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假如用一件文物来代表中国最高水平,你认为是那件?我选四川的它

我们国家因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算得上文物的真的多了去了,列举出来的名单能从哈尔滨排到三亚。能代表古代冶金高超技术的有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青铜摇钱树、铜马车;玉器陶瓷方面有翡翠白菜、金镂玉衣、鸡缸杯等等;书画更是琳琅满目,清明上河图、兰亭序;古建筑及雕刻有万里长城、故宫、龙门石窟等等。但如果要选出一件能够代表中国的东西,你会选择哪个呢?

假如用一件文物来代表中国最高水平,你认为是那件?我选四川的它

要说能够代表中国的,我觉得太私人的显得小气,有些比较大的又没什么实际意思。比如鸡缸杯,在收藏家眼里是无价珍宝,但要让一般人来看,用它喝水太小,喝酒又太大,没什么实在意义。还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除了能证明秦始皇霸气,铺张浪费,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来修死人坟,不是暴君是什么?那满洞的佛像排列在不为人知的山洞里,给天下百姓避开了多少战火的灾难?

要想万古长青的留名,你得有意义,对老百姓有实惠的,也就是能带来日常生活中的好处,所以我会选择都江堰,这个利国利民了几千年的大型水利工程。会有人说几乎是同一时期的浩大工程万里长城也惠及百姓,可以选它啊!诚然,长城是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抵御外寇的作用,但它所花的代价和给人的安逸惰性也是有害的。不光是平民,就连历史上很有名的两位皇帝都公然质疑长城汽车实力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不修也罢。

假如用一件文物来代表中国最高水平,你认为是那件?我选四川的它

唐太宗李世民算是明君,治国安邦非常有一套,他就反对修长城。贞观二年,突厥侵犯大唐,官员上奏增修长城,太宗斥曰:“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防守不如进攻,人心比长城作用更大,这是李世民的表态。康熙也认为修长城没什么卵用,当边防上报说是长城有垮塌损毁需要修补,他说秦汉唐宋都在修长城,可是最后挡住了谁啊?我们的祖宗长驱直入也没见长城起到作用,况且花费大量劳工,劳民伤财,国家的安全不能靠某个固定的措施,要得民心,用军队和人民抵抗外寇才是最有效的,长城只会让人放松警惕,自我堕落。

都江堰在四川,自古至今都有得四川者得一半天下的说法。四川地大物博,气候适宜,人杰地灵,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又有相当好的地理位置,处于西南,外寇一般都是从西北或东北南下,有一定的缓冲区,不至于一开始就让人家兵临城下。可是四川成都平原是个十分干旱多灾的地区,虽然四川境内水流非常丰富,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白白浪费了富饶土地。

假如用一件文物来代表中国最高水平,你认为是那件?我选四川的它

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派专人负责成都平原的水利工程,让岷江为四川服务,这个人就是秦昭王,工程师就是李冰。都以为都江堰是秦朝修的,是秦始皇时期的事,但这了差了很多年,是秦始皇的爷爷修的,那时候也不是秦朝,只是秦国,属于战国时期,也可以说是东周末年。李冰开始修都江堰时秦始皇才三岁,都江堰公元前256年动工,秦始皇公元前259年生,三岁能干啥?和泥巴修都江堰吧?

李冰,山西运城人,战国时水利家,对天文地理有相当的研究。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以便更好的主持湔堋(都江堰初期的名字)工作。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就是在岷江口中间用石头垒起人工堤,把岷江口一分为二,形成分水鱼嘴,变成内江和外江,起到节制水流和日常灌溉作用。这项工程竣工后让四川真正成为天府之国,而都江堰的建造巧夺天工,两千多年还在发挥巨大作用。

假如用一件文物来代表中国最高水平,你认为是那件?我选四川的它

都江堰是为人民服务的工程,所花的人力物力并不大(相比于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那种庞大的工程),让得益的四川成为历史上功劳最大的省份,几百万亩土地得到很好的利用,为老百姓解决了吃粮问题。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从四川输出的人力和物资是最多的,为抗战提供了后方保障。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最高成就,也是工程质量最高的人工古建筑,为我国成为世界水利最发达的国家起到参考作用。

像这样的能带来实际意义的才是值得称赞和保护的,至于那些动不动就千万上亿的字画,能灌溉还是能当饭吃?一百万幅兰亭序也抵不上都江堰上的一块最丑的石头,最起码人家能挡洪水让水流向田地滋润庄稼。这样的东西才应该让全世界都知道,它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水平和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让贫瘠多灾的土地成为万亩良田,这也是全人类都在追求的,而不该让那些喝不成水的鸡缸杯和擦不成屁股的兰亭序成为炙手可热摆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