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2017年,当国内影迷们为《战狼2》欢呼的时候,法国也上映了一部他们的国民级电影《天上再见》,首映时法国前总统欧兰德主动邀请政商名流集体为电影打call,无论投资还是票房该电影破了法国影史多项纪录,在法国本土获得超高的评价。

这也是深夜菌看过最好的反战电影之一,几乎比肩那部经典的《西线无战事》。烂番茄90%新鲜度。豆瓣评分7.9(我真心觉得给低了)。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有意思的是,《天上再见》这部在法国获得超高赞誉的电影虽然主题是反战,但同时也是部法国人自黑打脸之作,把法国官方和军方黑了个体无完肤。

故事简介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天上再见》改变自文学大师皮耶尔•勒迈特的同名犯罪小说,该小说与2013年获得法国最高的文学奖项龚古尔文学奖,《时代周刊》对本书的评价是:感人至深,令人愤懑,充满智慧,无比炫目。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皮耶尔•勒迈特向媒体展示自己得到的奖金:10欧元:(真不愧是全球最低的文学奖)

故事讲述的是一战结束后,法国贵族青年爱德华和老兵阿尔伯特从战场归来之后发生的事情,阿尔伯特和反派中尉的纠葛是一条表面的复仇线,核心主线是爱德华对战争的嘲讽和复仇。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影片的反战有些癫狂

和一般的反战电影悲怆的氛围不同,《天上再见》把反战情结巧妙地融入到了一个精彩的复仇故事中,整部电影虽然是一出悲剧,但看起来并不压抑,很多地方会忍不住令人莞尔一笑。

这是一个法国文学味很浓的电影,悲怆情节的通俗化,甚至把“向战争复仇”这么极具浪漫主义的主题表现的这么有戏剧性,实在是令人称赞。

鬼才导演和大眼睛主演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天上再见》剧照

这部牛叉的电影是阿尔贝•杜邦泰尔自编自演自导,扮演了片中懦弱的阿尔伯特。作为导演,他真的很喜欢用长镜头。为了契合《天上再见》的主题,采用了大量的空中俯拍,让观众有种上帝视角。

作为演员,他扮演的阿尔伯特是整部电影保持乐观轻松的主要原因,滑稽卑微又有点不择手段,面对心上人又温情脉脉——老戏骨的演技你怎么挑剔?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扮演爱德华的毕斯卡亚特另一部大家可能知道的电影是那一部《每分钟120击》,反正他其他的电影我是没有看过。他扮演爱德华简直太适合,毕竟从头至尾带着面具的爱德华全靠一双眼睛演尽喜怒哀乐,没有一双大眼睛绝逼做不到,而他的眼睛真是堪比ET啊。

一战是最好的反战题材,因为它从头至尾都是一场闹剧

反映一战的电影我们看的并不多,这是因为好莱坞更喜欢拍摄美国参与更多的二战和越战。

但从反战角度来说,一战无疑是最好的题材。二战至少有超级反派希特勒和东条英机的存在,至少还能占到反侵略的正义立场上。而一战简单概括就是:一大家子欧洲贵族内部吵架+一群好战军方高层怂恿+一群不知战争为何物但知道已经挂了的士兵们。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一战中欧洲的皇室大家族

这场战争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意义,任何一个参战方都不是无辜的(可能比利时除外),都谈不上“正义”,根本就是全世界6500万人陪着欧洲皇室的几个亲戚玩了一次三国杀,无辜的只有死亡的那一千多万普通士兵和平民。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圣诞停战事件

所以一战中发生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让高层无比震怒的“圣诞停火”事件:1914年平安夜,西线战场的敌对士兵们在无任何高层命令的前提下默契的停火,这些杀的你死我活的小伙子们彼此相拥,唱歌喝酒互相祝福“圣诞快乐”,彼此约定第二天谁都不能开枪。在比利时,英军和德军甚至还办了一场友谊足球赛,踢了个昏天黑地。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一战中,大部分的士兵都是笑着走上战场,但从见识到战场残酷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开始想着战争如何才能结束。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

所以他们对于战争的认知非常清楚,就连德国的战争英雄,被称为“红男爵”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也说:即便在战争中,杀死一个人也是谋杀——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击落了80架敌机。

这部电影让法国人在反思什么?

对法国人来说,一战不但比二战更残酷,也更值得反思,因为他们从头到尾一直是根搅屎棍。

一方面法国当局是战争的积极发起者,因为他们要报普法战争之仇,影片中爱德华命人嘲弄制作的人偶,就是他眼中的法国战犯们;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另一方面,在战争结束时法国当局根本没有任何反思,反而全国树立战争雕像,肯定战争的正义性——所以影片中爱德华一手制造的雕像骗局绝不是为了发国难财,而是为了向战争复仇。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电影中,爱德华如同所有懵懂无知的年轻人一样,几乎是唱着歌上了战场,临走之前还向严父调皮的吐了下舌头。等炮弹打烂了他的半张脸,才知道发动战争的人有多无耻。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如同所有的士兵一样,阿尔伯特一直盼望着战争的结束。但即便在战争结束前两天的11月9日(真实历史上这一天德皇威廉一世下台,德国国内已经投降),仍然要在中尉的诡计下再次冲锋陷阵。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战争之后,但是阿尔伯特和爱德华的遭遇又是当时法国军人的真实写照,曾经的会计做不了了,身体的伤痛需要大量的吗啡止痛,很多军人为了钱或吗啡在街头大打出手。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而爱德华,这个富二代、艺术家、英俊贵族,现在半边脸消失,染上了吗啡毒瘾,无法面对之前的家人,在心理创伤中艰难度日。

战争的悲剧不仅在于战场上的杀戮,还在于如何战后如何弥补战争的创伤。阿尔伯特崩溃之时对着爱德华大喊:对我来说,你比战争还要可怕!——

不要以为战争结束,你就真的脱身了,战争的创伤会永远折磨着你。

这部电影中法国人是怎么打脸的?

而作为反派的中尉,则是法国官方的代言人,具备了当时法国官方的一切罪责: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枪杀两个无辜的侦察兵发起战斗——战争原罪;

面对敌机,头也不回的逃走——政客的圆滑;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看这人生赢家的步伐

战后鼓吹胜利,毫不在乎军人死活大发国难财,迎娶白富美,睡遍老婆闺蜜——这TM就是个无耻的人生赢家。

罪行被揭露时,他却毫发无损,揭露中尉罪行的那个督察员,不但没有因此晋升反而被提前退休(电影中没体现这一细节)——不懂反思。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所以阿尔伯特干掉了中尉,爱德华嘲弄了作为战争罪人的法国当局——这部法国人的国民电影,不是为了集体打脸,而是为了集体反思,在法国还好评如潮,法国人这种敢于自黑的反思精神真的令人佩服。

父子情深,一边泪目一边起鸡皮疙瘩

这部电影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爱德华和父亲之间的矛盾没有交代清楚,以至于让最终的结局有点意外。从电影中表现的因素来看,至少下面几点是清楚的: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1、父亲本身是个军人(办公桌上的军装照),作为当时的法国贵族应该摆脱不了战争的干系;

2、父亲是性格强硬的军人性格,而爱德华是个敏感的艺术家体质;

3、父亲是正派的,所以厌恶中尉;但他又是圆滑的,所以放过了中尉;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4、父子见面那一场真的太精彩了,明明认出却不相认,明明想哭却又抑制。

如何才能去弥补战争的伤害?

一战结束后法国作为战胜国报了普法战争一箭之仇,坚持严惩德国。

在国内掀起对德国的仇恨,不顾英国和美国的反对,鼓动签订了刮分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和约签订时候,英国人劝法国人别把德国逼得太紧。而美国国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他们表示:这样苛刻的和约根本带不来和平,带来的只是更残酷的战争。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反对凡尔赛合约的游戏

对此,高傲的法国人当然不屑一顾。他们要直到20年后,被希特勒复仇的火焰吞噬时,才懂得反思战争。

从战争开始的那一刻,伤害已经形成;要想弥补这样的伤害,需要更大的伤害来弥补。

上了战场是男子汉!

《天上再见》:法国人宁愿打肿脸也要反战?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里说: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这篇文章还说过一句让无数军迷们恨到牙痒痒的话,为避免引仇恨,我就不引用了。)

但是,不管反战的电影有多么深刻,身边总会有跃跃欲试想上战场的小伙子,就好像一战时那些兴奋的小伙子一样。

大多数男人都是好斗的,但只有死亡发生的时候才知道战争根本就TM不是打架——更多的情况是,你连敌人的脸都没看见就已经挂了。

值得庆幸的是,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战士们至少不会承受一战那些断手断脚的苦,科技这么发达,也许……基本上……可能连渣都剩不下吧。

这部电影有露肉吗?

之前我曾经说过,问深夜门推荐的电影有没有肉,就好像问黄河有没有水一样,根本就是废话。

这部电影尺度不大,但也有香艳,两场肉戏都让反派中尉演了。

没错,就是那个娶了白富美睡遍女闺蜜的人生赢家。但是我就不截图了,一截就是违规。

备注1:熟悉一战的历史,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会更棒。不熟悉那段历史的强烈推荐大家一部纪录片《天启:第一次世界大战》,B站就有。

备注2:把片名看成《天上天下》的自觉去面壁,我就是面壁过来的。

备注3:别忘了关注微信号“深夜门”,老衲先谢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