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龙井茶的由来,筑和社带您了解一下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


龙井茶的由来,筑和社带您了解一下

龙井始产于宋代。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元朝,虞集《游龙井》诗中写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明代,龙井茶日负盛名。清代,龙井茶的名气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曾巡游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龙井、云栖等地,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茶”,并留下了不少有关龙井茶的诗词,使得龙井茶的名声越来越好。龙井茶的出名,推动了龙井茶的发展,西湖周围的乡村开始发展茶园。

龙井茶的由来,筑和社带您了解一下

19世纪末,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如虎跑寺、龙井寺等以及部分村民开起了茶叶店,开始自产自销龙井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龙井茶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到龙井茶区视察,鼓励茶区人民多产龙井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日益增加,炒制工艺和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龙井43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和龙井茶炒制机械的研制应用,对提高龙井茶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49年前,因龙井茶的产地不同, 炒制方法略有差异,产品各具特色,分别用“狮、龙、云、虎、梅” 5个字号来称呼,如“狮字龙井”、“云字龙井”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狮、龙、梅” 3个品类,产于西湖乡龙井村的称为“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其自然品质最好;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的称为“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做工精湛;西湖乡其余地方生产的称为“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

龙井茶的由来,筑和社带您了解一下

1965年国家采用统一收购标准样,统称西湖龙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随着名优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龙井茶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和炒制技术的培训、传播扩散,尤其是龙井茶机械和机制工艺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龙井茶历史产区以外的地方,如杭州市的余杭、萧山、富阳以及浙江的新昌、嵊州等地也相继按龙井茶的采制方法生产出扁形茶,从而就有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之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