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张凯杀了曹操他爹,最后张凯的下场如何?

农村晓磊


张闿带领兵士送曹嵩一行,晓行夜宿很辛苦,眼看就要送到目的地了,恰好遇到了大雨,这些人避雨来到了一座寺庙。曹嵩和妻妾都在屋里安歇了,张闿和这些士兵冻的只哆嗦,没办法站在过道里避雨,此时又冷又饿,士兵多有怨言。

此时张闿对士兵说:"我看这老东西东大包小包的不少,车里箱子沉甸甸的,想必金银财宝不少,我们何不把他们宰了,然后分了财宝各奔东西?这些士兵正无处发泄心中的不满,于是纷纷同意。

原来张闿见财眼开,贼性不改,张闿原本是黄巾军的贼头,黄巾军兵败张闿被俘,陶谦收降了张闿。

张闿和兵士在深夜时,一齐动手,把曹嵩和妻妾奴仆10多人都杀死了,张闿和兵士把财宝分了,张闿往淮南投奔袁术,后来张闿奉袁术之命假装路过陈国,并刺杀了当时的陈王刘宠和陈国国相骆。


袁术使部曲将张闿,阳(通佯,佯装之意)私行到陈,之俊所,俊往从饮酒,因诈杀俊。——引自《后汉书·陈王宠传》

秉烛读春秋


一个小人物,改变了三国的历史。

张闿最开始是黄巾军的将领,黄巾军失败后张闿无处可去,便勉强投降了徐州牧陶谦,在其手下担任都尉之职。

有一天,曹操的父亲曹嵩带着家小和许多车财宝路过徐州,陶谦为了与曹操交好,便派遣张闿率领五百名士兵护送曹嵩。可是这个张闿贼心不死,看见曹嵩的财宝起了贪心,便杀了曹嵩全家,劫走了财宝。张闿不敢再见陶谦,便带着财宝往淮南袁术的地盘而去。
配图

张闿来到袁术的地盘以后,得到了袁术的重用,派遣张闿去刺杀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张闿完成袁术的任务后,便下落不明。

其实在历史上张闿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影响很大。张闿杀了曹嵩后,使曹操攻打徐州师出有名。曹操利用刘备,吕布和袁术之间的矛盾夺取了徐州。曹操得到徐州,刘备也逐渐做大,天下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张闿杀害陈王刘宠后,东汉王朝再无安宁之地,袁术也因此变得更加猖狂,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张闿影视人物图

张闿的去向没有被记载,但至少可以确认的是,张闿并没有被曹操追杀,最后的结局可能是被袁术杀人灭口或者自己亡命天涯去了。其实张闿的下场并不重要。重要的的是,一个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且被历史记录下来,对于张闿来说值了。


历史,往往被小人物在不经意料间改变。我是正经说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在路上哦!


围炉煮酒话春秋


曹操的父亲曹嵩遇害这件事,不论是否徐州牧陶谦指使,我们可以肯定两个结论。

  1. 曹嵩是被人杀害的。

  2. 杀害曹嵩的凶手是陶谦部将(都尉)张闿。

按照史书记载,张闿在史书上出现过两次。

裴注引韦曜《吴书》:太祖迎(曹)嵩,辎重百余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
范晔《后汉书·孝明八王传》中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袁术使部曲将张闿阳私行到陈,之(骆)俊所,俊往从饮酒,因诈杀俊,一郡吏人哀号如丧父母。

对于谢承《后汉书》中的袁术部将张闿是否与杀害曹嵩的张闿是同一人,近代史学家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写道:(张)闿奔淮南,投袁术也。前袁术为曹操所败,走据淮南,闿新杀操父,惧操见伐,故往依之。范书《孝明八王传》注引谢承书曰“袁术使部曲将张闿阳私行到陈,之骆俊所,俊往从饮酒,因诈杀俊”,即其人。


卢弼认为当时盘踞在淮南的军阀就是袁术,《吴书》中说张闿奔淮南,就是投奔袁术去了,所以谢承《后汉书》中袁术部将张闿,就是同一人。

同时我们也知道:陈王刘宠确定死在建安二年(197年),而曹嵩之死是在此之前。因此从时间顺序上看,张闿投奔袁术,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卢弼的见解是有史料依据的。



从史书上记载的这两件事来看,张闿简直就是个“刺客”,先杀曹嵩,又杀陈国国相骆俊,第一次导致曹操两伐徐州,引发徐土动荡,生灵涂炭;而建安二年这一次,袁术随即侵占陈国。

建安二年(197年)时,袁术已经在淮南僭号,与曹操控制的许都汉廷对抗。袁术侵占陈国,就是非常严重的敌对行动,曹操听闻此事,也顾不得讨伐南阳张绣(当时曹操的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都命丧张绣之手。),立刻组织大军讨伐袁术。

袁术的部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留守陈国,曹操一战击败袁术军,并将这些人都斩杀了。袁术见战败,只得撤兵,曹操也无力南下,返回许都了。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年)(197年)秋九月,(袁)术侵陈,公(曹操)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豊、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公还许。

从这件事看,张闿没有了记载,若要脑补,曹操在此战中,斩杀了张闿,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再往后,袁术败亡,曹操也忙于与袁绍对抗,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旋即转战合肥,并派猛将张辽等人围剿占据江淮,袁术的余党陈兰、梅成、雷薄等人,各处传记记载中,也没有再看到张闿的名字。

我觉得,张闿要么是在197年或209年这两次战斗中丧命,要么就是隐退了。


有人会问:考虑张闿会不会投奔江东?

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江东很多士人来自徐州,他们对陶谦的感情很深,例如陶谦死后,张昭还为他写追悼文。张闿要想去江东,首先过不了张昭这一关。


浔阳咸鱼


在曹操父亲曹嵩被谁杀害的问题上,历史上基本有三种说法:

1、 曹操已经与徐州牧陶谦正式开战,其父亲在徐州琅邪不安全,迁移到兖州,路上被陶谦派兵截杀在《三国志武帝纪》、《后汉书应劭传》和《世语》上有记载。

2、 曹嵩向兖州迁移,陶谦阴平守将和士卒贪利而截杀之;此为《后汉书陶谦传》中记载。

3、 曹嵩向兖州迁移,陶谦专门派张闿带兵护送,张闿在半路贪利而截杀之;此为《吴书》中记载,《三国演义》也是如此描述

综上来看,曹嵩的死一定是和当时的徐州牧陶谦有直接关系,但具体细节上所有的史书都没有更详细的记载,所以曹操也就把杀父之仇记在了陶谦身上。

《后汉书 陶谦传》称曹操攻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资治通鉴》则记载仅彭城一次就坑杀男女数十万,可以见到曹操的报复心理也是很血腥的。

至于具体到某个人杀害曹操之父的,历史没有细说,也不影响历史走向大局,所以史料只是记载了曹操和陶谦的战争。

但就针对本问题来说,张闿的下场也有两个版本

1.《后汉书》记载,张闿是陶谦帐下都尉,太祖父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辎重百余两。陶谦遣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

2《三国演义》张闿是陶谦帐下都尉。初为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谦欲结纳曹操,知操父嵩经过,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大雨骤至,投宿寺院。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同声嗟怨。闿唤手下头目于静处商议,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但总体来说笔者认为,张闿在那种乱世应该不会善终,毕竟贪财者必死于财,作为尊重历史,没有记载的我不能随意杜撰,只能呈现史料记载。曹嵩被害的最后受益人是曹操,有了好的道义借口,并最终取得了徐州,按照曹操“宁可负天下人”的个性来说,曹嵩之死不可察、不重要,但栽赃陶谦以便有理由打徐州都是有可能的,毕竟曹操是那种“欲成大事,至亲可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