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长于骑射、不善海战的清军为什么能统一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就去逝了,他的长子郑经继位。清朝曾几次派员到台湾“招抚”,郑经都拒绝了。他坚持台湾要与朝鲜的待遇相同:不剃发,不换清朝服装。清政府坚决反对,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能与藩属朝鲜相提并论。

长于骑射、不善海战的清军为什么能统一台湾?

康熙

由于双方立场完全对立,没有达成协议。这时,清王朝正集中力量削弱“三藩”割据势力,台湾问题便暂时搁置下来。这期间郑军和清军在福建沿海经常有军事对抗。清军对郑军除军事打击外,还采取封锁和诱降活动,致使郑军有10多万人先后投降清军。清军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全国大陆完全统一,统一台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今非昔比,此时的郑军已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了。它所面对的是一个国家政权日趋巩固的清朝政府,反清复明的愿望已不可能实现,因此政治上的号召力也不大了。再加上郑经死后,郑氏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年仅12岁的郑经次子郑克塽主政,但权力却掌握在大臣们手中;因此,政治极其混乱,已丧失了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长于骑射、不善海战的清军为什么能统一台湾?施琅

但是,清军在统一台湾的作战中也有不利因素。清军是以骑兵和步兵起家的,在统一全国的作战中才逐步建立起水军,水军力量相对较弱:一是人数不多。清代水军总共有6万多人,而清军总人数有80多万,水军约占清军总人数的8%。二是战船和兵器基本上是沿袭明朝水军,没有大的发展。三是水军作战能力相对较弱,善水战的将领较少。

长于骑射而不善海战的清军,为了进攻台湾,采取了“以郑治郑”的办法。康熙皇帝启用了曾是郑成功手下的左先锋总兵的施琅为主帅,并“委以独任专征”的大权。

长于骑射、不善海战的清军为什么能统一台湾?

1683年(康熙22年)6月22日,施琅率清军水军2万多人、各类战船238艘发起总攻,先攻占澎湖,后夺取台湾。在施琅强大的军事进攻和政治劝降攻势下,郑军惨败,郑克塽投降,台湾从此纳入清政府版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1885年(光绪11年),在台湾正式设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