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陈新诗


从今年的高考作文来看,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越来越明朗,即体现高考的人文导向性的“立德树人”——“立德”立的什么德?“树人”树的什么人?更加明确。

“立德”,体现了从个人道德修养到对国家社会、对时代生活,对人生百态等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成为关注社会、时代、关注祖国命运和自己前途命运联系的人。

例如:去年的全国I卷

今年的全国I卷:

两卷的着眼点都注重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引导高厂中生从“小我”的圈子里跳出来,着眼于国家发展,时代变化上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人”,树立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引导青少年对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之间联系进行思考,培养有时代情怀、有历史使命感的人。让高中生谈的是中国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论的是时代风采,传播的是社会正能量,写的是人生感悟、社会责任。以致于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例如去年的全国Ⅱ卷高考作文


今年全国Ⅲ卷作文题:

【2018新课标全国lll卷高考作文】:

材料作文,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由此可见高考作文意蕴深远开阔,已经跳出了对“小我”“小情”的关注,转向对社会、时代、人生前途、国家命运的“大我”“大境界”上来。

这就意味着高中生在“死读书、读死书”,没有个人独到敏锐的对社会、时代、人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没有一定高度的思想见识,没有对社会、时代、生活、人生等广阔领域的关注和见解,是注定写不出好高考作文的


指尖教育帝国


其实,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还是有目共睹的,当然是在关心作文题目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眼里。

以前自主命题省份较多,现在则是全国卷,分不同区域适用,但试卷内容组织不同,高考试卷结构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近年来,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可谓越来越丰富,涉及时政热点、漫画图表、名人名言,甚至网络流行语等,呈现出答题材料来源多元化特点,当然一般性编撰材料毕竟还是基础,所以是大多数,让学生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800左右的文字。

此举,既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认知、掌控和判断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和答辩能力,特别是对语言的掌握,以及熟练运用程度,如同个人看到此题目,能立马在键盘上敲打文字,这种回答无参考资料可查询,貌似真正的答题高手,也就不必再谦虚了。

此外,倡导自主创新,更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实际上贯彻了写作教学的新理念,明显和中央强调的创新等时代主旋律相结合起来了。

有人主张淡化作文时代特征,远离政治什么的,那纯属扯淡,作文虽然要继承远古的优良传统,但也必须和现实生活相贴近,在人人都有手机包括高中生也不例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那显然是不可能了,其实,提高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之需求,就是当下最大的政治。

因此有的题目也给出了写作范文,但其材料立意,却是丰富多彩的,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写作角度,展现个性,自主创新,避免了学生对材料陌生,无话可说的尴尬,有效提高了知识面广的学生的考分,考生的写作水平高下立判。

作为一个以前的文科生,个人更喜欢倡导自主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作文,考生可不必拘泥于小节,完全可以天马行空地发表自己的高论,立意吃透临场发挥好了,离高分也就不远了。

学语文目的就是运用,而运用除了讲话,关键就是写作,作文要写得好,正确理解题意很重要,写作过程就是平常学习语文的积累,展现对社会、对人生、对事物、对未来、对理想、对人情等看法,作文题目千变万化,但其内容却逃不过这些方面。

当然,今年的作文题目,全国卷2《对战机的防护》,让作为军迷的个人眼前一亮,这是个人选择回答这道题目的最初动力,高考作文难得和军事挂上钩,作为军迷又岂能轻易放过。

倘若悟空问答出《对战机的防护》,个人一定第一时间作答,毕竟冠名军史的作者,写高考类的文章,似乎有点窜岗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6月7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从今年各卷的情况来看,许多材料作文,越来越贴近现实,如果不是对社会有所了解和思考,很难下笔,下笔也很难得到高分。


今年最典型的例子,是全国3卷的作文题(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适用):

围绕以下三个不同年代的标语作文: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雄安新区,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道作文题,看起来并不难,但对于十八岁左右的青年学生来说,要写好非常不容易。

三个时期的三条标语,包含了从思想认识到基本国策的大命题。要写好这篇作文,应当对标语所对应时代的中国社会和时代特点有所了解。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首倡思想解放的改革开放初期,把“金钱”放在显著位置,是非常大胆的一种突破,代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渐渐确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是在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的时期,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对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新认识,而科学发展观也因此成为发展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是进入新时代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把握住“人民福祉”四字,基本上就能理解这一点。

再如北京卷作文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一一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北京卷给的两个题目,前一题与时代精神有关,后一题与当前国策有关,如无相应了解和思考,都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从作文题来看,材料作文仍是高考作文的“大户”,所给材料也离现实越来越近。作为“指挥棒”,自然也要求考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时事政治不能满足于背一些知识点,而是要对社会和时代发展有较为系统的了解,自己也要对时代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最后,祝各位考生继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拿到自己理想的分数。


牙牙小语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延续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改革趋势。而高考作文改革的趋势,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材料作文,给考生材料,由考生自主命题。出材料作文的目的,是给学生思辨空间和表现空间。而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是语文作文的基本功能。一个好的作文题,要给学生较大的思辨空间和表达空间。

但这需要材料作文给的材料,不能“主题先行”,即不能给考生设定表达的观念,因为这样一来,考生的思辨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千篇一律,有不少空话、套话,甚至“鸡汤文”。

近年来的高考材料作文,就出现不少学生还是用宿构、套题的方式应对的问题,这就没有起到材料作文改革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的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就明确了表达的主题,如果这类材料作文增多,学校老师、学生在准备作文时,就会采取宿构、套题的方式。今年的全国卷I作文和浙江的作文(浙江精神和浙江人)、北京的作文(新时代青年),从命题角度,希望学生畅想、畅谈,但从学生写作角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主题先行”问题,学生的思辨空间不大,表达的观念会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出彩的文章。

二是给学生选择,从2个作文题、3个作文题中选择一道写作,这给学生选择空间。像北京的作文,微写作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这有利于考生选择适合自己表达的材料、话题写作,这是高考改革扩大学生选择权,在考题中的体现。

以上两方面趋势是十分明显的,也会在今后的语文作文中继续坚持。而对于语文作文题,当前存在一个争议是,究竟是题目贴近现实、时代性强好,还是淡化作文的时代性特点,集中关注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好。赞成贴近现实、时代性强的人认为,这样出题,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不赞成者则认为,语文作文题,不是政治题,也非科技题、历史题,不应考察学生对时政的了解,考察时政可以通过政治考试,过于贴近社会热点的考题,并不利于考察语文作文本应该考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反而很容易让学校老师、考生押题。其实,作文题目不在于是否紧跟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性,而在于题目是否给学生思辨、表达空间,只要能给学生思辨和表达空间,这样的作文题就是好的作文题。


熊丙奇看教育


趋势变化,简单的讲:

关心国家所需要的,时代所需要的,大众所需要的。当用心关注这些的时候,高考作文题不再值得研讨实则毫无意义,不再追求投机确有胸有成竹的人文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