早缴纳公粮赋税,说这样除了可以避免官府的追讨和惩罚外,也只有积极缴纳公粮赋税,才能称得上是“良善之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爱国”和“尽好作为公民所应尽好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劝作养”,是要求我们黎家人不得“耽酒色,损志堕业”,做父母的对于“贤肖”,“务宜建筑幽室,投明师择良友,定程督课,一切灯油饩廪之需,须当周悉,切不可让家事分其志虑”,而作为子弟,则应“思父兄艰难勤苦,兼程进税科目之途”。也就是说,不得沉溺于酒色玩物丧志,对于贤良子弟,父母兄长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挑选好的师友来支持其把书读好,读书所需的灯油和钱粮等应当给予满足;而为人子弟,也应想到父母兄长供养自己的艰难不易而以发愤把书读好,考上功名来作报答,这就充分地体现出了我们黎姓人也和别的客家人一样,十分崇文重教。

第五条“勤生业”,内容是:“勤则必振,惰则必衰,此利之常也,我族以农桑发迹历数十世矣,凡我族众,须当尽力田亩东成西作,务期三年耕余一年之食,则仰事俯畜庶几有赖”,“倘无恒产可耕,即工贾末作亦生业系焉,慎虚时玩日,蹉跎岁月,以贻后悔”。这条家训,就是要求我们黎家人要勤于劳作。在古代,因传统观念认为“无商不奸”,因而凡是顾及身份或体面的人家,都是不屑于从事经商做生意这种被人认为是“奸诈无良”之职业的。但这条家训却说,如果没有土地可耕,则也可以靠从事务工经商等“末等”职业来谋生,总之就是不能懒惰、游手好闲。这就体现出了我们黎氏先祖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明和务实、理智。

第六条“谨嫁娶”,说的是在择偶和婚配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嫁女必胜吾家,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敬必戒;娶妇必须不如吾家,则事舅姑必执妇道”,“嫁娶必择故家巨族,勿论贫富,慎毋贪财,辱我先人”。也就是说:嫁女,应当嫁给比自己家好的人家,这样女儿在对待和服侍夫家上,才会有敬畏之心和知道注意自己的言行;娶媳妇,则应要找那些不如自己家的人家,娶这种人家的女儿来当媳妇,才会遵守妇道;结交亲家,应选择有大气、名声好的人家而不要在乎其是贫是富,如果该选什么样的人家都不明白,就有可能会损毁门第、败坏家声,绝不能因为贪图钱财而有损祖宗的好名声。

黎炯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教师。广西客家传统大市来宾大里香河村人,祖籍梅县梅南镇滂溪村。多年来他随广西文化学者、客家民俗研究者赴粤东、闽西、赣南寻根问祖,从中挖掘并解读了唐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黎度后裔各支系的“家训”以及“族约”和“族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